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87|回复: 13

毛泽东与胡适之间的恩恩怨怨,始于师生,终于陌路,可叹可惜 历史领域创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0 09:5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最后由杨支埃2021.11.20.09.53分编辑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的欢迎酒会上,胡适因心脏病突发辞世,终年71岁,他的死,就像是一个炸弹,一下子在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蒋介石、梁实秋、吴健雄、苏雪林等政治、文艺界名人听说后,无不为之惊愕。

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晚,闻胡适心脏病暴卒。”说明他是始料未及的,之后,他又亲自为胡适写了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两句话概括了胡适的一生成就,客观公允。

与此同时在大陆,这件事却没有激起任何波澜,看起来静得出奇,为什么?因为在不久前,胡适以及胡适的思想已经被打入了“冷宫”。

这里有几个问题是,当时为什么要批判胡适?毛主席与胡适的关系曾经历过怎样的波折?胡适晚年为何屡次三番拒绝毛主席回大陆的邀请?

回答这些问题,要先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大学开始说起。

ad8cb3902eaf31cbffdcaa35c8ccddb7.jpeg

▲毛主席和胡适

二十年代:师生关系
胡适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祖籍是安徽绩溪,字适之,早年曾毕业于美国名校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是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的得意门生。

论学术研究,胡适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很有才华,1917年刚回国就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与陈独秀成为挚友,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年轻人的偶像,这称得上是他一生最瞩目的成就之一。

c80b4ceebe810253063fd2d254975482.png

▲青年胡适

与此同时,毛主席当时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普通管理员,也崇拜胡适的学术思想,常常去听胡适的课,课下亦爱与胡适探讨学术和人生问题,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

我们都知道李大钊对毛主席有人生导师之称,是李大钊把毛主席带上了马列主义的道路,但事实上,当时除了李大钊,胡适对青年毛泽东同样举足轻重,影响力甚至一度超过了李大钊。

比如1919年7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事实上这是借鉴了胡适《每周评论》的风格和内容。

1920年上半年,毛泽东二赴北京声讨湖南军阀张敬尧,曾专门拜访胡适,希望借助胡适的名望造势,而胡适也曾给予悉心指导,令毛主席当时十分感动。

同年7月9日,毛主席专门给胡适写信,希望继续借助胡适的声望谋湖南之事,而胡适将这封信一直保存到了北平解放前夕。

02558f9b2597ad4c3fb90ffe504758d0.jpeg

02558f9b2597ad4c3fb90ffe504758d0-1.jpeg

▲1920年毛泽东写给胡适的明信片正面(上)和反面(下)

不仅如此,在1921年7月,青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他精挑细选了一批文化书籍,其中就有胡适的《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翻译的小说等。

同年8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征求了胡适的意见后改的,之前叫“工读互助团”。

1b36b89e55a05a8e006a60f5face7a1a.jpeg

▲青年毛泽东 油画

当时胡适虽然不信仰马列主义,但他也不反对,他是打心底里看好毛泽东这个人,他在看了毛泽东《湘江评论》撰写的文章后,竟和友人惊呼:“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我们这样一位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而与此同时,毛主席当时对胡适更是敬仰有加,他在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评价两人当时的关系,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阅读这个杂志了(指《新青年》),我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为我的楷模。”

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视胡适为“楷模”,胡适称毛泽东为“好兄弟”,两人都视对方为能人志士,互相尊重,互相推崇。

8c74b23924b27ad6a07f2524b068059d.jpeg

▲青年胡适

三十年代:分道扬镳
自从1920年一别之后,毛泽东与胡适再没有见过面,不过虽然没有见面,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变得很冷淡。

之后十几年时间里,胡适其实一直活跃在学术圈,跟政治基本不搭界,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但也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曾发表了大量抨击国民党独裁的人权类的文章,比如《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有宪法》、《知难,行亦不易》等等。为此,他一手参与创办的新月杂志社,当时还被国民党封禁了。

另外,在1930年4月10日,胡适还曾在文章《我们走那条路》中说:“要铲除打倒的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五大仇敌。”这和毛主席后来提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严格来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文章《外力、军阀与革命》中,将中国的政治势力划分为三类:革命的民主派、非革命的民主派、反动派,而胡适当时是和黄炎培一样,被毛泽东划分为非革命的民主派。

这说明在上世纪30年代的很长时间里,毛主席曾对胡适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而胡适对毛主席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82ee888fe00e9a06e579ee231ed59ecf.jpeg

▲胡适

但令人遗憾的是,后来胡适终究走到了蒋介石的麾下,至于原因,这和他曾留学于美国七年,深受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32年11月28日,胡适在武汉大学讲学,同时拜访了身在汉口的蒋介石,从二人当时的日记中来看,这次见面蒋介石对胡适还是满意的,自此,两人开始了密切往来。

1938年6月,胡适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年9月17日,中华民国政府特命胡适为驻美利坚大使。

当年中华民国危难岌岌,蒋介石不考虑用职业外交官,而选择胡适这样一个文人来担当驻美大使,目的很明显,就是利用胡适在美国的名望,来获得美国对华在经济与军事上的实质援助。

但令他失望的是,文人胡适对此既没有兴趣也确实无能为力,驻美4年多期间,胡适除了各处演讲,获得许多博士头衔,蒋介石想要的美援,他并没有争取到什么。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这是胡适后来写的一首诗,说明了当时的无奈心境。

