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其特点是:在水稻“头季” 成熟度达九成左右熟时,抢晴好天气收割,收割时一定要保证青秆活秆收割,保留稻桩高度30-35厘米的稻桩,通过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下一季稻子,可以再收获第二季,也称“一种两收”。这一模式实现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等诸多优势,特别适合水稻一季温光有余二季不足的石门山区种植。
再生稻还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头季收后2-3天内重施发苗肥,结合灌浅水,亩施尿素15-20公斤促发苗,头季苗好少施,苗差多施,再生季不需要用农药。”石门县夹山镇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示范基地负责人吴志国说,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米质好,更加适宜饮食安全。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先后与省市农科院开展科技攻关,实施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种植示范、机收再生稻“四防一增”技术示范、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技术示范,积累了适合该县再生稻种植经验并制定了石门县再生稻高产栽培主推技术。在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部门精心指导下,成功运用了“直播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肥、水、药”等配套技术。通过技术运用,每亩可节省成本300余元,增加收入620元左右,仅此项全县两万亩再生稻可增收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