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拓思 于 2022-4-24 17:25 编辑
初心如磐铭使命 献身事业正青春 ——记献身解放事业的年轻共产党员李忠涛
(李忠涛)
“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在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作家魏巍的这段名言告诫并教育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在那血雨腥风的战斗岁月里,为了劳苦大众和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将短暂而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壮丽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尽管岁月的风尘早已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斑驳的印记,让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但他们永远在我们心中矗立起一座座丰碑。在这无数革命先烈中有一位我故乡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忠涛,我们怀念他们,我们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出身大家庭的革命者 李忠涛,号玉波,化名庄稼。1925年古历冬月十八日出生于临澧停弦渡一个工商业家庭。其父原在临澧合口镇当店员,1927年后,开始自营商业,主要经营布匹、南杂货、大米加工、烤烟加工等。到解放的时候,生意做的较大了。李忠涛的兄弟姐妹众多,有三男四女共七人,忠涛排行三,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弟三妹。因家教严,兄弟姐妹很和睦,兄弟姐妹出门读书都是大的带小的,相互照应。七姊妹中,大姐出生时父亲在合口学徒给人当店员,母亲是送的童养媳,家境并不富裕,一直没读书,在家料理家务和带弟妹,其他六位都读书在高中、中师以上,大哥忠铸、大妹忠芳、小妹忠娟教书,二妹忠婵湖北医学院毕业、中共党员、西安地理信息测绘局职工医院医生,弟弟忠畴县供销社干部。 李忠涛读完澧县兰城高级小学后,先后进常德隽新中学、临澧中学和湖南私立大麓高级中学读书。忠涛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新思想,阅读进步书籍,在思想深处种下了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献身社会的种子。 1946年农历3月14日与杨孚申结婚,其妻杨孚申于1929年7月24日出生在停弦渡镇杨家岗一户富有家庭,其父杨翠成曾在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参加过红军,因病回家治病,于1932年病逝家中,当时杨孚申还只有3岁,其母也于1935年病逝。失去父母亲的杨孚申由爷爷、奶奶扶养教育,爷爷奶奶也还重视对孙女的教育,当到读书年龄就及时送她读书。1944年秋的一天,在合口完小读书的孚申正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孚申获得跳高、跳远和400米赛跑的第一名,运动会还没结束,就被日军的炮弹震散了。孚申就这样被炮火轰回家,结束了学业。 忠涛与孚申结婚后,两人很恩爱,大学生的忠涛对只有高小文化的妻子很尊重,夫妻两人从不生气拌嘴,夫唱妇随。由于忠涛在外地读书,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忠涛只能在放寒假才回家。有时候缺路费,放假了也不能回家。他们便用书信往来交流感情。当忠涛知道妻子怀孕后,很是高兴,便对孚申说:“我有后人了,我要当父亲了。别的人家喜欢男孩,我却喜欢女孩,如果我们生了女孩,我还要赈酒。”一天,忠涛看见妻子挺着大肚子在洗蚊帐,便说:“你怎么不喊我洗呢?”当听母亲说孚申想吃酸东西,他便跑到二姐家摘了很多李子回来。忠涛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他很节俭,一天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块布,要妻子给他做条短裤,孚申就动手裁剪,给忠涛缝了一条短裤,忠涛穿着大小合身很是喜欢。 李忠涛对人很友善,喜欢帮助别人。他有一个叫蒋光明的同学,说要去相亲没钱买见面礼,向忠涛借钱,忠涛因没当家理财,手上没有钱,但又不能让同学失面子,于是和妻子商量,孚申就把他们的结婚戒指送给了蒋光明同学。 李忠涛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他喜欢唱歌;唱《山那边哟好地方》、《解放区的天》、《跌倒算什么》等革命歌曲。当他以教书为掩护在停市小学当校长时也教学生唱这些歌,还教学生扭秧歌舞。他还主持为学校建了一间进行艺术教学的教室,取名为博育室。
