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17|回复: 14

重视频轻文字已造成灾难性恶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0 2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新保 于 2021-8-10 20:46 编辑

[size=18.6667px]近日在网络读得一文,自认为对当前社会文化现象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值得一读,故转发于此。
转文:
   
重视频轻文字已造成灾难性恶果
摘要:平常不注重文字基本功,文字把关能力弱化,关键时候舆情爆雷。各种考核,不管本身是面向谁,都把流量和爆款放在第一位,追逐出圈和10万+,助长了浮夸艳丽、不务正业、急功近利的传播风气。本来简单文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事,非要做成视频,配上乱七八糟的图片,叠加所谓的全媒体元素。既给用户增加了阅读障碍,也在舍本逐末中弱化了传播系统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妖艳花哨的抖机灵文案,却写不出一份文通句顺的规范文章。
  近来不少荒唐乱象,都能看到社会在文字使用上的退化。南京的一则官方通告,竟在标题中把“湖南省张家界”写成“湖北省张家界”。后续的道歉公文,又被挑出多处文字问题。某企业祝贺中国羽毛球队在东京奥运取得佳绩的海报,竟然用了“铩羽归来,包揽金银”的祝贺语,只识“羽”字不识“铩”,把常见的成语用反,贺电生生搞成那啥电。还有体育赛场上,电视转播中频频听到的“我草”,无比刺耳。
  想到之前袁老去世时,一些明星在纪念时,把“国士无双”写成“国土无双”,把“袁老”打成“衰老”。这些不是偶然个案,也不只是输入失误,而见证着我们的社会在文字使用上的退化。这些年的媒体融合和转型中,整体的转型取向被一些热衷于下沉逐利的平台所裹挟,把短视频捧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轻视文字传播,忽略文字功底,无视文字作为表达和沟通的基本媒介,片面地重视频轻文字,争相用视频下沉去争夺庞大的下沉用户,让社会的文字能力也下沉到谷底新低。
  谁人不识张家界?那么重要的官方文件,怎会把“湖南张家界”算到“湖北”头上?还有后续的道歉文件,文字为什么那么粗糙?绝不是偶然的,这是当下重视频轻文字造成的恶果,平常不注重文字基本面,文字把关能力弱化,关键时候舆情爆雷。各种考核,不管本身是面向谁,也不管表达的目标是什么,都把流量和爆款放在第一位,追逐出圈和10万+,助长了浮夸艳丽、不务正业、急功近利的传播风气。本来简单文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事,非要做成视频,配上乱七八糟的图片,叠加所谓的全媒体元素。既给用户增加了阅读障碍,也在舍本逐末中弱化了传播系统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妖艳花哨的抖机灵文案,却写不出一份文通句顺的规范文章。
  铩羽而归,中学语文学过的成语,如此常用的说法,怎么会把意思用反?一张这样的祝贺海报要发出来,得经过好几个把关人,怎么没一个人发现?误用+疏忽+盲区,背后也是集体对文字的轻视,都把心思用在海报的创意策划、图片呈现、谐音造梗和景观审美上,最重要、最直接表意的文字,反而成了边缘和盲区。这是当下传播的通病,重视图片和视频的审美,把一个传播作品的图像化和视频化当成“有技术含量”,有“创意能力”。仿佛耗时耗力进行了图像视频呈现才叫“全媒体”“融媒体”,仅有文字就太低级了。这种“有图才叫融媒体”的图像视频崇拜,忽略了文字在传播的基本表意功能,当文字被轻视,“反噬”在所难免。
  体育赛场上刺耳的“我草”,这种粗鄙粗野化的表达,也跟重视频轻文字的传播阅读环境有很大关系。我想,常看文字、保持严肃阅读、用文字思考的人,是不会在公开表达中把“我草”放在嘴上的,这种粗野的发泄跟文字调性不合。常常沉浸在短视频中的人,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把“我草”当成日常的正常表达。这句粗口,在短视频中太常见了,“我草无情”甚至成为很多短视频惯用的魔性感叹。短视频本就以粗野的日常为剧场背景,生产出的那些段子,贩卖着日常的粗野和鸡零狗碎,“我草”就这样成为背景音,误导青少年以为这代表着酷和野性。只在乎娱乐搞笑和流量变现,别字连篇,恶俗粗野,他们毫不在意。
  让人悲哀的是,重视频轻文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我在年初时写过一篇评论,批评过这种现象:你真喜欢那种又臭又长的全是漫画、截图、表情包式的阅读吗?我是很不喜欢的,明明可以用文字写清楚、说清楚的,为什么非要用又臭又长的漫画和截图。评论也是这样,如果可以用文字表达,尽可能用文字表达,不要用短视频,短视频只会损耗效率。就像我特别反感微信交流时,突然甩过来几大段语音。文字是新闻与评论最清晰、有效、直接的方式,“图频”不是特别精彩,不是现场突发,不具有“文字不可还原性”,对方文化水平不是特别低,就不要用图频和视觉呈现。媒体融合和转型,是“优质内容”与用户的连接,不是折腾自己玩那些不擅长的东西,既生产图频垃圾,也浪费用户时间。
