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96|回复: 10

阴铿祖父阴智伯考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4 16: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阴智伯年龄与齐高帝萧道成相仿,“少相友善”;齐永明二年(484)前,为巴西太守。
    阴智伯,阴子春的父亲,阴铿的祖父。阴智伯史无传,《梁书·阴子春传》的记载算是比较多的。阴智伯的生年,史无载。《阴子春传》说他“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那么阴智伯年纪与这位高祖相仿。高祖是谁?因为《阴子春传》出自《梁书》,很容易使人以为是梁开国皇帝萧衍。戴伟华先生在《阴铿生平事迹考述》中就说:“虽然阴铿的祖父阴智伯曾一度家居秣陵,与梁武帝邻居”,就是将“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的高祖认定为梁武帝萧衍。梁淑贞《汉唐武威阴氏考略》也说:“阴智伯,武威姑臧人,与梁武帝萧衍关系甚密。……萧衍即位后,迁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此后,他为萧衍政权立下著著战功。”赵以武先生在他的《阴铿与五言诗》之“阴铿家世考论”中也说:“从《梁书·阴子春传》所载来看,阴智伯与后来成为梁武帝的萧衍曾有邻居之好,其时二人均在青少年时期。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阴智伯当与萧衍的年龄相仿,至少相差不能很大,这大概不成疑问。”然而,正如赵先生所论,阴智伯未入梁,其所任梁、南秦二州刺史也不是在梁,而是在齐,则“为萧衍政权立下著著战功”就无从说起。齐永明十一年十一月,阴智伯因“赃货巨万”下狱,此后再无阴智伯消息,所以,阴智伯肯定未入梁。于是,《梁书·阴子春传》所载“及高祖践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就不可能是在萧衍为帝之后,而应该是萧道成登基后。那么,“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的高祖就应该是萧道成而非萧衍。如果是萧衍,则他登基(502)之前,阴智伯已经在齐武帝萧赜永明二年(484)任巴西太守了,而不会是“及高祖践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另外,如果阴智伯与萧衍年龄相仿,出生在宋孝武大明八年(464)前后,他在齐永明二年(484)之前就不到20岁或者刚刚20岁,则其出任巴西太守可能还不到20岁。年不至二十,一释褐就是五品太守,对于并非皇族的阴智伯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根据下面《南史》的这段记载分析,阴智伯在永明二年之前已经是巴西太守了。


    《南史·始兴简王鑑传》:永明二年,武帝不复用诸将为益州,始以鑑为益州刺史,督益、宁二州军事。……先是劫帅韩武方常聚党千余人,断流为暴,郡县不能禁,行旅断绝。鑑行至上明,武方乃出降。长史虞悰等咸请杀之。鑑曰:“武方为暴积年,所在不能制,今降而被杀,失信;且无以劝善。”于是启台(报告朝廷),果被宥,自是巴西蛮夷凶恶皆望风降服。(萧鑑)行次新城,道路藉藉,云陈显达大选士马,不肯就征。巴西太守阴智伯亦以为然。乃停新城十许日,遣典笺张曇皙往观形势。俄而显达遣使人郭安民、朱公恩奉书贡遗,咸劝鑑执之。鑑曰:“显达立节本朝,必自无此。曇皙还,若有同异,执安民等未晚。”居二日,曇皙还,说显达遣家累已出城,日夕望殿下至。于是乃前。时年十四。


    这段话需要做点解释:据《南齐书·武帝纪》,萧鑑永明二年十一月出任益州刺史。他赴任益州途中行次新城,沿途纷纷扰扰地都说前益州刺史陈显达在大选猛士骏马,不肯应征入朝(萧鑑来任益州刺史,陈显达卸任,应赴朝述职,等待新的任命)。巴西太守阴智伯也认为是这样。但是只有十四岁的萧鑑很沉得住气,他在新城停下来,先派手下典笺张曇皙去打听情况,然后接到陈显达派使者送来的书信和贡献。萧鑑的手下都劝萧鑑把使者抓起来,萧鑑不听。等派出的张曇皙回来,说陈显达携家室已出城,日夜盼望殿下来到。于是萧鑑等继续前进。因为下文提到巴西太守,史官在这里顺便把萧鑑以前降服巴西蛮夷韩武方的事吹嘘一番。巴西太守阴智伯为什么也在萧鑑身边呢?巴西郡属益州,萧鑑既是阴智伯的顶头上司,又是他少年时的伙伴、皇帝萧道成的孙子,他当然要来巴结逢迎一番,所以特地赶来新城迎接萧鑑。他是益州本地地方官,对前任益州刺史陈显达的情况应当有所了解,所以他对路人纷纷攘攘的说法表示认可。本地郡守都认为关于陈显达的传言是真的,这就突出了萧鑑的沉着冷静,也是在文末加上一句“时年十四”的用心。由此可以推定,在萧鑑任益州刺史前,即永明二年十一月以前,阴智伯已经在巴西太守任上了。什么时候任命的?可能在永明二年,也可能在永明元年,也可能在永明元年之前,即萧道成为皇帝时。前言新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东南,南朝梁置新城郡及新城县于此。据《梁书·州郡志》,新城郡亦属益州。巴西太守既不是阴智伯的起家官,这时的阴智伯就远不止20岁。下表列出南齐一朝非皇室宗亲官员释褐官职,无一人为五品、郡太守。

