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源出有二:
1、地名堂号。源出《孔子家语》:“(高柴)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
2、典故堂号。源出《北齐书·高昂传》:“建义初,兄弟共举兵,既而奉旨散众,仍除通直散骑侍郎,封武城县伯,邑五百户。”(高昂生平见忠武堂。)
【地域沿革】 典出有三:
1、武城,古邑名。《史记辞典》载其有四:
(1)古邑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春秋鲁地。亦称南武城,“子游为武城宰。”
(2)古邑名,在今河南南阳北。春秋申地。后属楚。
(3)古邑名,又作武成。在今陕西华县东。
(4)古邑名,在今山东武城西北。战国赵地。亦作东武城。汉于此置东武城县。
2、武城(成)县有八:
(1)西汉置东武成县,治今河北故城县西北。西晋太康中改武城县。北齐迁治今河北清河县西北。隋开皇中还旧治,北宋大观中迁今山东武城县老城镇。(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2)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今河北威县东。唐武德九年(626)废。(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3)北齐天保七年(556)置,治今河北清河县西。隋开皇六年(586)改清河县。(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4)西汉置,又作武成县,治今清水河县西南。东汉废。(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5)东晋侨置,治今山东淄川区东北。北齐废。(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6)唐长寿元年(692)改箕城县为武城县,治今河南西华县。神龙元年(705)又称箕城县。(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7)西晋置,治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南朝宋改武林县。(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8)秦置,治今陕西华县东北。东汉废。(见《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3、武城郡有二:
(1)东晋太元十年(385)西秦乞伏国仁置武城等十二郡。郡治当在今甘肃中部地区。(见《晋书辞典》)
(2)南朝梁置,治豪静县,即今广西昭平县南。隋开皇九年(589)废。(见《北朝五史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