投笔迎解的积极者 李忠涛婚后一个月,即1946年5月动身赴重庆赶考,同年7月被武昌华中大学经济系录取。李忠涛进入大学就学之时,正是蒋介石反动派全面内战之日,他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他在学校因抛头露面的时间多,成为学生运动中的一员猛将,反动当局把他列入“黑名单”逮捕入狱,多亏地下党组织营救,才恢复了自由。但反动当局并没有就此罢休,当时在武汉宪兵队任营长的李伯洲(临澧合口人),在一次同乡会上以长辈的口气警告说:“忠涛,你要好一点玩,不然,小心我逗你一下”。后来,这个家伙暗地里对爪牙匡德义说:“停弦渡的李忠涛,在华中大学闹得很凶,提防他乘共军活动之际,回乡煽动青年走入歧途,帮共产党搞内应。” 1948年冬天,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蒋介石反动集团节节败退,李忠涛决心投笔从戌,到大别山根据地去参加人民解放军。在他途径长沙时,偶遇以“湖南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名义进行策反工作的发起人陈采夫。陈以同乡长辈的身份,说服忠涛回家闹革命。于是,他放弃去大别山根据地的念头,回乡建立秘密联络站,积极发展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打击敌人,为和平解放临澧而奋斗!他回乡后,想到停市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当时的校长李沛(名忠泽)系伪三青团的分队长,他的上司是驻津市办事处指挥部的叶秒。李沛仗着他的权势,在修梅乡诱惑了不少青年参加反动组织,公开张贴反共铲共标语,实行兵匪特串通一气,人称兵匪特为“三亲团”。由于李沛的严密控制,忠涛想进该校以教书为掩护的计划难以实现,李忠涛不放弃,后来他以“忠涛热心桑梓教育自愿义务教学”为由,向县教育局递交了一份报告。不久,县教育局批复聘请他任该校校长。忠涛毛遂自荐之计成功,他与李沛同床异梦,各有所谋。时间一长,李沛特务组织的秘密文件及三青团花名册都被忠涛完全探悉清楚。该校十三名教职员工和十多名补习学生,原来大都被李沛所笼络。忠涛进校后,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个别接触,宣传革命思想,趋利避害,仅花两三个月时间,对被李沛毒化的一百多名各界青年,基本被忠涛抢救出来,他先后介绍杨孚凰、洪丕业等人加入地下组织,分途深入群众,物色和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开展防爆、防破坏、保卫交通设施和迎解工作,,并从中挑选出四十二人作基本力量,即是后来的征粮支前革命青年工作队,他们在消灭“盾牌佬”暂七团的战斗中起了积极作用。 李忠涛对共产党无限热爱,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他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动摇,1949年5月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到1948年底,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淮海、平津两大战役正在胜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要在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蒋家王朝在面临全面崩溃的绝境下,为了进行垂死挣扎。为此,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中,及时地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1949年4月20日,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最后决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立即发起渡江战役。当日20时,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以势如破竹之势,向南岸挺进。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为了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强大的军事行动的同时,各地党组织乃至地下党组织配合军事行动,也在作和平解放的工作。