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477|回复: 177

防疫除瘟话“医圣”一一张仲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7 12: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21-5-17 13:03 编辑

防疫除瘟话“医”一一张仲景
120800hq8q8hrqtoqq7kj7.jpg
122136mq4bmm7z0y7h607s.jpg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河南古名城南阳考察调研。总书记重点关注了古名城之中一处医圣祠里的一位古名医一一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一一219),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他自幼便酷爱医学,拜当时的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获得了他的真传,青年时代便声名远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医圣祠里耸立一座10米高的医圣张仲景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
       大疫出良方。出生在南阳的张仲景,因“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在汉灵帝时期被推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为官期间,张仲景体察民情,留心各种疾病,搜集民间方剂。因伤寒病流行,张仲景决意研究起因和治疗方法,最终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原有十六卷,后代传下来的只有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自仲景公之后,至今传有“堂”的来历佳话。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芳铭。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2020年庚子之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三药三方”。它们就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在当年6月举行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药方”还助力全球战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其中尤以东汉灵帝(公元168—188年)时的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等几次的疾病流行规模最大。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许多人因此丧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后该书流传海外,亦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记逾千家。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此外,朝鲜、越南、印尼、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及推动。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千秋中医药,今朝风日好。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他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早在2016年2月,总书记在南昌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2018年10月,他在珠海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强调,要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此次到访南阳医圣祠,总书记再次传递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鲜明信号。领袖风范向世人展示的是,踏古访中华文明之瑰宝; 开振兴发展之良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7 14:1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7 14: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光清 发表于 2021-5-17 14:17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首席关注和支持及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7 1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0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1-5-17 18:00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关注和支持及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08: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踏古,访中华文明之瑰宝
知今 , 开振兴发展之良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8 09: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6212B4B9-69A0-4F2A-AF67-B7A4227E7DB9.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8 09: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张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7: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和支持及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20 08: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1-5-18 09:58
欣赏张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关注和支持及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0:56 , Processed in 0.0430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