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2-4-20 15:07 编辑
世界有个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然而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我的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每年仅一天,我的读书日纵横连锁、年年月月天天直至台历撕完。 世界很大,我很渺小。但我的读书日历却很厚很厚,世界读书日只占其中一个页面。 读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的读书内容庞杂,包罗万象:读经典、读社会、读人生、读生命、读心灵、读人性…… 读得忘乎所以,读得昏头转向,读得神采奕奕,读得精神昂扬…… 青少年时代书籍匮乏与贫瘠阅读,使我患上了读书饥渴症,导致现如今对经典大吃大嚼吃相难看。 然而,读书应有甄别与选择,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广义的读书在社会实践、在人生体验、在思想交流、在灵魂对话、在生命感悟、在学以致用、在身体力行。 我读书是轻松惬意的,没有丝毫功名利禄之心的纠缠羁绊——不用选择黄道吉日、不用焚香净手作虔诚状、不用作不食人间烟火状、矜持状、念念有词状、抑扬顿挫状…… 真性情的读书,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欲求,是融入血液和骨髓的一种习惯性使然。 读书不应止于读,而是读出新意与创意。读书有利于精神美容和思想的升华。 读真正的好书,能增强精神的免疫力,即使面对人生的低谷,亦能从善如流,坦然面对。 真正喜爱读书的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心理年龄都比较年轻,脸上很难见到迟暮的神情。 真正的读书,是一种内倾式的渴望,是一种终身学习下的常态,是一种精神的内在需求,是一种欲罢不能的精神状态——不是指令性计划,不是流水线传送的通用件,不是立正稍息齐步走的统一模式…… 人只有上了一定年纪,才会懂得阅历积淀后才能明白的道理,由此就能洞穿事物的本质。年青时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大多会逐渐放弃或看淡。当然,理智上的“断舍离”、与被动式的“不得不”,还是有所区别的。 读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成才的道路。然而,人生的成功,却常常在另外的赛道上。许多人生宝贵的感悟,都是在反复经历苦不堪言的痛苦后萌生的。 …… 世界读书日是固定的,而我的读书日是流动不居的,犹如江河排山倒海的浪花,波纹一圈连着一圈,直至消失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