1942年蒋介石命令宋子文接替胡适担任驻美大使,之后胡适长期留在纽约,从事他热爱的学术研究。

172cdba58e73a3d265b6026c92fb4a4e.jpeg

▲胡适与蒋介石

应当说,自从胡适“归顺”蒋介石之后,毛主席和他就已经很难再站在同一条船上,胡适崇尚的是英美流派,毛主席走的是工农联盟,二者从本质上就很难统一,他们在政治上是确确实实分道扬镳了。

四十年代:邀请胡适留在大陆
上世纪40年代,胡适虽然长期待在美国,但事实上毛主席对他还是非常挂念的,1945年当胡适的学生傅斯年到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委托傅斯年,“代问胡适老师好”,言谈之间依然尊称胡适为老师。

不久后,胡适在美国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回信,表面是感念“旧好”,但核心意思却变了味道,他企图规劝毛主席接受英美议会的政治制度,因为在胡适心中,“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就是美国,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就是美国。”

“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转述兄问候胡适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美国开国之初 ,吉佛生十余年和平奋斗,其所创立民主党遂于第四届大选获得政权。英国工党五十年前仅得四万四千票,而和平奋斗之结果,今得一千一 百万票。若能持之以耐 心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 。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ab5499f9a6a90143062becc5e185e8ff.jpeg

▲胡适

胡适这封信发出后,毛主席一直没有给他回信,其实不回信这个动作,就已经说明了他当时的态度,他故意不将矛盾公开化,其实是为了给日后留一点转圜的余地。

北平解放前夕,毛主席一直在考虑挽留胡适,1947年12月在陕北杨家沟中央会议期间,据当时在场的陈毅元帅的记录,毛主席在说明纠正三个过“ 左” 倾向时,曾连带说道:“你到北京,胡适捉不捉?到了南京,戴季陶、于右任、孙科就是战犯,你捉不捉?还是不捉。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秋,解放军濒临城下的时候,胡适正担任北大校长,毛主席曾公开表示希望他留下来,而这一点也得到了季羡林的证实。

d8dbd83582e845fdc416e992489a318d.jpeg

▲季羡林

据季羡林老人回忆说:“有一天我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胡适,商谈什么问题,忽然走进来一个人我现在忘记是谁了,告诉胡适说,解放区的广播电台昨天夜里有专门给胡适的一段广播,劝他不要跟着蒋介石集团逃跑,将来让他当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我们在座的人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感兴趣,都想看一看胡适怎样反应。只见他听了以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地平静,只微笑着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

短短5个字,说明胡适当时不仅对加入新政府没有意向,也说明他打心底里对毛主席就没有足够的信任。

因此在同年底,当蒋介石派专机来接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登上了去南京的飞机。

32954bdd110fb50dd4d63162959a4c45.jpeg

▲毛主席

五十年代:公开批判胡适
事实上,胡适跟着蒋介石到台湾之后,政治上并没有一片坦途,他郁郁不得志,不久就去了美国,直到1958年4月才回到台湾。

在此期间,胡适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发表了不少反共言论,在国内造成了负面影响,鉴于胡适身上不可小觑的国际影响力,从1951年到1957年,毛主席指导并开展了一系列清算胡适思想流毒的运动,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10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

a4b9b999407e8d38b82328b69babc980.jpeg

▲胡适

要说毛主席当时为什么批判胡适,一方面是为了清楚资产阶级唯心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出发的。

因为胡适长期祟美,亲蒋反共 ,逼居美国后依然持续攻击新中国,而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后又经历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民众爱国思想正处于高峰期,因此出现这种批判,也是形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不过,批判归批判,由于胡适身上的巨大国际影响力,他本身还是具有很高的统战价值,所以毛主席并没有放弃对他的争取。

1b8128fd4bb6b4db1e4e26fb32a091f0.jpeg

▲毛主席

据唐弢先生回忆,1956年2月的一天,毛泽东在怀仁堂宴请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知识分子代 表时,曾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1956年9月,旅居南洋的著名作家,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正气日报》主笔、总编曹聚仁来北京访问,受到了毛泽东的单独接见。毛泽东委托曹聚仁给胡适写信,劝胡适回大陆看看。曹聚仁返回新加坡后,立即致信胡适,转达了毛泽东的意思,并表示愿意陪胡适同行。

c835ac521acd4890087c814425a47d15.jpeg

▲胡适

但对于毛主席的屡次三番的邀请,胡适全都拒绝了,因为他打心底里就不喜欢共产主义,晚年没有回过一次大陆,直到1962年,因心脏病突发而病逝在台北。

总之,从学术思想研究上看,胡适毋庸置疑是非常杰出的,但从现实看,其亲英美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其骨子里缺乏对中国底层民众的同情心和对民族解放的使命感,所以,对于胡适,后人曾给出过一句比较犀利的评价:“美国宁愿培养一百个胡适回国,也不愿意放走一个钱学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对胡适,既赞赏,又惋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1:1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2: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了解历史细节。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2:2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9: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支埃精品,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19:4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0 2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22:54: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陈老师首赞和各位老师的评语及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3 09:31 , Processed in 0.0451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