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云华 于 2023-6-7 15:35 编辑
扶贫战友朱泽生的那些往事
文/张云华 他身材不高,幽默贴心,他和蔼可亲、爱憎分明,他学而不厌、孜孜不倦,他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他勤于工作、任劳任怨,他荣誉一生,却愧疚不断……他就是扶贫工作队队员朱泽生同志。 记得2017年3月,我被区委派驻黄土店镇红岩嘴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时,朱泽生同志已先一步到达该村,他迈着矫健的步伐,帮我提大包捏小包,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一阵寒暄后,一同住进了农户家里。老朱有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打开工作日记本,在上面“刷刷”地写上当天的工作日记,在生活中他说话风趣幽默,是我们的开心果。 红岩嘴村在常德城南偏远山区,有一条因屈原“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而闻名遐迩的枉水河。河流东岸的红岩嘴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相对滞后,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该村是由四村合一组成的一个大村,12个小组,有948户,3217人,耕地6103亩,山林面积6084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59人,因为是组合村,村情复杂,问题很多,矛盾突出。工作队由农业农村局、政务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局三个单位组成,农业农村局是牵头单位。工作队员共4人,是从三个单位抽调组成,朱泽生是我们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我们亲切地称呼他“老朱”。
红岩嘴老村部
红岩嘴新村部
他面对突发事件沉着冷静 初来乍到的那一段时间,我们每天在通往贫困户的崎岖道路上辗转往返 ,每天上访的多、吵闹的多,错综复杂,形形色色的事情应接不暇。有一天,一位剪姓大妈突然冲出来横躺在我们车前,因心情激动引发了心脏病,呼吸急促得缓不过气来。在这人命关天的危急关头,老朱一个箭步冲上前,俯下身去用力挤压大妈的手掌部位,又捏掐她的人中。一个多钟头后大妈病情有了好转,待她的心律恢复正常了队友们一道将她搀扶着送回家里。那天的扶贫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天我的一个举动虽然挽救了一位老人免遭不幸,但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内心非常沉重,感受到我们的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入户调查(右二为朱泽生)
扶贫路上
他面对矛盾从不退缩七月的盛夏,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已经进入农田灌溉用电用水的高峰季节。有一天大清早,老村部人声鼎沸,原黄花堰村来了约20余人,吵吵闹闹的要见扶贫工作队反映情况,要求村里对他们年久失修的电力和水利进行改造。见此情景,老朱主动上前和他们进行交涉,耐心听取农户反映的诉求,并用工作本一一记录下来。了解诉求后,当天晚上老朱主动执笔,起草了《关于请求解决红岩嘴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问题的专题报告》和《关于请求解决红岩嘴村电力设施设备升级改造问题的专题报告》,第二天,他把报告打出来后,我们与村支书一道将报告呈送给了上级党委政府。10天之后收到了回复,计划年底前全部实施完所有工程。共投入水利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完成了枉水红岩嘴内的水渠修复改造;投入40多万元,安装了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完成了所有电力基础设施改造。
他面对困难从不畏惧 记得我们驻村后,老朱和队员们一道日夜兼程,一口气走访了一百多个贫困户,因为村子大,有时步行10多公里,老朱他每次不会掉队,每到一处都要详细了解记载。有一次我们要去原沙溪坪2组,因道路中断,我们要涉水翻山走一段小山路,一路下来,队员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老朱从不叫苦。尽管同事们都称呼他“舍命郎”,可在他的工作字典里从没有苦和累字,每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干活。扶贫工作队人手少,业务多,加班加点、熬夜吃方便面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我说“老朱,你有高血压,要好好休息,别累倒了就麻烦了”他拍拍胸部“你看我的身体结实得很呢”。他还有一个痛风病,有次发作了,下不了床,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他打完吊针又往贫困户家跑,同事们劝他他当“耳边风”。在他的扶贫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他饱含深情的语言“ 来到红岩嘴点村后,大走访拍摄了百余幅图片,座谈了430多人,留下了几十篇民情日记,如果不走出来,不到边远的农村,我们或许并不知道,群众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又能做点什么”。
