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1-7-25 08:50 编辑
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着一面红色旗帜,旗帜左面上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旗帜的中央缝着一个金黄色的大五角星,五角星内绣着镰刀和斧头图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历经岁月的洗礼,旗帜略显褪色,但却依然清晰夺目。它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的庄严宣告。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虽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仍然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8月中旬,毛泽东奉命组织发动秋收起义前回长沙搞调研,亲眼目睹长沙的国民党军队已经站在反革命立场上疯狂镇压工农革命。因此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经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立起来了,革命才有希望,军队才知所趋赴。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萍乡安源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作了统一规定。根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制作军旗的任务落在何长工、陈树华、杨立三身上。 设计者认为,中国工农革命是在中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通过武装斗争,使革命的星火燃遍全国,所以,军旗里要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并建议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根据这种设计理念,他们经过了一夜的设计剪裁、反复比较和推敲修改,最终确定了布局合理、比例适当、角度准确的设计方案。第二天一早,他们带着设计方案到裁缝店缝制,制作出样旗。军旗底色为红色,象征革命事业;旗帜中央的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近旗杆处镶有一条10厘米宽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寓意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军旗样式确定后,一师师部决定立即批量赶制。四十余名针线工加班加点,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便在飞针走线中将100面军旗如期制成。 9月9日凌晨,在修水县城举行的秋收起义誓师大会上,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正式飘扬起来。从此,新军旗引导的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 毛泽东在著名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工农革命军军旗的诞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革命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破旧立新、敢想敢干,设计出的带给中国工农革命光明与希望的旗帜,指引着中国工农革命队伍朝着胜利的目标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