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57|回复: 2

西藏归来 读《吐蕃佛教》(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0 1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1-10-20 13:29 编辑

西藏归来
读《吐蕃佛教》(2)

131930w96nns6jxn9j85sr.jpg
松赞干布(布达拉宫法王洞塑像)

        佛教传入吐蕃,始于七世纪中叶的松赞干布统治时期。一般说松赞干布的简历:公元617年出生,父亲是朗日松赞,吐蕃王朝第32世赞普;松赞干布13岁即公元629年继位,吐蕃的第33位赞普。在他之前的赞普,实际上只是山南一个小邦的邦首,松赞干布迁都逻些,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650年去世,在位22年。旧传他生下来就与佛教有缘:说他是大悲观音的化身,头顶上有无量光佛(即阿弥陀佛),常用彩缎包束之,因此后世所塑绘的像都以其为特征。
    松赞干布的“涉外”婚姻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相传他先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为妃。当时这两个国家都信奉佛教,自然要影响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在迁都逻些以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泥波罗(尼泊尔)国也开始与吐蕃通聘。泥波罗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都很发达。国王鸯输伐摩于贞观四年(630年)开始摄政,实行重商政策,极力开展对外贸易。泥波罗的工艺品极为精巧,其雕刻、绘画、建筑等都达到很高水平,为了向吐蕃推销手工艺品,与吐蕃进行贸易,主动派使者到吐蕃通聘。松赞干布为了建设都城,需要泥波罗人帮助,便立即答聘。在修建布达拉山顶的红宫时,招聘不少泥波罗工匠。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向泥波罗求婚。贞观十三年(639年),鸯输伐摩国王把他女儿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同年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吞米等去泥波罗迎娶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入藏时带来释迦佛像(即通常说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琉璃宝钵、珍宝绫罗、男女仆从等。尺尊公主的入藏,使吐蕃和泥波罗的关系更为亲密。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jpg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又娶文成公主。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
    之所以说两位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结缡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是因为两位公主带去的两尊佛像是最早传入吐蕃的佛像,安放两尊佛像的大小昭寺是吐蕃最早修建的佛寺。文成公主也带来一尊释迦牟尼像,为他的12岁等身像。据《西藏王统记》:“文成公主携来觉阿释迦牟尼像,施主为帝释天,工匠为毘首羯磨,乃如来亲自开光。”黄明信按:此像现为大昭寺所供的主尊佛像。另有一著名的“旃檀觉阿”,汉史中称“旃檀瑞像”。二者皆有“觉阿”之称,但非一物,一是铜质,释迦十二岁身量,入藏;一是木质,流入中原。关于两座寺庙的修建,《西藏王统记》说:文成公主携觉阿释迦牟尼像入蕃,行至绕木齐之平原,车轮陷于沙地之中,大力士天喜与尤喜二人虽竭力挽之,亦不能出,乃于觉阿像之四方,竖立四柱,悬以绫幔而作供祀,名为饶木齐寺(汉名为大昭寺)。《西藏王统记》有关于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的记录,不过说她“嫉妒敌视汉妃”,但知道文成公主精通占算堪舆之术,求得文成公主的帮助,仍然很不顺利。有史书说大昭寺昼修夜毁,是遭到苯教徒的破坏。至于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所携佛像互换位置,文成公主携带的12岁等身像开始在小昭寺,现在在大昭寺;尺尊公主所携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开始在大昭寺,现在却在小昭寺,有种种传说,但都有矛盾,黄明信认为可能本来就是现在这种状况。
    另外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只能说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西藏人尊奉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相传观世音菩萨因为见到西藏人民的痛苦,流下两滴眼泪,成为度母,化身为两位公主,至西藏来解除人民的苦难:其中绿度母变身为尺尊公主,而文成公主为白度母的化身。(另一种说法,指尺尊公主为白度母,文成公主为绿度母。


吞弥·桑布扎.1.jpg

藏文创造者吞弥·桑布扎



    说西藏佛教始于松赞干布,还因为在此期间他有一个重要业绩,派人出外学习,创造了藏文的字母,写出了基本语法,使用这种新创的文字开始翻译佛经。根据吐蕃对外关系、生产发展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派出以吞弥·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子弟到天竺(印度)等地留学,研究梵文和西域各国文字。经过反复的比较,采取笔划简单明确、易于书写的不同形体,创制了有30个字母的藏文拼音文字(都是辅音),又利用辅音重叠或在辅音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复辅音。另外又设计了4个元音符号,加在字母的上下,用来拼写藏语。藏文创制后,松赞干布不但身体力行,自己专心学习了4年,而且他号召大臣们学习藏文,特别规定青年贵族子弟必须学习,学业好的还要给以奖励。他又命吞弥·桑布扎撰写了《文法根本三十颂》,以韵文歌诀说明主要的文法规则,包括8种“格”和虚字的使用法,作为学习藏文的教科书(尽管有人对吞弥·桑布扎一人创制藏文之说持有异议,或者说是众多无名英雄的集体劳动成果,但藏文的创制的确是在松赞干布任吐蕃赞普时完成的,这一点一直为众所公认)。由此,吐蕃的民族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吐蕃人原来信奉苯教,以占卜休咎、祈福禳灾、治病送死、“役使鬼神”等为其主要活动。传说吐蕃先王以苯教治国,直到7世纪时,苯教首领在赞普朝廷中还保持着较高的地位,如大小盟会时告神的巫者即是。松赞干布从泥婆罗、唐朝引进佛教,将佛像、佛经、法物等输入到吐蕃。据载,吞弥·桑布扎回国时也带来了几部佛教经典,以后译成藏文,自此佛教开始传入了吐蕃。松赞干布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以及12座佛教寺庙。不过当时吐蕃人绝大部分是信奉苯教的,即所谓“好咒誓、谄鬼神”,还没有多少人出家为僧。直到赤德祖赞赞普时代(704—755年),佛教才逐渐在吐蕃境内传播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14: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21: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品,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5 16:21 , Processed in 0.0364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