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1-8-2 07:57 编辑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举办,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发布暨提升国际竞争力高峰论坛于2012年6月7日在北京唐拉雅秀大酒店隆重召开,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首次新鲜出炉。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委、中国轻工业28家行业协会、中国轻工业上百家企业领导、中国经济界主要媒体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先后致辞,然后宣读《2011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评价公告》,进行百强企业颁奖典礼;接着发布了《中国轻工业竞争力报告(2011)》;最后由央视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主持,10位著名企业家就“提升中国轻工业国际竞争力”为题展开讨论。中国盐业总公司作为盐业唯一入选企业名列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第42位。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的发布标志着近年来中国轻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必将有力推动轻工企业比学赶帮、加快发展。作为中盐与会代表,我将参会的体会与思考与业内同仁分享。
根据《中国轻工业竞争力报告(2011)》提供的数据,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共8.91万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6.49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利税1.5万亿元,同比增长31.65%;实现利润总额1万亿元,同比增长31.98%;资产总额9.43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出口额达到4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95%。轻工行业产品类别多,行业特点突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不可替代性,且投入少、产出高、出口多、安排就业广、经济效益好。轻工业企业数量占到全国工业企业总数28.43%。轻工业以全国工业18.35%的资产完成占比19.26%的工业总产值、18.35%的利润总额、24.94%的就业人数和23.34%的出口总量。2011年全国出口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其中轻工业商品出口贸易顺差达到3275亿美元,高于全国出口贸易顺差1723.6亿美元。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比上年减少了31%,工业总产值减少了8%,但利润总额增幅达到32%,在全国工业中占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人均产值、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6.7%、36.9%、52.4%;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7.04%,产值利润率达到6.08%,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98次/年,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总的来看,中国轻工业优势特征鲜明,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在我国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得到巩固。
二、 盐业在轻工业中的地位不可轻视,实力和效益有待增强
此次评选不仅出炉显示综合实力的百强企业榜单,还出炉了市场能力、盈利能力、价值能力、财政能力、成长能力5个单项百强企业榜单。中国盐业总公司分别在市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榜单上名列第22名、第38名和第3名。在市场能力百强榜单上有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53名、山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第71名、安徽省盐业总公司第82名、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第88名、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第96名;在盈利能力百强榜单上有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第64名、莱州诚源盐化有限公司第65名;在成长能力百强榜单上有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第7名。据我所知,还有一些省级盐业公司和大型制盐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在百强企业之下,未能入选的原因应该是统计口径问题以及信息披露不够。 值得注意的是盐业在价值能力和财政能力两个单项榜上无名。价值能力主要以反映单位产值创造利润能力的产值利润率来评价,2011年全国轻工业累计平均产值利润率为6.08%,采盐为7.86%,28个行业排在饮料制造业、衡器制造、日用化学品制造及油墨、动物胶制造之后,名列第四。财政能力是评价企业通过上缴税收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我认为应该按照单个企业的税收贡献绝对值来评价。我知道的情况表明,制盐企业的税收总额应该占到营业收入的33%以上,运销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完税额度大,总的看盐业税负很高。我质疑这两个项目评价的准确性。 盐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待大力提升。