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主集中制的本质要求与党性、党员意识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反差。党性、党员意识的锤炼要求,主要就是消灭这种反差: 一是,物质同精神分离。人是有理想和追求的,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人有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他还说:“你要了解生活与生存吗?动物是生存,而人是生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生活丰益,为什么演出了“黛玉葬花”、“宝玉出走”的悲剧呢?人都是需要精神的,何况我们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但是,现在,不少的同志丢掉了精神的东西,用“市侩”哲学对待人生;用“市侩”哲学对待生活;用“市侩”哲学对待事业;用“市侩”哲学对待党内关系。“八个局长的工资争夺战”中的局长们,把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怎么能有民主集中制的正常生活呢? 二是,奉献与索取颠倒。马克思认为,创造的价值与享受的价值之间应该是一个不等式,《歌达纲领批判》中的不折不扣的原理就说明了这一点。鲁迅说过“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也是一个不等式。我们必须坚持这个不等式,这是因为:坚持这个不等式,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本质要求;坚持这个不等式,是党性,党员意识的显著表现;坚持这个不等式,是自觉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内在基础。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一个不坚持这一个不等式的领导,怎么会有胆量号令下属,怎么会不产生好人主义?一个坚持这一个不等式的同志,怎么会有胆量,开诚布公,怎么会有气魄,向领导直言呢?但是,现在,有的同志颠倒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这样的同志怎么能够进入民主集中制的理想境界呢? 三是,个人与集体错位。什么是人或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明确而不含糊的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是密不可分的。阿波罗航天计划、袁隆平杂交种子成功、青山工程、烽火堤垸、207国道,无不是个人和集体有效结合的产物。但是,有的同志忘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独尊自我”,把自己与集体对立起来,与人民对立起来,与群众对立起来,个人和集体严重错位,这怎么能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是,民主与集中抗衡。民主集中制是什么关系呢?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作过十分精辟的论述:“……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这段话“深刻、亲切、严谨、生动”,思想是完整的。 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在强调“特色”、“个性”、“独立性”、“地方性”的同时,认识出现了极端倾向,最为突出的是“民主对集中”的抗衡,严重地影响到民主集中制的坚持和执行,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纠正民主对集中抗衡,有两个认识需要解决好,一个是,正确认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要从房产热的教训中,弄清全局中有局部的道理。二个是,正确认识“口号”的条件性。如果把“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办成纯政绩工程,作为一种真理性的口号,迈出“半步”就会成为谬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