162844s88ohh33zwldylaw.jpg
162906i5538gj6y21euug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16: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表所列59人,除3人品位不明外,其余56人,品位在六品及以下者52人,占92.86%;五品及以上者4人,仅占7.14%。五品者3人,2人为驸马都尉,为皇家外戚。故可推定,阴智伯释褐非一郡太守,从任巴西太守的时间看,也早就过了释褐年龄。阴智伯极可能出生在刘宋时,释褐也在刘宋一朝。
    如果阴智伯与萧道成年龄相仿,萧道成即皇帝位在建元元年(479)夏四月,时萧道成52岁,阴智伯年龄与其相近,应该早就释褐了。也许阴智伯的巴西太守就是萧道成任命的,那么他任巴西太守就在萧赜永明以前。如果萧道成登基后就任命阴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州刺史位高于郡太守,则后来任巴西太守,属于直降一级,这应该不可能。按《梁书·阴子春传》的记载:“官至梁、南秦二州刺史”,这个“至”字是说他最后做到梁、南秦二州刺史,也与后来永明年间他的一些活动中所载官职吻合。这些下文将会涉及。
    (2)齐永明七年(489)正月至永明十一年,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其间主持征伐军事,打败氐王杨集始进攻,援助北魏支酉、王度人起义,并乘胜进向长安。

    《南齐书·武帝纪》:(永明)七年春正月,以……中军将军阴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南齐书·氐羌传》:(永明)十年,集始反,率氐、蜀杂众寇汉川。梁州刺史阴智伯遣军主桓卢奴、梁季群、宋□、王士隆等千余人拒之,不利,退保白马。贼众万余人纵兵火攻其城栅,卢奴拒守死战。智伯又遣军主阴仲昌等马步数千人救援。至白马城东千溪桥,相去数里,集始等悉力攻之,官军内外奋击,集始大败,十八营一时溃走,杀获数千人。集始奔入虏堺。
    《南齐书·魏虏传》:(永明)十一年,……北地人支酉聚数千人,于长安城北西山起义,遣使告梁州刺史阴智伯。秦州人王度人起义应酉,攻获伪刺史刘藻,秦、雍间七州民皆响震,众至十万,各自保壁,望朝廷救其兵。(魏)(元)宏遣弟伪河南王幹、尚书卢阳乌击秦、雍义军,幹大败。(支)酉迎战,进至咸阳北浊谷,围伪司空长洛王繆老生,合战,又大破之。老生走还长安。梁州刺史阴智伯遣军主席德仁、张弘林等数千人应接酉等,进向长安,所至皆靡。会(齐)世祖崩,(元)宏闻关中危急,乃称闻丧退兵。
    《资治通鉴》卷一三八:先是,北地民支酉聚众数千,起兵于长安城北石山,遣使告梁州刺史阴智伯,欲结齐师以为应援。秦州民王广亦起兵应之,攻执魏刺史刘藻,秦雍间七州民皆响震,众至十万,各守堡壁以待齐救。魏河南王幹引兵击之,幹兵大败。支酉进至咸阳北浊谷,穆亮与战,又败。阴智伯遣军主席德仁等将兵数千与相应接。酉等进向长安,卢渊、薛胤等拒击,大破之,降者数万口。渊惟诛首恶,余悉不问,获酉、广,并斩之。

    由上可见,阴智伯在梁、南秦刺史任上近五年,先后平定氐王杨集始叛乱,支援北魏支酉、王度人(《资治通鉴》曰王广,可能度人为王广字)等起义,不仅占领了河西大片土地,还乘胜进军北魏首都洛阳附近的长安。由《资治通鉴》所载看,阴智伯军并未随支酉军进至长安,支酉、王广军被北魏卢渊、薛胤所破,二人均被擒斩。据《魏书·薛胤传》载:“(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高祖南讨,诏赵郡王幹、司空穆亮为西道都将。时幹年少,未涉军旅。高祖乃除(薛)胤假节、假平南将军,为幹副军。行达裒父,以萧赜死,班师。又为都将,共讨秦州反,败支酉,生擒斩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即南齐萧赜永明十一年。又《魏书·卢渊传》:“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幹督关中诸军事。诏加(卢)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惟枭首恶,余悉不问。”卢渊,小名阳乌。这两段记述与《南齐书·魏虏传》的记述是吻合的。卢渊、薛胤均为赵郡王元幹之副。赵郡王(《南齐书·魏虏传》谓河南王)元幹领兵战泾州羌支酉、王广,败。于是命卢渊率兵出长安县子午关出战,可见支酉等是打到了长安的。“寻以萧赜死,停师”,与《南齐书·魏虏传》所记“(元)宏闻关中危急,乃称闻丧退兵”也是一致的。又卢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支酉王广军很可能是被官军气势震慑住了,纷纷逃散,“降者数万口”。此时阴智伯派出的数千兵很可能并未随支酉、王广进军长安,支酉王广军乃乌合之众,无正规军领导,极易溃败。阴智伯未能抓住这一时机攻破长安,很可能被召回建康,于是以“赃货巨万”问罪。
