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2-3-6 16:41 编辑
乾隆帝身世的传说
《中国地方志分类史料丛刊》中,载有李丙麔《重修绩溪县志》民国二十五年修影印本的艺文类,有清乾隆帝身世的民间传说。根据载文,对故事略记如下: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浙江乐清县发生特大水灾,百姓离乡背井,外出逃荒。西山高岙村有个孝子,叫高海生。他搀扶着双目失明的母亲,沿途乞讨,辗转到了绩溪上庄。这里是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他们举目无亲,无安身之地,只得在村西五里的高圳茶亭里栖身。海生将茶亭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烧茶供过往行人解渴。因此,得到乡民的好评。每到秋收,各户总要送些粮米给他。晴日,海生上山砍些枯枝树桠,顺带扯些龙须、葛藤,晚上编织草鞋。对母亲态度和蔼有加,照顾周到。一日三餐送到手,热茶热水时常有。
常说,百事孝为先,心诚感动天。海生的孝心感动了周围乡邻,也使自己一步步走上了好运!特别是儿孙更是高官厚禄,登峰造极!
先说海生一住下来,在茶亭对面的山岗上就发现了一株九杈树,每次砍去它的枝桠,隔日又长成原样。砍来的柴,卖给杨林桥曹员外。员外见每担柴种相同,重量也相同,心中犯疑:那卖柴的栖身路亭,一贫如洗,哪有这么准确的秤称。经打听,发现了秘密。员外起了歹心,派人将树连根刨起,移栽到自家花园里。九杈树离开故土,不久就枯死了。高海生失去宝树,十分伤心,高母也因此一病不起,离了人间。海生痛哭一场,将母遗体埋在九杈树根的土窟窿里,离了路亭,另觅生路。
再说 不久,他到了海宁县,在一陈姓家帮佣。陈家是个小康之家,夫妻两人,心地厚善,膝下只有一女,尚未许人。主仆相处了一段时间,陈家见海生朴实可靠,就招他入赘。完婚后,海生改姓陈。小夫妻俩非常恩爱。一年后,生了儿子,取名陈邦明。邦明长成后,科名顺遂,在京做官。雍正登位,邦明做了阁老。邦明夫人生了公子,恰与雍正皇帝的公主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皇上知道这事,传命邦明抱公子入朝,并让宫女抱进后宫领受赏赐。谁知从皇宫出来回家,发觉男孩变成女孩了。邦明心里明白,是被皇后调了包,他不敢声张,托病辞官,回到绩溪山中隐居,与世隔绝。被调换入宫的公子,雍正立为太子,后来嗣位,就是乾隆。
后来, 乾隆登基,当上皇帝后,曾几次南巡,暗中寻访生父。还曾到绩溪岭北大会山,寻找高圳那些座高姓的祖坟,虔诚祭拜。周围的父老乡亲,至今还把高母及海生等高姓的埋骨处,称为天子祖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