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祖国】身残志坚心更红 爱心奉献昭日月
——临澧县残疾人汪圣武艰难创业,奉献社会的故事
图文/浮山松
十月二日上午,秋老虎肆虐,天燥似火。常德日报临澧记者站与临澧老干网宣一行数人不辞辛劳,在李显鸿站长的带领下,走进了修梅镇林家垭村残疾人汪圣武家。现场耳闻目睹了新中国72年来人民生活的日益幸福美好,汪圣武身残志坚,艰难创业,奉献社会的新型农民精神风采。
(一)百折不挠
汪圣武,男,今年55岁。1966年,1岁多时,因身患小儿痳痹症,导致左手瘫痪,失去功能,身材瘦小,体重只有80余斤。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又因家中有四兄弟无钱交学费时而缀学。
在缀学后的岁月里,年幼的汪圣武,身残志坚,百折不挠。他从12岁起开始学养鸭子,以后先后砍柴火卖,摸泥鳅卖,卖鼠药狗皮膏药,杀猪宰羊,当牛贩子,开油榨坊,栽秧种田,所谓农村七十二行,几乎样样干过,虽失败连连,且越干越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生活中,他因胃穿孔住院开过刀,命悬一线;因开手扶拖拉机贩卖小猪翻过车,九死一生;因做杀猪羊生意杀伤自己,流血伤残;劳动中无数次伤身损体,遍身伤痕累累,饱经磨难。但他始终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越是艰险越向前。
(二)只手托家
1991年,汪圣武25岁时,与邻村一无所会的聋哑妻子鲍腊英结婚。婚后,他与妻子俩人耕种10多亩水稻田,他只手学会了使犁打耙,耕田种地,学会了只手开手扶拖拉机,开耕整机,无日无夜地辛苦操劳。他不仅自己自强不息,还耐心引导妻子学会做各种家务,夫妻患难与共,相亲相爱。后来,他们生了一对儿女,因妻子又聋又哑,在儿女哺育上困难重重,他白天下田耕种,晚上帮助妻子照料儿女。他虽然自己小学五年级都没有读完,但仍细心辅导儿女做作业,只手托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为了让一家生活过得更好点,他还经常在种田的同时搞多种经营。他利用自己从小就学会养鸭子的经验,多年养谷鸭。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他所喂养的一群谷鸭,因遭遇禽流感,全部死亡。养鸭不仅劳心劳力,心血白流,还血本无归,欠账一屁股。正当汪圣武面临人生绝望之时。镇村领导伸出了援手。
(三)共同致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汪圣武幸福的一家。就在汪圣武一群谷鸭全死,心情绝望之时,村党支部张书记向镇政府反映了汪圣武的现实情况,镇党委镇政府便将汪圣武安排到了镇林管站当护林员。于是,汪圣武一心护林,敬业奉献。
后来,国家出台油茶垦复扶农政策,汪圣武因积极投身油茶垦复事业,成为了优秀护林员和油茶垦复先进工作者。镇政府领导见他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就安排他当上了油茶垦复工作负责人,再后来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全镇油茶垦复工程的承包人。此时,在村里当了24年妇女主任,年过60多岁的黄敦慧老主任,看到汪圣武一名残疾人,一路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就主动帮助他担任管理人员,从2016年起,一干三年,直到汪圣武油茶垦复事业走上正轨。
2018年,汪圣武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油茶产业,与当地油茶农户以油茶致富,组建了临澧县圣武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几年的打拼中,他通过培训学习获得了省油茶管理专业技术证书,成为了全县优秀的油茶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从而大使合作社越办越好。
2020年,圣武合作社承担油茶垦复的面积达1000余亩,还在油茶林中大面积间作黄豆油菜等农作物,参加合作社劳动人员达70人左右,一年发放垦复工资达70多万元,带领了不少油茶农户走上了产业致富之路。年底,临澧县电视台还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如今,临澧县圣武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发展油茶产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头羊。
