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44|回复: 8

在澧县一中蒋翊武铜像揭幕仪式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08: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澧县一中蒋翊武铜像揭幕仪式上的发言
蒋漫征
2011年10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蒋漫征,是武昌起义志士蒋翊武烈士的侄子,今天能有机会参加澧县一中蒋翊武铜像揭幕式,与各位见面,共同纪念蒋翊武领导发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百周年,十分高兴,也感到荣幸。对于这次大会的盛情邀请,我深为感谢,并愿借此机会发表自己一些肤浅的见解,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英明决策,不惜花费重金为蒋公建造这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铜像,使蒋公的英姿再现于世,供人瞻仰,并将长留天地,与日月同辉。学校的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令人钦佩!
湖南省澧县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其前身是创办于清末的澧州中学堂,而当时官立的澧州高等小学堂亦附设于此。具有爱国、创新、求真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习校风,是当时澧水流域数县唯一的一所中学,闻名遐迩,素有“湖西最高学府”和“湘北名校”之称。建校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名称几易,体制迭更,澧县一中的历史,既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也是湘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变迁发展史,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优秀人才,遍布于海内外。而武昌起义总司令、共和元勋蒋翊武,当时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
1901年,清政府为了缓和矛盾,允许各地办学堂,次年,澧州高等小学堂也应运而生,蒋翊武因曾读私塾数年,以具有同等学力被破例录取,编入第一班就读。在校中,他是惟一的穷学生和苦读生,无论寒暑经常履露足趾,偶然父母给些零花钱,便用以购买书籍。这年,喪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他感愤时事,特别注意搜阅一些政治读物,并着重检索了近代史上外国强迫中国签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及由此带来严重后果的有关资料。当时,民主革命思潮已在国内勃兴,在校期间,他通过各种途径“披求搜览”进步书籍,也涉猎过《新民丛报》之类改良主义报刊,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观点、国内外形势有着深切的了解。可以说,澧县一中对蒋翊武的思想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但翊武并没有停留在原水平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很快产生了新的飞跃。
同时,蒋在校重温了天文、舆地、数学、博物等学科,据龙璋为蒋所作墓志铭说:公(指蒋)“幼而岐嶷,长而敦敏,初入邑高等小学校,试辄优等”。该校学制四年,由于已有一定基础,加之勤奋好学,仅用三个学期,就通读了全部课程,得以提前毕业。1903年上期,蒋翊武毕业于澧州高等小学,这时各府、州、县的生员进行会试,作为次年举荐人才的乡试的一个预考,读书人纷纷应试,来到棚厂街的考场,而蒋翊武则不去,其父责怪他,他抗辩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这个向以民族气节自恃的少年,在其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早已选定了一条革命道路,当然不会把科举作为进身之阶,也不屑于进考场与那帮志节低庸的文人较量八股文的。
同年下期,他又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思想极其活跃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他在校倡言反清,用革命理论启发同学,并与宋教仁、林伯渠等谋划革命,华兴会起义失败后,他奔走于沅、湘间,招纳会党,在湖西建立起义机构。从此,年龄不大,但革命阅历已深的蒋翊武便以一个成熟的职业革命家的身份,登上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走上了武装推翻满清的道路。
在澧州高等小学毕业时,蒋翊武使结束了自己的少年生活。通过在这里的系统学习使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并获得最早的思想启蒙。这段学历无疑是他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梯,而学校对他的培养也功不可没。
澧县一中是蒋翊武的母校,2010年5月6日《潇湘晨报》记者操婷一行慕名前来采访,于同月11日以《蒋翊武,盛名沉寂的辛亥总司令》为题报导:“澧州高等小学:今澧州一中。我们在澧县一中的操场边上,看到了一溜名人的塑像,从贝多芬到马克思,‘都是外国人’摄影记者远远看一眼那些面部线条说。在学校的校史馆有关于蒋翊武的生平,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学生真的对这个校友产生过兴趣”。这番话着实流露了他们的遗憾和无奈。
令人欣慰并感到振奋的是,时逢辛亥百年,这也给宣传蒋翊武带来了契机,在澧县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高大雄伟的蒋翊武铜像也在县一中落成,并于今天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这是继“蒋翊武研究会”成立后的又一件大事、盛事,值得庆贺。目前蒋翊武故居已荡然无存,其铜像能在一中设立,长与师生相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并有可能使之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希望通过此举,在学生中大力宣传蒋翊武,弘扬翊武精神,努力打造翊武文化品牌的特色学校,这不仅是对先烈的一个最好的纪念与告慰,有助于祖国统一大业,而于广大同学来说,也可因之而增长一点历史知识,以便正确认识历史,了解过去革命的光荣传统以及祖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由此而激发起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大家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与学科意义。(作者系蒋公翊武后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4 0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当时官立的澧州高等小学堂亦附设于此。具有爱国、创新、求真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的学习校风,是当时澧水流域数县唯一的一所中学,闻名遐迩,素有“湖西最高学府”和“湘北名校”之称。建校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名称几易,体制迭更,澧县一中的历史,既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也是湘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变迁发展史,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优秀人才,遍布于海内外。而武昌起义总司令、共和元勋蒋翊武,当时就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4 0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喪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订立,他感愤时事,特别注意搜阅一些政治读物,并着重检索了近代史上外国强迫中国签定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以及由此带来严重后果的有关资料。当时,民主革命思潮已在国内勃兴,在校期间,他通过各种途径“披求搜览”进步书籍,也涉猎过《新民丛报》之类改良主义报刊,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观点、国内外形势有着深切的了解。可以说,澧县一中对蒋翊武的思想发展起过重大作用,但翊武并没有停留在原水平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很快产生了新的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4 0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革命理论启发同学,并与宋教仁、林伯渠等谋划革命,华兴会起义失败后,他奔走于沅、湘间,招纳会党,在湖西建立起义机构。从此,年龄不大,但革命阅历已深的蒋翊武便以一个成熟的职业革命家的身份,登上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政治舞台,走上了武装推翻满清的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4 09: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蒋翊武故居已荡然无存,其铜像能在一中设立,长与师生相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并有可能使之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希望通过此举,在学生中大力宣传蒋翊武,弘扬翊武精神,努力打造翊武文化品牌的特色学校,这不仅是对先烈的一个最好的纪念与告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4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1 14:5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澧县一中蒋翊武铜像揭幕仪式上的发言,很好的一份讲演稿!欣赏佳贴!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1 16:3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翊武烈士的侄子,光荣的革命家属,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宣传正能量,演讲精彩!点赞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2 15: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欣赏学习了。为作者点赞!

谢谢转帖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3 12:08 , Processed in 0.0341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