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21-7-6 21:11 编辑
飘扬着守正创新的旗帜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体会之二 杨书舫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旗帜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必须明确回答的严肃的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以大无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明确告诫全党全国人民,我们决不能改旗易帜,我们也不能封闭僵化;我们决不能用毛主席否定邓小平,我们也不能用邓小平否定毛主席;我们决不能用新中国后三十否定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四十年否定新中国后三十年,我们的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力奋斗的伟大成果。显而易见,守正创新就是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旗帜,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正飘扬着守正创新的伟大旗帜。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的光辉文献,有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三个伟大的思想理论创新: 一是揭示了历史主题。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是概括了精神之源。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三是提炼了时代特质。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明确将党的一百年历史作了科学的划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四个历史时代,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的建党精神始终贯穿于四个伟大时代中。伟大的建党精神在不同的伟大时代,面对着不同的伟大任务,表现为不同的时代特质。习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准提炼了这个时代特质,明确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的时代特质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特质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质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质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的三个理论创新,为全党全国人民分析、研究、判断、认识党的一百年伟大历程中的人与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这个科学的方法论明确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党的一百年中的人与事,必须坚持党的实践的“一贯性”、党的事业的“接力性”、党的认识的“继承性”。对党的一百年中的人与事,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与这个科学的方法论相悖的,而守正创新则是我们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应该高举的伟大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明确告诉我们,高举守正创新的伟大旗帜,就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行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高举守正创新的伟大旗帜,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守“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总而言之,守正创新就是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旗帜,习近平同志就是高举守正创新伟大旗帜的伟大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