(四)心系贫困
汪圣武从小残疾,不仅身残志坚,更有一颗助人为乐,奉献大爱的红心。他不仅克服了自己身为残疾人的千难万苦,只手托起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四口之家;更难得可贵的,他以自己所受之苦,休恤他人之苦,热心帮助贫困亲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当他见到与他一样贫困的人后,总是心存善念,极力帮扶:“只要我自己有一口粥喝,也要分给与我一样贫困人半口”。每年过年过节,他总要给村里的一些困难户送去吃的喝的等物品。
10多年前,汪圣武一家还处于相当困难时期,他整天只手骑着两轮摩托车到处做小商小贩,春天摸收黄鳝泥鳅卖,秋天贩黄豆绿豆,以此养家糊口。尽管如此,他却将做小商贩赚来的钱,拿出大部分用来帮助困难人家。
汪圣武有位舅佬叫鲍新平,家住佘市桥镇殷家村,也是一位残疾人。舅佬长期生病,所用看病治疗的药费,大多数都是由汪圣武出的;2009年舅佬修屋,他不仅天天帮忙做工出力,更是主要承担了舅佬修屋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钱;2010年,舅佬修屋的第二年,突然得病死亡,当时刚好36岁,家里无钱安葬。正在安乡贩卖泥鳅黄鳝的汪圣武,闻讯赶回,为舅佬出钱买棺材,负责办葬事,直至入土为安。至今以来,他仍一直帮助照看这个家庭。
(五)十年助学
汪圣武自己没有读多少书,缺少文化。但他却向往文化,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读书有文化,希望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多读书有文化。他尽管与聋哑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过着困难的生活,但仍将两个孩子送进了职专职高。
2010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汪圣武在佘市镇巧遇一位半瞎子,在公路上推着一个装荒货的小车,路两边一边一个几岁的孩子在捡荒货。汪圣武见后心生怜恤,就主动上前询问,得知半瞎子叫刘茂金,40多岁,比汪圣武大3岁,家住佘市镇荷花村,儿时得病,双眼基本失明。家有病妻,生活不能自理,有5岁、7岁女儿两人,不得巳三父女检荒货改善生活。汪圣武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儿时的苦难,当即就给两个小孩一人100元现金。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说:“刘大哥好!你比我大几岁,我就叫你大哥。今后有什么困难就打我这个电话"。
当年腊月二十九日,汪圣武接到刘的电话,得知刘家无肉过年,就邀请刘带小孩来他家过年。吃过年钣回家时,汪圣武给两个小孩打发了压岁钱、新衣服和肉鱼。并对刘说:“大哥好!记住春节开学后,你一定要送两个孩子去上学。小孩今后读书的学费钱我出了!"
开始几年,两小孩都还在读小学,汪圣武自家也还比较困难,每年只负担学杂费2-3000多元。2018年以后,汪圣武创办了合作社,自家的生活条件也渐渐好转,刘家的两个小孩也先后上了初中,每年的学杂费资助便涨到了6一7000元。今年8月,刘的小女儿刘丽艳考入常德市鸿志专业技术学院,汪圣武一次资助了7000元。
在10多年的捐资助学中,汪圣武不仅一人努力为刘家捐献,还积极组织好友们也为刘家损献。2020年他邀请几位好友参与捐款,最多的一人捐了1000元。同时,汪圣武不仅只为刘家一家捐献,还积极为其他贫困学生捐献,仅2020年,汪圣武就向修梅镇中学12名贫困学生分别捐赠了生活用品和现金每人100元,共计达1800元。
结束汪圣武家的采访,大家又情不自禁地前往荷花村刘家察看。当走到刘家屋前时,只见国家帮助刘家新修建的三间保障安居工程房舒适清新,大家深感祖国的伟大美好。走进刘家,大家看到60多岁的刘妻四肢瘫痪,让人扶着也很难移动,此情此景,让大家心生怜悯,自觉地进行了捐献。
刘家的长女因读职高在外实习未能见到,刚上职专过节回家的小女刘丽艳清秀可爱,端茶倒水热情的接待了大家。通过现场观看和交谈,大家坚信刘家将随着汪圣武社长的热情助学和两个女儿的茁壮成长,以及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惠民政策的实施,一天比一天变得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