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时节,从枝叶泛青的北国来到已是一片深绿的江汉平原,惠风和畅,柳绿花红,故国神游,心情无比愉悦。5月7日,在天门市政府宾馆,用了半天时间开完国利公司年度股东会和一届三次董事会,吃完中饭,在张、熊市长陪同下,和曙光、松毅驱车去宜昌。车行两个多小时,进入虓亭开发区的兴发集团。集团领导带着参观了磷化工生产装置,又进行了交流,然后到市内住进宾馆。 宜昌,久违了的城市!想来还是上世纪70年代末来过,那时葛洲坝大坝建成不久,从重庆顺江而下,饱览三峡壮丽风光,从宜昌上岸返回家乡。当时这座城市多为陈旧低矮的房屋、狭窄拥挤的街道。今天,她高楼林立,道路宽敞,街道整洁,绿树成荫,人们穿着打扮入时,俨然一座华丽而又富足的江城。这座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当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得益于两座惊世大工程却是不争的事实。 次日一早,就乘旅行社的中巴去必得一游的三峡大坝。驶入三峡高速公路,几乎就是奔驰在高架桥上,并不时穿越隧道,仅用一个多小时就来到大江之畔。但见:江水碧绿如蓝,波平如镜,缓缓流淌在高山峡谷之间,这已是在西陵峡之间。此次游览就是从三个角度看这座举世奇观的伟大工程。 先登坛子岭,从最高处俯瞰。这里是大江左岸的制高点。眼中的大坝如一条巨龙,横卧两岸峡谷之间,拦腰截断大江。向上游望去,一泓平湖烟波浩淼,波澜不惊,那山水与远天交汇处却是云遮雾绕,因了此时绵绵细雨正飘落天地间。要看到更为宏大壮阔的湖面,当从晴朗的天空往下张望。 接着乘车下山,来到185观景点。也就是与大坝平行的地点,海拔185米。这里送目给你的是:大坝卧江,平湖安澜。大坝左右两边是发电厂房所在地,中间是泄洪闸门,还可清楚看到左岸的五级船闸。隔江远望,看得见雨雾迷茫中的琼楼玉宇,那是新建成的秭归县城。从这里得知三峡工程创造的世界之最:历时最长:从首倡到开工有75年;防洪效益最为显著:库容221亿立方米;最大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航运效益最为显著:通航能力单向提升5000万吨;建筑规模最大:大坝总长2309米,26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工程量最大: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泄洪能力最大:10万立方米/每秒;水库移民最多:130万人......这座当今最大的水电站于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留;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2003年7月10日首批机组发电;2008年11月完成初步设计全部工程,实现172米实验性蓄水。现在,已进入扫尾工程。 最后乘车下山,越过长江大桥,来到大坝正面的截留纪念园。这里可见:工程遗迹,建设历程。有各种施工机械、各种岩石的展出,有再现大江截留的纪录片,有回顾建设历史的展览,有对这一伟大工程歌功颂德的各种题词、赋诗。最直观的是从正面看到雄伟壮丽的大坝。在泄洪时间,还可以看到极为壮观的洪流奔腾的场景。我在商店买了一本新近出版的《大三峡》专刊,醒目的封面标题是——《河湖巨变 如何评说新三峡》。略为浏览,皆是对三峡大坝的各种评论。可以想见,对这一世界最大工程,她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后世人们要长久的评说下去。但当下,我们就在享受她带来的巨大利益。 伟人已经逝去,孙中山、毛泽东,他们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中国人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奇迹,万里长城、兵马俑......今天可数的当首推三峡大坝。 对此奇观,感慨良多,无法一一道出,惟有长久的梳理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