他面对危险勇往直前2017年6月24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红岩嘴,这场暴雨从凌晨1点多一直下到下午2点多钟,降雨量达到了300mm以上,受灾损失空前。原红岩嘴村六个组农田全被淹,淹没房屋38栋,被困群众120多人。面对强降雨高水位和重灾情的严重威胁,全村上下全面动员,工作队员全体出动,老朱主动请缨,一马当先,跑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奋力抗洪抢险,他与村干部从凌晨3点多开始,利用小船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达到110多人,并配合赶来增援的区人武部组织的民兵小分队,把剩余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确保了无一人伤亡。现场展现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动人场景,奏出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他关心队友如自己亲兄弟我们有一位队员小詹,因连年考职称都没考上正犯愁,老朱知道后,主动给他找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并鼓励他“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小詹按照老朱指点,以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历史名言鞭策自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考过了这一关,实现了他的愿望。由于我们每天马不停蹄地走访、接访、上访(向上汇报),队员们的压力很大,晚上容易失眠,老朱立马用一首小诗安慰大家“人生路奔忙,名利场迷途。张驰须有度,做人乐知足。轻松找快乐,活出真幸福”。并亲自出马组织娱乐活动,每天晚饭后邀起队友们与村民一起跳跳广场舞,唱唱歌、弹弹吉他、吹吹笛子等等,于是我们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而且也把我们从郁闷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他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老朱结对帮扶的是一位刚满7岁的孤残儿童肖宇航,他双下肢先天性缺陷不能落地行走。出生后,母亲辞别失联未归。两岁时,父亲又患上绝症撒手人寰,由爷爷奶奶抚养。 房屋被鉴定为一级危房。为了便于接送宇航上学,祖孙两代在城里租下了两间不足40平米的旧房子居住,宇航爷爷拉板车维持一家生计。宇航生病后,老朱知道了总是要通过私人关系为他联系医院进行治疗,并多次上门看望,对他的病情进行康复指导等等。宇航一家多次接到老朱送来的沉甸甸的红包,还有大米等生活物资。
宇航双腿需要截掉残腿安装假肢,手术费至少20多万元。这笔巨大的费用谈何容易,老朱默默地记在心里并暗自下定了决心。往后的日子里,他隔三差五地往小宇航家里跑,他从落实扶贫政策入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给他买儿童玩具,少儿故事书,带他去柳叶湖游玩。多次走访民政部门为宇航办孤儿证,又带着他来到区残联,申领二级残疾证。向社会、学校及朋友求助为宇航募集善款。几个月之后,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2018年8月宇航做了第一次截肢手术,因手术伤口久治不愈,9月,又做了第二次截肢手术,手术伤口治愈后安装了假肢。他很快学会了依靠拐杖独立行走,如厕穿裤,过上了与同龄小孩一样的生活。年底,危房改造完成,宇航全家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红砖新房子。宇航和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难怪老百姓都夸他是党的好儿子,是扶贫济困的贴心人。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
他筹集善款比谁都厉害 记得在国庆长假10月4日这天,老村部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老朱通过自己学生牵线邀请到了30多位商界名人莅临现场捐资助学,获得善款7.5万元。当时就按照贫困学生家庭情况,分为1000元、2000元、3000元三个等次将善款全部分发给了全村的寒门学子。
老朱每天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扶贫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从而在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如。休息时间常常练练书法,他的书法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常常结合扶贫好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如贫困户杨红兵在工作队帮助下,发展庭院经济,迅速脱贫的事迹,老朱执笔在《常德日报》上以“人穷志不短,身残志不残”为题对他的典型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他的躬身践行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尊重,多次被评为扶贫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红岩嘴的大地上,深深地留下了老朱的足印,他也真正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的庄严承诺。
听朋友说老朱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今年2月18日,我带着夫人走进湘雅常德医院,去看老朋友。见到老朱躺在病床上,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曾经千锤百炼风流倜傥的人物,却与死神整整较量了60多天。他见到我如同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久久的拽住我的手不放,还不停的颤抖着,虽然他的语嫣不详,但是我能懂得他此时要说的什么.....他剃光了的头上已是伤痕累累,我不敢正视,更不敢去轻轻抚摸一下,他望着我的眼神里,带有多么强烈的渴望,泪花在他眼里不停地闪动,此时此刻,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了......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大脑脓包,通过开颅手术,从脊椎插管将药剂输送到脑髓,将病菌杀死冲洗除掉,医生说此病手术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他虽然现在活下来了,但是一旦病菌再生,生命就有很大危险。听他夫人说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念到我的名字,他谈吐不太清晰,但每问一个问题,我们要帮他慢慢回忆,因神经有些损伤,很多东西一时难以恢复。从他眼神中能感觉到他的不安,我安慰他别着急,我们可以慢慢来。让他忘掉过去的烦恼和忧伤,过上自在的日子也许不算是件坏事,我默默为他祈祷,衷心地祝愿他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