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4-17 09:31 编辑
文/夏应运
《道德经》新解十一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做无尤。 译文:上等的合于天道的行为就像水一样,水是顺应着天道自然润化着万物。而并不与万物相争利益。它是向下流淌,处于下面而承载着润化万物的大任。而众人并不喜欢处于低下之位,厌恶低下。正是因为这种低下的状态才可以润化万物,与道处于下而承载万物相近,所以水的状态近似于道。 所居之处,顺合天道自然之地,心态要顺合于道,就像深渊一样包容万物,深不见底;顺合于道的给予,才是直正的仁慈;顺合于道的语言是真实不虚的,是值得相信的;顺合于道的方法去治理政事,其结果一定是很好的;顺合于道去处理事情,是有能力处理好的;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要顺合于道的时机的。 这些顺合于道的方法,是在符合于道的自然规律之中体现出来的,不是与人相争而来的,所以它符合于道的规律性,故不会遇到阻碍,不会有不好的结果。 新解:这段文章是《道德经》第八章,上章讲了修道要达到大公无私,公而忘我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遇呢?第八章围绕这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用“上善若水”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修道的自然法则。这就是说修道要像水一样向下流而滋润万物。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语言要诚信,无论是从政还是处理事情都要合乎于道,而且要把握机遇这样才能办好事,结好果。这一方法论至今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我们党提出的深入基层,接地气,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去,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群众路线就是像水一样合乎于道的规律的。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也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无价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