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1|回复: 7

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4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8 2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开展“斗、批、改”
一、“斗、批、改”的部署与进程
1968年10月18日,县革委组织第一批200多人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原县委、县人委、东风水电站、拖拉机管理站、县一中、二中等所谓“老大难”单位,开展“斗、批、改”。11月又组织第二批300多人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县城各学校及县办各中学。同时,各区社镇也抽调贫下中农代表进驻学校,成立了管理本社、队范围内学校的“贫管会”,取代校长负责制。
1969年6月,斗、批、改运动在全县全面铺开。县斗、批、改办公室从县革委机关搬到大堰垱公社星星大队现场办公,刻意促进机关革命化,指挥农村106个点队开批判会,写小评论、大字报,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全县斗、批、改分六批进行:第一批,1969年6月至11月,布点65个农村大队,验收合格的60个,不合格的5个;第二批,1969年12月至1970年9月,布点252个大队,验收合格的226个,不合格的26个;第三批,1970年10月至1971年3月,布点129个大队,验收合格的120个,不合格的9个;第四批,1971年2月至4月,布点107个大队,全部验收合格;第五批,1971年3月至5月,布点101个大队,全部验收合格;第六批,1971年6月10日至年底,布点182个基层单位(其中农村106个大队,其余为城镇、工交、财贸、文教卫生、农林水等县直属单位),全部验收合格。此后,又分批布点86个、42个,直到拉网式一遍搞完为止。
二、教育和医疗改革
1968年下半年,澧县各中、小学校陆续“复课闹革命”。此后即在驻校工宣队领导下进行教育改革。根据毛泽东指示,将初中3年、高中3年的6年制,改为初中2年、高中2年的4年制。同时,将中、小学的秋季招生一律改为春季招生。1970年,小学每周设政治课5—6节,体育改为军体,唱歌改为革命文艺,自然改为科学常识。中学每周设政治课8节,物理、化学合称工业基础,体育改为军体,音乐改为革命文艺。这样一来,大大削弱了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校园里天天读毛泽东语录,唱革命样板戏。每学期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去工厂、下农村学工、学农。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进行小学内部的招生考试;中学废止招生考试制度,1977年恢复。1971年春,各公社办起完全中学,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后,高中部即停办;少数大队的小学也附设初中班。
1965年建王家厂、甘溪医院;1967年建雷公塔、渡口医院;1968年建北河口医院;1969年建码头铺医院;1970年建大堰垱医院。至此,全县7个区均建医院,配医务人员89人,设病床110张。同时恢复县卫生学校,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全面建立和推行合作医疗制度。1969年2月,如东公社高崇大队首建合作医疗站。到1971年,全县共建农村合作医疗站661个,有赤脚医生1653人。1976年,全县所有大队均建合作医疗站。
三、清理阶级队伍
“斗批改”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清理阶级队伍。县革委成立了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领导小组,由人保组和军管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全县共抽调专案工作人员300多人,同时分两个方面展开内查外调。一是将部分造反派头头共251人集中到原澧县二中办“学习班”。学习班于1969年10月17日开始,至1970年2月结束,历时3个多月。“学习班”结束后,有16人继续受审查。二是在“五·七”干校办干部集训班。1968年10月,县革委将原县委党校改为县“五·七”干校,下设盐井伍家峪和七里湖乜家垸两个分校,把县直机关单位725名干部下放到分校劳动锻炼,进行所谓思想改造。同时把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到县城开会学习半个月,整顿思想。1969年元月将“五·七”干校合并,且定点在七里湖乜家垸之后,对105名干部在乜家垸办集训班,陆续进行清队处理。至1970年,全县有1386人分别被清理出干部、教师、医生和职工队伍,其中开除工作、开除党籍(简称双开)的16人,开除工作的1180人,开除党籍的24人,党纪处分77人,行政处分89人,还有3人被判刑。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9年元月,各级贯彻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3368名知识青年(包括长沙知青259名)下放澧县农村。  
1971年9月,全县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界岭公社民政干部和余家台公社南盘大队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做好下放人员稳定工作的经验。此项工作年年都有新任务,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升不了学,都要动员他们上山下乡。1973年11月10日,召开200名代表参加的全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会。1977年,当年既要动员520名知青上山下乡,又要按政策对少数下乡多年的知青招工。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县被大专院校录取新生176人、中专生338人;1978年录取大专院校新生291人、中专生341人。由此,缓解了知青就业压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步取消。此后不久,大部分下乡知识青年被收回,极少数就地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2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贴!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2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贴!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21:3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9 00:44: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9 20:0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刘会长大发老师佳贴!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0 16: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作者的回忆整理拍手叫好,感谢发帖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1 2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刘大发老师佳贴,字里行间,字字句句包含着历史,充满着情。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05:04 , Processed in 0.0330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