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55|回复: 10

走进澧州 ‖ 远古澧州:以“澧”相待国之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0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头山视窗 于 2022-4-8 09:59 编辑

0007.jpg

以“澧”相待国之宝

撰文/易宗明

        2004年8月,全国魅力城市评选总决赛。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介绍常德时说:常德有个世界宝物:这就是逾今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它不但是常德人的宝物,而且是中国和世界的宝物……常德还发现了65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稻田,是无价的……常德还有第三件宝,那就是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距今6000年。为什么常德能发现这么多宝?因为常德在距今约8000年开始,在澧阳平原上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中国多元的板块结构中自成体系,影响了长江流域、汉水流域、珠江三角洲的文化进程。
        这位著名考古学家提及的三处地方,实际上都在澧县,而且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011.jpg

稻香九千年 古鼎世纪坛
       逾今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谷出现在彭头山遗址它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大坪乡孟坪村,东南距县城约 12 公里,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约 4 米的圆形丘冈,面积约 1 万平方米。该遗址最早于 1986 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其年代距今约 9000 — 7500 年,因其独特文化面貌的代表性,被学术界认定为“彭头山文化”。 1998 年冬由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 400 平方米,其文化堆积0.5-1米,分7个文化层。遗址中遗迹有:地面式和浅穴式建筑、灶坑、墓葬、灰坑等,出土陶器以夹炭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其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其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并已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示。器形有圜底罐,深腹钵、盆等。出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另有少量石质装饰品。彭头山文化的独特文化面貌使之成为彭头山文化的代表地点,为这一类遗存识别提供了标尺。在这里出土的陶器中夹杂了大量的炭化稻谷、稻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由此确立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地位。彭头山文化现已正式写入大学教科书,还把它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重大发现载入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而建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

稻作文化源 农耕八十垱
        八十垱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东北梦溪镇五福村境内中,海拔高度31米,坐落在河流冲击平原与湖泊、沼泽三者边缘的中介地带,濒临右河道,属新石器时代,距今9000-8000年。遗址内文化堆积0.3-0.8米,出土陶器有夹炭陶、红褐陶,其纹饰有绳纹、戳印纹、刻划纹;器形有罐、钵等,发现有古河道黑色淤泥层,内有大量有机物和可以分别的上百种植物,如莲、菱、桃等植物的茎和果核,还有数十种未驯化动物与家畜的骨骸,并有大量竹器、木器、石器、骨器,其中木耒、木铲、骨铲应为农具。在仅几平方米范围内出土稻谷15000粒以上,数量超过国内以发现的总和,这大量完整形态人工栽培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为科学完整地认识“古栽培稻”在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群体特征与地位,认识原始农业的真实面貌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这里也是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环壕聚落,它的发现与发掘,极大地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对研究聚落形态的起源、发展及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内发现的稻作遗存,其种类多,变异幅度大,是一种兼有籼、粳、野性特征正在分化的倾籼小粒型原始古栽培稻,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远古水稻的原始形态,而且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原始稻作农业区。1997年该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位提名奖。

00012.jpg
一城阅古今 山读六千年
        澧县城头山,是城不是山。世界上最早的稻田和中国最古老的城,指的是城头山城址及其内的古稻田。它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距今约 4800至 6000年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遗址文化内涵包括:城垣、城门设施、早期环壕和后期护城河;居住遗址、制陶遗址、祭坛遗址、道路遗址和墓葬遗址。可以说,中国城市,从城头山开“史”。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总计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城内已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城址的发现,代表了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展高度,表明它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并将改写中国的史前史,至少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这里的考古发掘成果,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样也载入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199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视察时欣然命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2001年该遗址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这三件“国宝”,在澧阳平原的广袤土地中,浓缩积聚着厚重深邃的古代农耕文明气息,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进行考古发掘,也许,现在能感受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它们的光芒就足以让世人眩目了,而对于澧阳平原上的史前遗址群,我们期许假以时日,拭目以待,为世界文明起源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092638enrahmpgm3c2ttsd.jpg
  
        《走进澧州——以“城”见 以“澧”相待》是2010年澧县文化局、澧县旅游局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地方文献。
        该书图文并茂,主  编:余长国 黄德武;副主编:龚道权 李志民 马 骅 陈克发;执行主编:易宗明;封面设计:田 劲;封面题字:杜修岳;撰 文:易宗明;摄 影:陈克发 龚朝阳;版式装帧:田 劲  李悦  张文武;责任编辑:胡国勇 段传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09: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09: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得也是可观的。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0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001年该遗址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1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2-4-8 09:48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谢谢光临,看茶,请上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12: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为老师的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19: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头山遗址是我们长江以南属于中华文明最早发祥地的最有力的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乾松 发表于 2022-4-8 12:26
拜读老师佳作!!!为老师的佳作点赞!!!

谢谢惠顾,感恩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8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2-4-8 19:54
城头山遗址是我们长江以南属于中华文明最早发祥地的最有力的佐证。

看茶!的确就是这样,英雄所见略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9 02:16 , Processed in 0.0403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