2011年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塑料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在全行业占比均超过10%,采盐占比仅为0.37%。轻工全行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98次,采盐为1.37次,排在28个行业最后。轻工全行业利息费用比为9.24%,采盐为12.92%,盐业财务负担较重。从入选百强企业的行业来看,酿酒企业最多,达到12家;家电、皮革、造纸、工美行业企业平均也有10家。盐业和陶瓷、自行车均为1家,排在最后。盐业企业应该在市场开拓、产品优化、价值创造、品牌培育、营销策划、精益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用气力,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轻工28个行业中,盐业是产品单一、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行业,也是一个资源型传统行业,它远无饮料、酿酒业销量大、利润高;也没有家电、造纸业技术含量高、投资大;也不像工美、五金、食品业那样小型、分散、适宜作坊式生产。盐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是资源型、原材料型行业,是低价值、远距离销售、大规模生产的产品。盐业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切合自身特点,勇于创新,依靠产业整合、转型升级,做大规模,做优业绩,成为行业龙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实现产销一体,形成销售网络,成为跨区域的集团型企业。要通过联合重组,整合产销业务,做大企业规模,其各类盐的产销量不低于1000万吨,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对于地区性盐业企业,其发展出路就是靠大联强,加盟全国或区域性盐业集团。盐业产业集中度很低,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经过竞争淘汰,形成有代表性的几大盐业集团是必然趋势。 二是坚守“国计民生”产品定位,在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我国食盐花色品种太少,高端产品不多,价格管制太死。这些弊端在开放市场的情况下将有大的改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附加值食盐包括各种绿色盐、生态盐、保健盐都将面世,在保障老百姓吃上普通放心盐的同时,面向中产阶层的高附加值盐也将常态化。工业盐市场巨大,还未细分。今后将依据质量、特种需求生产不同价格的盐。中盐金坛盐化有限公司不依赖食盐计划,在各类工业盐、精制液体盐上做文章,创造了单个生产企业产量超过300万吨、利润过亿、净资产收益率过15%的优良业绩。这个案例说明,盐业企业大规模生产和差异化品种同样能够创造优良效益。作为盐业人,对盐这个价值虽低、却需求广泛的产品不仅应有情感的倾注,还要有职业的执着坚守,相信能够在这个古老行业的辛勤耕耘中同样创造佳绩。 三是延伸产业链,择优发展盐化工和精细化工。光靠盐这个单一品种确实难以做大规模,做优效益。而作为强周期产品的纯碱、氯碱投资较大、技术难度较高、市场波动较强。首先要扬长避短。其策略应为“盐碱联合、以碱就盐”,在能源富集或靠近市场地域消化自身盐的产能,提升产品价值;其次是在形成一定化工原材料生产量的前提下,关注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产品搞对路后的效益非常可观。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金属钠、氯酸钠,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氯化钾,中盐雅布赖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硫化钠及硫化染料系列产品都带来丰厚回报。盐业生产“两碱”理应不靠量大取胜,而靠与盐配套、互为支撑以及开发新产品获利。 四是发展相关多元产业,培育轻资产、高回报的轻工产品。盐业身在轻工行业,与食品、食品添加剂、乳品、糖业、饮料、酿酒、发酵等行业有天然密切关联。从轻工业盈利能力百强分布行业可以看出,酿酒、塑料、造纸、制糖、发酵、皮革、家电、照明、饮料行业盈利能力排位靠前。在轻工行业利润总额中,饮料、食品、塑料业利润分别占到10%以上,位列三甲。现在不少盐业公司开展“餐桌工程”、“厨房工程”,大力经营糖酒、饮料、调味品以及多种食品就证明,这些商品适宜我们经营,有一定获利空间。盐业谋求突破,较现实的选择是从事酿酒、饮料、食品及添加剂、制糖、塑料制品等行业的生产经营。 五是推进品牌、名牌战略,最佳选择为全国食盐整合为“中盐”“雪天”等几个知名品牌。品牌、名牌的力量和价值难以估量!2011年轻工业10强企业榜单全部为著名品牌。比如:海尔、美的、娃哈哈、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洋河等等。从骨干企业的市场能力、盈利能力、价值能力、财政能力、成长能力分析中都毫无例外地看到,品牌是其能力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实,企业综合竞争力最重要指标就是品牌价值。最近国内经济界闹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商标争夺战终于画上句号,广药集团在与加多宝集团争夺中胜出,创造“王老吉”饮料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业绩的加多宝痛失品牌价值1000亿元的“王老吉”。所以经营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规模,一流企业做品牌”。中国盐业蕴含最大价值在食盐品牌。而现状是食盐品牌林林总总,广大消费者需要的是安全放心、具有普遍信誉的食盐品牌。因此,把“中盐”品牌打造成为具有普遍信誉的品牌不仅是中盐的责任,也离不开全国盐行业的共同努力,它所创造和拥有的价值也将为参与者所分享。我们同时乐见有潜力的区域食盐品牌上升为具有普遍信誉的品牌。 中国轻工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机遇期,那些站立潮头的优势企业值得学习和仿效,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们取得更加瞩目的业绩!
2012年6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