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回复: 3

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4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9 1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一章
推进改革开放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澧县老区人民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转移工作重点,到1992年,全县农村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极大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转移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979年,澧县县委把学习三中全会会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抓。县委以党校为课堂,分期分批轮训县直机关单位和区、社(镇)、大队骨干。县直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讨论。农村社队以农民夜校为阵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讨论。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总结经验教训入手,清除“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把认识真正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1979年9月25日至29日,澧县县委常委组织集体学习,带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全县各级各部门,层层举办学习班,开展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从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拨乱反正。通过这场讨论,增强了五个方面的意识:一是生产力标准的意识,学会用生产力标准辨是非、论优劣、评功过、分主次;二是商品经济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生产力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三是改革开放意识,真正懂得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学会用生产力标准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四是服务意识,正确处理部门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千方百计为发展生产力建功立业;五是民主意识,明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不会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而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二、清除“左”的影响,落实人的政策
1979年,成立县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反右派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的案件开始进行复查。2月9日,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公开宣布纠正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错戴帽、错划、错捕错判、错处理的19个典型案例。会后,县委调整落实政策领导小组,抽调专干51人,分别负责区社脱产干部、县直各战线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右派分子摘帽安置改正、地富反坏分子摘帽和政法部门拘捕判刑的复查等几个方面的政策落实。各区、社(镇)县直各战线亦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组织专人开展复查,全县负责复查的干部达2500多人。
1979—1982年,全县共复查1957年反右派以来“四大运动”处理的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2119人。对原开除出队的1581人,纠正1419人,分别作出恢复工作、退休或退职安置。反右派运动处理424人,纠正424人。“反右倾”运动有遗留问题的26人,社教运动开除出队475人,纠正389人。“文化大革命”开除出队749人,纠正683人。复查历次政治运动申诉案件675人,纠正365人。恢复工作的按政策补发工资共54万元,解决受株连家属城镇户口392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拘留、逮捕、戴帽、劳动教养的1084人,经复查纠正840人。复查判刑案件1413件,改判526件。复查农村基层干部案件7534人,纠正4340人,其中被清除出党的2073人,恢复党籍1255人。
与此同时,县纪委恢复受理干部群众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控诉及党员对所受党纪处分的申诉。1979年,受理信访及党纪案件申诉信访5347件。1980—1981年,受理信访、申诉3131件。
1979年1月—1980年10月,复查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共73人,全部落实政策。其中纠正错戴帽6人,撤销管制1人,撤判4人,恢复公职安排工作7人,恢复公职办理退休手续1人,本人死亡家属享受抚恤的2人。并对976名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补助救济款24600元。
1979年1月,县委成立“摘帽办公室”,开展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摘帽及其子女成份新订工作。全县在案的地富反坏分子共15765人,除以前摘帽、纠错、迁出和死亡的以外,还有7351人。是年3月,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有7096人摘帽,剩余的人此后也陆续摘帽。
1981年,对历史遗留的老案全面进行复查,对516件冤假错案全部平反。其中,原湖南人民解放突击总队第四大队历史遗留案件38件,“反右倾”和整风整社遗留案件55件,社教运动遗留案件341件,文化大革命运动遗留案件82件。
1979—1980年,落实统战对象政策。对已故错划为右派的遗属计90人补助13500元,遗属中有3人被推荐为县区政协委员。为澧县籍港、澳、台同胞与国外侨胞(简称“三包”)亲属178人及其受株连的家属128人,解脱政治包袱,为24人退赔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财物折款37600元;为12户退赔被挤占的私房1265平方米;对澧县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领导的586名地方武装人员给予经济补助26600元,退赔房屋款2000元,推荐3人为县政协委员;对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下放农村的174名原私营业者补发工资17.63万元;对1956年投入公私合营的13个油厂,补发股息6378元。为5名宗教界人士落实政策,清退被拆占的房屋折款14.47万元,重建宗教活动场所3处计1753平方米,其中天主教堂1063平方米,基督教堂240平方米,伊斯兰教堂450平方米,使正常的宗教活动得以开展。2名宗教界人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
三、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979年2月12日至24日,中共澧县县委召开县、区、社、大队3500人、为13天的负责干部大会,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解决统一对全党工作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肃清“左”的影响,搞好工作重点转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新的《六十条》两个文件,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会后,全县各级党组织采取召开群众大会、举办骨干学习班、组织社员群众学习讨论等多种办法,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迅速掀起了经济建设热潮。
县委带头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据统计,1978年,县委、县革委共印发了206号文件,开各种干部大会14次,电话会议59次,平均26天开一次干部会,6天开一次电话会,不到两天发一个文件。1979年,县委、县革委文件比上年减少了86号,干部大会减少了5次,而且时间短、开得活,与会人次由上年的5573人次,减少至2338人次,没有开过徒形式的万人大会和广播大会,全年只开了4次农业生产动员大会,电话会也减少了17次,少用会议经费6723元,电话费用节约一半。
县委常委除军队干部外,均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分片蹲点,全县1300多名区、社干部分片包队,工交、财贸战线的干部也都深入到厂矿、企事业单位抓经济建设。对下去的干部明确了考核的办法和奖励的标准,把干部明赛暗比、你追我赶的劲头搞起来了。
1980年1月21—25日,县委、县革委召开1979年度农业先进集体和富队富户代表大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清除“左”的影响,搞好工作重点转移。
1981—1982年,全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摆脱“左”的束缚,从长期搞政治运动转到聚精会神抓经济建设,从热衷脱离经济工作搞空头政治转到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习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转到开始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同时,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调整社会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抓经济建设,国民经济走向正常发展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9 17:5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9 18: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9 18: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很有说服力的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4 15:05 , Processed in 0.0313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