  我总觉得“重视频轻文字”并不是媒介自然演化的结果,背后有平台的推波助澜。文字传播和阅读,是以用户为主体的,用户可以在文字中控制自己的时间,线性排列和逻辑顺序,也有助于用户的理性思考,让用户用最低成本获得信息,节省最宝贵的时间资源。而短视频传播,则是以平台为主体,控制和榨取着用户的时间。短视频的逻辑,就是致力于让用户“沉浸”其中,逗留在一个接一个视频中,耗很长时间浑然不觉。用户所停留和消耗的时间越长,越成为其变现的资本。这悖离了“替用户节省时间”的媒体原初功能。
  前几天河南洪灾中一个网友的话被广为传播,他说:从暴雨急救就可以看出纯文字易传播、阅读速度快、易保存和回顾、方便及时的优势,也说明了很多信息根本用不着做短视频传播,毫!无!必!要!浪费流量和大家的时间,还浪费电。这段话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重视频轻文字问题的深刻反思。那种毫无必要的视频化,既让新闻生产者不堪重负(放弃擅长的文字去搞视频),还降低了传播效率(一句话可以看明白的,用视频拖得又长又臭),浪费了公众时间。这也是此次那些网红到灾区拍短视频引发舆论怒怼的关键,用你们拍什么短视频啊?重要的是救命,人家那个在上海读大学的河南姑娘为了救被困者的命,都把互联网调整到最低耗能、耗电、耗流量的“极简文档”方式了,你们还跑到现场用短视频去骗流量。
  看一些刷短视频长大的人和小编写的文字,真为文字感到心痛:别字连篇、不合规范不说,碎片化,没逻辑,绕来绕去,半天总说不到关键;粗鄙化网语化口语化,缺乏书面语的典雅;缺乏表达效率,热爱注水,又臭又长。文字表达在传播中应有优先性和基础性,先把文字理顺弄通了,再追求其他媒介形式的表达和表现。回归文字作为表达和传播的基本功能吧,文字表达能力不要被短视频废了。下沉的“饭”很诱人很好吃,但文字基本功不能跟着沉沦,沉到只会“我草”那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21: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视频轻文字,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0 21: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竟在标题中把“湖南省张家界”写成“湖北省张家界”。——太缺乏常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1 1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文字博大精深,作为后辈应该好好学习,力求精、准理解、精、准应用。现在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甚至是大学生都完全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在与再、卖与麦的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1 1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些刷短视频长大的人和小编写的文字,真为文字感到心痛:别字连篇、不合规范不说,碎片化,没逻辑,绕来绕去,半天总说不到关键;粗鄙化网语化口语化,缺乏书面语的典雅;缺乏表达效率,热爱注水,又臭又长。文字表达在传播中应有优先性和基础性,先把文字理顺弄通了,再追求其他媒介形式的表达和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09: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还算轻的。在文字使用中,连“学习强国”网也把“起航”误为“启航”,《人民日报》在纠正错别字中,反而把账簿误为“帐簿”了。
为好文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此文!为您的良苦用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14:4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乱改成语成风的现象早就应该叫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5 1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不注重文字基本功,文字把关能力弱化,关键时候舆情爆雷。各种考核,不管本身是面向谁,都把流量和爆款放在第一位,追逐出圈和10万+,助长了浮夸艳丽、不务正业、急功近利的传播风气。本来简单文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事,非要做成视频,配上乱七八糟的图片,叠加所谓的全媒体元素。既给用户增加了阅读障碍,也在舍本逐末中弱化了传播系统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妖艳花哨的抖机灵文案,却写不出一份文通句顺的规范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5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体育赛场上,电视转播中频频听到的“我草”,无比刺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6:28 , Processed in 0.0345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