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辽东堂
【文献考源】 辽东,源出有二: 1、郡望堂号。辽东高氏,据《唐韵·豪》:“高,齐太公之后,食采于高,因氏。出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望。” 2、典故堂号。有二: (1)出于《魏书·高句丽传》:太武帝拓跋焘“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高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2)出于《旧唐书·高丽传》:“(唐)太宗闻建武死,为之举哀,使持节吊祭。十七年,封其嗣王(高)藏为辽东郡王、高丽王。”
【地域沿革】 辽东,据《中国历史大辞典》,战国燕将秦开破东胡后置郡。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地区。因地处辽水以东,故名。西晋咸宁中改为国。北燕又侨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北齐废。
【古今名人】 高隐,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与侄瞻率部人数千家北徙幽州,后迁辽东。(见《晋书·卷一百八·高瞻传》 高瞻,字子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英爽有俊才,身长八尺二寸。光熙中,调补尚书郎。永嘉之乱,还乡里,与叔父隐率部人数千家北徙幽州,依幽州刺史王浚。浚政令无恒,乃投浚内戚崔毖,随毖如辽东。及毖败,随众归降慕容瘣。瘣署为将军,称疾不起。瞻与平原宋该有隙,有谗言自不安,遂以忧故。(见《晋书·卷一百八·高瞻传》 高崇,字积善,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少聪敏,以端谨见称。征为中散,迁尚书三公郎。家资富厚,僮仆千余,而志尚俭素,与物无竞。母为沮渠牧犍女,封武威公主。因舅氏坐事诛,公主遂以崇继牧犍后,改姓沮渠。宣武帝启复本姓,袭爵开阳男。除领军长史、伏波将军、洛阳令。为政清断。病卒,赠渔阳太守,征虏将军,谥成。(见《魏书·卷七十七·高崇传》《北史·卷五十·高崇传》) 高琏(?—491),高钊曾孙。太武帝时,遣使者奉表贡方物。太武帝遣使册封琏为征东将军、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等职爵。后贡使相寻。北燕冯文通奔之,太武帝令送,不从,后杀之。孝文帝时,贡献如前。又遣使与南朝齐通,被孝文帝所责。太和十五年卒。帝举哀东郊,策赠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谥康。(见《魏书·卷一百·高句丽传》《北史·卷九十四·高丽传》) 高藏(?—682),建武之子。观十七年(643),封为辽东郡王、高丽王。十九年,太宗率张亮、李世勣水陆攻高丽,遭到顽强抵抗,班师归。次年,藏遣使谢罪。乾封元年(666),遣子入朝,从封泰山。翌年,李勣再伐高丽,拔平壤,藏被擒,献俘京师,赦其罪,授授辽东都督、朝鲜王。后因谋反,配流邛州,永淳元年卒,赐葬地于颉利墓侧。(见《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上·高丽传》《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渤海传》)
【相关家族】 (资料暂缺)
(高家协 童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