    阴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此地在今陕西、甘肃一带,是南齐与北魏相互争夺的用兵之地,其往北可威慑长安及北魏首都洛阳,往南可至汉中、益州,位置十分重要。梁、陈两朝,梁州刺史均兼南秦州刺史,就是为了方便统一用兵,还因为这里是齐、魏相争的前线。敦煌巨族在这里影响很大,敦煌六姓,贾、阴、索、安、曹、石,阴氏影响力巨大。《晋书·张轨传》载,凉州刺史张轨“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后遂称孤河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阴澹》载:“(张)轨任为股肱,参与机密。转督护参军、武威太守。轨保凉州,阴澹之力居多”。“及骏(张轨孙)嗣位,澹弟鉴为镇军将军。骏以阴氏门宗强盛,而功多也,遂忌害之。乃讽其主簿魏纂诬鉴谋反,逼令自杀,于是大失人情。”张轨之军,阴氏子弟甚多,见于《张轨传》及其子孙传的除阴澹、阴充之外还有阴濬、左督护阴预、丁羌护军阴鉴、阴浚、从事阴据。可见,阴氏一门在河西影响巨大。而河西阴氏与阴智伯属同宗,关系还蛮近(前述北魏阴寿是阴识的族侄)。任阴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应该也有利用阴智伯与敦煌阴氏家族的关系,拉拢阴氏家族的意图。
    由于梁、南秦二州地位重要,历任梁、南秦二州刺史者多为重臣。《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永明)七年春正月丙午,以中军将军王敬则为豫州刺史,中军将军阴智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丁福林先生在《南齐书考疑(十)》中提出:“据《宋书·百官志上》所载,时中军将军仅置一人。南齐一仍宋制,中军将军亦仍置一人不变。则此云‘中军将军阴智伯’者,必误。按中军将军乃时之要职,官第三品。王敬则为齐高帝萧道成腹心佐命大臣,齐之立国,其居功至伟,故得为此职。而阴智伯于是时声名未显,梁、南秦二州刺史又非要任,宋齐时亦未有以中军将军之要职而出刺此二州者。故颇疑此前阴智伯乃王敬则之军府佐,为中军参军,时乃迁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耳。”
中军将军肯定只置一人,因其为皇宫禁军首领,多由皇族或皇帝亲信任之,阴智伯还不够格,所以阴智伯非中军将军可以肯定。但是是否是中军参军?这里需要辨明两个问题。南朝有无中军参军之名,一方刺史可否为中军将军之府佐。
    邱树森《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赵德义《中国历代官称辞典》、张政烺《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均无中军参军一目。《宋书·百官志》《齐书·百官志》均无中军参军一职。然《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有中兵参军一目:“两晋、南北朝诸公、军府僚属,掌管本府中兵曹,备府主咨询。其品位随府主地位而定,有以将军、太守兼领者。”此与阴智伯之身份庶几可当。中军将军为三品,阴智伯梁、南秦二州刺史为五品,其所兼军号品位还可再低至六品,故可揣测阴智伯之中军将军可能为中兵参军之误。但是,中军参军严格地讲不属于将军号,因其仅为王府、军府之僚佐,并非州刺史、郡太守可以领兵的将军号。李研《萧梁将军号制度考》列出萧梁一朝加将军号的刺史、太守名单,65人所加将军号多达24种,但未见有中军参军、中兵参军之名。可见此二名非军号。此外,王敬则与阴智伯同时出为一州刺史,可见二人地位相当,阴智伯不大可能是王敬则的僚佐。所以,阴智伯中军将军肯定有误,可能是相当于三品的其他将军号,如镇军将军、抚军将军等。
