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4|回复: 2

阴铿考论(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7 07: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1-8-7 17:43 编辑

①梁大同六年(540),阴铿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
    阴铿历仕梁、陈二朝,祖、父均以武功行于朝,其父阴子春尤为称著。阴铿则以文才行于世,尤以五言诗为时人所重。《陈书·文学·阮卓传》附阴铿传:

    时有武威阴铿,字子坚,梁左卫将军子春之子。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寒,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天嘉中,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于世祖,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援笔便就,世祖甚叹赏之。累迁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顷之卒。有集三卷行于世。

    《南史·阴子春传》后附阴铿传,文字比《陈书》更为简略,有一处有异:

    铿,字子坚,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被当时所重。为梁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初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擒,或救之获免,铿问之,乃前所行觞者。陈天嘉中,为始兴王中录事参军。文帝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帝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援笔便就,世祖甚叹赏之。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顷之卒。有集三卷行于世。

    《陈书·阴铿传》曰阴铿“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南史·阴铿传》谓“法曹行参军”。张正烺《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法曹参军:法曹长官,西晋末丞相府置,东晋、南朝宋公府、将军府沿置,七品。……南朝齐公府、将军府置法曹行参军,梁、陈沿置。梁自三班至流外五班,陈自八品至九品。”阴铿入仕在梁,当为法曹行参军,《南史》所载是。法曹行参军在梁最高为三班,或为流外七班。南梁官制,班与品并非严格一一对应。品以论级别,班以论序次。即品位是官员职级的高低,班则是用来表示先后次序的,行坐、迁升按班的次序进行,而秩俸按品位论定,也有直接以秩俸表示官员等级的。阴铿因在湘东王府,父祖均在朝为官,虽已被排挤出士族,但仍非普通平民,不至于为流外。(三国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以下官员通称流外,流外分七品,南朝武职的流外更加复杂。流外主要为普通平民入仕提供渠道)宋孙逢吉撰《职官分纪》卷二八“舍人”曰:“梁庶子下有太子舍人十六人,职如晋氏,班第三,从八品。陈因之。”梁职官三班,为流内从八品,陈或八品或九品,属于低级官员。
    阴铿释褐时间在何时?据《梁书·元帝纪》,梁元帝萧绎封湘东王在天监十三年(514),虚岁才七岁。阴铿为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只能在这一年或之后。考虑到萧绎此时尚年幼,不谙世事,不会自己辟召王府掾吏,应由皇帝或皇帝近臣安排,他们的眼光不大可能落在尚为庶人的阴铿身上,所以我们推测阴铿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应在萧绎成年之后,由萧绎自行辟召。
    阴铿有《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是和萧绎《登百花亭怀荆楚》的,萧绎这首诗写于他在江州刺史任上。萧绎首任荆州刺史在普通七年(526),时年19岁(虚岁,下同)。大同五年(539),领石头戍军事,是年32岁。大同六年(540),出为江州刺史,时年33岁。太清元年(547),又出任荆州刺史,时年40岁。《梁书·元帝纪》相应的记载分别为:“普通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大同……五年,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大同……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元年,徙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萧绎成年后先出任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荆州是重镇,可见萧绎地位很重要。接着又于大同五年领石头戍军事,石头即建康,石头戍在今南京清凉山,是保卫建康的重任。然而仅一年,萧绎就出为江州刺史,只都督江州一州的军事,地位明显下降。什么原因呢?
    《南史·庐陵威王续》载:“始元帝母阮修容得幸,由丁贵嫔之力,故元帝与简文相得,而与庐陵王少相狎,长相谤。元帝之临荆州,有宫人李桃儿者,以才慧得进,及还,以李氏行。时行宫户禁重,续具状以闻。元帝泣对使诉于简文,简文和之不得(《册府元龟》作“得止”)。元帝犹惧,送李氏还荆州,世所谓《西归内人》者。自是二王书问不通。及续薨,元帝时为江州,闻问,入阁而跃,屧为之破。”元帝即萧绎;丁贵嫔,庐陵王萧续之母。因为丁贵嫔的帮助,萧绎的母亲阮修容得宠于梁武帝萧衍,所以萧绎萧续小时候两家关系很好,萧绎与萧纲关系很好(相得),与萧续关系尤为亲昵,然而长大后二人互相攻击,犹如寇仇。普通七年,萧绎初任荆州刺史,位重。普通七年至大同元年,萧续不过先后任雍州刺史、江州刺史,肯定心生嫉妒之心。大同五年,萧绎“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从荆州回建康,把他在荆州的宫人李桃儿私自带回京城,尚在京城领石头戍军事的萧续发现了,告诉了武帝萧衍。皇帝的儿子娶妻纳妃是要经过皇帝同意的。萧绎不仅私自纳妾,而且还带回了京城,是为忤逆。虽然萧绎请萧纲出面说了情,并未追究,但萧绎还是怕生事端,只好将李桃儿送回荆州,并写了一首诗《送西归内人》:“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显得非常不舍,事在大同五年秋。估计因为此事,加上萧续的活动,次年,萧绎就出为江州刺史,而萧续在前一年就出任荆州刺史了,两人刚好换了一个位置。在江州,萧绎思念李桃儿,不仅因为两人情意绵长,更因为对李桃儿处在萧续治下的担心和忧虑。萧绎的《登百花亭怀荆楚》诗(《文苑英华》卷三百十五》)写道:

极目才千里,何由望楚津。
落花洒行路,垂杨拂砌尘。
柳絮飘春雪,荷珠漾水银。
试酌新清酒,遥劝阳台人。

“阳台人”用楚襄王巫山之典。宋玉《高唐赋》写巫山神女对楚襄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人”即指李桃儿。阴铿《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当在萧绎任江州刺史之时。不仅因为前述之时间节点,也因为百花亭在江州。《方舆胜览》卷二二“江州·亭轩”:“百花亭,在都统司,梁刺史邵陵王伦建。”萧绎在江州7年(540—546),由此可推定,阴铿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约在540—546年,最可能在萧绎从京城赴任江州刺史时,由京城带去。此时,阴铿父亲阴子春可能在信威将军、梁、秦二州刺史任上。阴铿的释褐,是否如赵以武先生所言,是阴子春请托了吏部尚书到溉和领军朱异,因无史料佐证,只是一种揣测。如果阴铿释褐湘东王法曹行参军在大同六年萧绎出任江州刺史时,此时他30岁,则倒推他的生年约在510年,为梁天监九年,正是其父阴子春任朐山戍主、东莞太守前夕,阴子春尚未跻身高门,阴铿仍为庶族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7 0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铿乃为读书之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17: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头!先生对两晋南北朝有所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12:09 , Processed in 0.0349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