    梁、南秦二州刺史并非“非要任”,这从出任该二州刺史者身份可见一斑。上引丁福林先生《南齐书考疑(十)》随后举三例,“《宋书·文帝纪》所载元嘉三年十一月,‘骠骑将军刘道产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元嘉七年七月,‘丙申,以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本书《武帝纪》所载永明三年正月,‘安西谘议参军崔庆绪为梁、南秦二州刺史’”。例一之骠骑将军,《南齐书·百官志》与中军将军为同一级别,且据《宋书·百官上》,骠骑将军一人列诸将军之首,西汉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位仅次于丞相。南朝骠骑将军虽然不如霍去病所任尊贵,但也不在一般武职行列。这个刘道产就曾袭父爵晋安县五等侯。元嘉三年,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元嘉六年又领陇西、宋康二郡;七年,征为后军将军,督雍、梁、南秦三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宁远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太守;后来进号辅国将军。据《南齐书·武帝纪》:永明十一年二月己丑,以辅国将军曹虎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辅国将军亦为三品。南齐萧懿亦曾以宁朔将军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宁朔将军亦为三品。据《梁书·长沙嗣王萧业传》,萧懿,梁武帝萧衍长兄,袭爵临湘县侯,入为中书侍郎,为三品。永明季,授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可见,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的并非都是等闲人物,阴智伯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也表明朝廷对他的重视。原因一是梁、南秦二州地位重要,二是想利用阴智伯与河西大族阴氏的同宗关系。从上文可见,阴智伯也并没有辜负朝廷的厚望。
    (3)永明十一年(493)年底,阴智伯因贪赃巨万,遭劾入狱。
这里也需要讨论一下。
    《南齐书·江淹传》载:“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这里的少帝,指鬱林王萧昭业。江淹刘宋时入仕。入齐,于建元初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典国史,寻迁中书侍郎。永明初,迁骁骑将军,掌国史,出为建武将军、庐陵内史,三年后还为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江淹一担任御史中丞就弹劾了一大批官员,这其中就有阴智伯,罪名是“赃货巨万”。江淹弹劾刘悛、阴智伯,《资治通鉴》系于永明十一年冬十一月,是年七月,齐武帝萧赜崩;八月,鬱林王萧昭业即位。即位不久,就着江淹弹劾了一大批人,其中就有刘悛、阴智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4 16: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智伯下狱后死了没有?赵以武先生推定他是“被诛”了的。因为同时下狱的刘悛有西昌侯萧鸾(后来取代海陵王萧昭文为齐明帝)搭救,阴智伯无人搭救,肯定被杀。然而,事情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南齐书·鬱林王纪》:鬱林王名昭业,为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子。萧长懋病故,立为皇太孙。永明十一年秋七月,齐武帝崩。八月,皇太孙继位,是为鬱林王。次年改元隆昌元年,春正月大赦。鬱林王即位后朝纲紊乱,“极意赏赐,动百数十万。”“期年之间,世祖斋库储钱数亿垂尽。开主衣库与皇后宠姬观之,给阉人竖子各数人,随其所欲,恣意辇取,取诸宝器以相剖击破碎之,以为笑乐。”“好斗鸡,密买鸡至数千价。”“昭业与文帝幸姬霍氏淫通”“皇后亦淫乱,斋阁通夜洞开,内外淆杂,无复分别。”“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并为帝羽翼。高宗(时为西昌侯萧鸾)屡谏不纳,先启诛龙驹,次诛奉叔及珍之,帝并不能违。……乃疑高宗有异志,”与中书令何胤谋诛高宗。“高宗虑变,定谋废帝”。于是,隆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高宗杀鬱林王及其奸党,扶海陵恭王昭文继位。
    《资治通鉴·齐纪四》记载更详细:“鬱林王性辨慧,美容止,善应对,哀乐过人。世祖由是爱之。而矫情饰诈,阴怀鄙慝,与左右群小共衣饰,同卧起。……文惠太子每禁其起居,节其用度。王密就富人求钱,无敢不与。别作钥钩,夜开西州后阁,与左右至诸营署中淫宴。……所爱左右,皆逆加官爵,……许南面之日,依此实行。……即位十余日,即收王融下廷尉(此前王融力主竟陵王萧子良继位)。……遂于狱赐死,时年二十七。……帝宠幸中书舍人綦母珍之、朱隆之、直阁将军曹道刚、周奉叔、宦者徐龙驹等。……帝以龙驹为后阁舍人,常居含章殿,著黄纶帽,被貂裘,南面向案,代帝画敕,左右侍直,与帝不异。……世祖聚钱上库五亿万,斋库亦出三亿万,金银布帛不可胜计。鬱林王即位未期岁,所用垂尽。……朝事大小,皆决于西昌侯鸾。鸾数谏诤,帝多不从。”
    鬱林王的母亲皇太后也看不过,隆昌元年七月下诏曰:“嗣主特钟沴气,爰表弱龄,险戾著于绿车,愚固彰于崇正。狗马是好,酒色方湎。所务唯鄙事,所疾唯善人。世祖慈爱曲深,每加容掩,冀年志稍改,立守神器。自入纂鸿业,长恶滋甚。居丧无一日之哀,缞绖为欢宴之服。昏酣长夜,万机斯壅,发号施令,莫知所从”,并且要废黜他。
    这么一个混世魔王,继位仅一年,就被西昌侯萧鸾废杀。他打算杀的人阴智伯,本有军功,又是高祖亲近之人,贪赃远不及刘悛,刘悛能免死,阴智伯就不能免死?
刘悛、阴智伯下狱的原因果真是“贪赃巨万”吗?其实是另有原因的。《南齐书·刘悛传》:“悛既藉旧恩,尤能悦附人主,承应权贵,宾客闺房,供应奢广。罢广、司二州,倾资贡献,家无留储。在蜀作金浴盆,余金物称是。罢任以本号还都,欲献之,而武帝晏驾,鬱林新立,悛奉献减少。鬱林知之,讽有司收悛付廷尉,将加诛戮。”由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刘悛虽然富有,浴盆等器皿均以金制,但他为了“悦附人主,承应权贵”,也是很舍得花钱的,不仅对人主、权贵“供应奢广”,而且对皇帝“倾资贡献,家无留储”。之所以要抓他杀他,根本原因还是“武帝晏驾”后,刘悛把本来准备贡献给武帝的资财减少了再贡献给鬱林王,所以加他一个贪赃的名目下狱,并且要杀他。估计阴智伯贡献也不多,于是跟着倒霉。前已述,鬱林王用度奢靡惊人,你减少给他的贡献,他焉得不杀?
    然而鬱林王是个只知奢靡贪费、享乐纵欲的魔王,不懂朝政,“朝事大小,皆决于西昌侯鸾”。萧鸾权倾朝野,要瞒着他干点什么也不是很困难的事。甚至萧鸾要杀鬱林王的亲信,鬱林王也无可奈何:“先启诛龙驹,次诛奉叔及珍之,帝并不能违”(《南齐书·鬱林王纪》)。鬱林王要杀,萧鸾却暗地里压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刘悛虽曰“禁锢终身”,即终身不得再做官,但是“虽见废黜,而宾客日至。”可见世人都明白,鬱林王蹦跶不了几天。(《南齐书·刘悛传》)等到鬱林王一死,海陵王即位,刘悛即“以白衣除兼左户尚书,寻除正。明帝立,加领骁骑将军,复故官驸马都尉。”杀阴智伯一事也有可能被萧鸾压下,待海陵王即位,再赦免其死,可能贬为庶人,留他一条老命。所以,阴智伯被诛并非必然,但由此失去士族的地位,延及后人则是肯定的。
    综上所述,阴智伯与齐高帝萧道成年龄相仿,约生于元嘉四年(427)前后,释褐时间不明,可能在刘宋时期。可能在萧道成即位后被任命为巴西太守,也可能在齐武帝萧赜即位后任巴西太守。齐武帝永明七年春,迁梁、南秦二州刺史。永明十一年十一月,因“赃货巨万”下狱。寿终约60岁,最后是病死还是被杀,仍存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4 18:1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4 19: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55233u8z2hhw9h2lrkh2h.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6: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赏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5 11: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实需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5 1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历史,长知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11: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6 16:4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叙事明了,知识渊博,为先生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4:55 , Processed in 0.0377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