临澧在县工委和“民促社”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利用公开社团开展群众工作,扫清敌特障碍,为临澧和平解放,为迎接解放军南下,所有这些工作都有李忠涛的积极参与。1949年3月13日临澧县正式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临澧县民主青年革命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李忠涛为第一批队员,李忠涛积极参加“民先队”的活动,“民先队”在队员肖宗荣家建了一个油印站,也是联络站,肖宗荣利用在合口乡第八保小学当教员的身份,白天教书,晚上或星期日刻印各种进步书刊、小册子等宣传品。同时,在李忠涛家也设了一个交通站,李忠涛本人就是一名优秀的通讯员,凡是送到他那里的情报他从不停留,立即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下一站。忠涛家还设有一个邮箱,凡有重要文件都寄到这个邮箱,署名“庄稼”收,“庄稼”就是李忠涛的化名。李忠涛作为交通员经常到肖宗荣家油印站传送领取宣传文件散发。当时的地下党员黄明典在《临澧人民迎解放》中说:“在肖宗荣家新建立一个油印站。李忠涛在这里领取宣传文件散发,为敌人所悉。李本人被敌人捉去,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后在大庸被敌人杀害。这是为迎接临澧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第一人。”
消灭暂七团的组织者 任何敌人在行将灭亡的时候,总要作最后的挣扎。国民党十四兵团司令宋希廉,这时奉命兼任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屯兵湘西北一带,大肆网罗国民党散居在这一地区的退役军官,拼凑了暂编第一、第三、第五师。暂七团团长丁良武曾在天津警官学校受训,担任过少校队长。他专横跋扈,野心极大,在澧水北岸的营盘岗竖起盾牌的旗帜,大量印发委任状,先搭团、营、连、排的架子,后招兵拉队伍。当地群众称为“盾牌佬”。五月中旬,暂三旅、暂七团先后将大本营从营盘岗迁来停弦渡的史家坪史家大屋、史家塝。暂编部队未编入国家正规军序列,上面不负担军需粮秣,全部给养包括军饷和购买枪枝的款项,都要靠他们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向人民群众榨取。“盾牌佬”主要驻扎在临澧停弦渡、修梅一带,“盾牌佬”的负担象无底洞,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个个把满腔怒火凝结在心中,一旦爆发出来,必将成为吞噬这群恶魔的熊熊烈火。从武汉华中大学学习提前回乡在停弦渡以教书为掩护的李忠涛,目睹暂编第七团等的所作所为和民众难以忍受的疾苦,积极串联和组织进步力量,并以杨孚凰、洪丕业等为骨干力量,深入群众,广泛发动,待时机成熟,立即举行农民暴动。 6月25日上午,乌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雨如注,“盾牌佬”龟缩屋内不敢出门,此时,李忠涛、洪丕业等按照预约,到杨孚凰家密商解决“盾牌佬”的行动方案。李忠涛首先说:“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已横渡长江,我们这里离解放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与其坐等解放军来解决“盾牌佬”不如我们自己起来解决他们为大军南下扫清障碍,为革命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经过反复磋商,统一了思想认识。最后,他们公开提出了“打倒七团,团结八团(内部掌握是赶走八团)”的口号。在作战部署上,他们进行了具体分工。李忠涛负责与县、乡有关人士取得联系,去赵家巷请修梅乡乡长杨昌纯调动乡自卫队的人枪,去史家大屋对付“暂三旅”旅部和“暂七团”团部。同时,请乡公所发布号令,组织周围几个保的群众参战。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还要请县警察局派来人枪支援。洪丕业负责发动和组织第五保的群众,主攻史家塝的旅直属特务连,史家大屋的旅团部,以及在祁家槽门驻扎的第三营营部。杨孚凰负责发动和组织第六保的群众,截住停弦渡、张公庙两个渡口,以断绝敌人在水上的逃路。最后,议定集合点,听乡自卫队鸣枪为号,立即发动总攻,直奔各个攻击目标。 6月26日拂晓,李忠涛等组织两千多农民暴动队伍,以大刀、梭标、棍棒、锄头作武器,在修梅乡自卫队的声援下,分别在指定的蒋家仓屋、祁家庙集合,听到信号枪响,立即发动总攻,开展了一场围歼暂七团的战斗。各路暴动农民从四面八方向史家坪冲击,去包围各个攻击目标。这场战斗持续一天多,26日下午,暂七团团长丁良武、副官熊光斗等登上高楼,居高临下,负隅顽抗。李忠涛当晚请来侯方宇增援。侯带领警士三十余人包围住史家大屋。27日晨侯在屋外向丁喊话,丁才丢出手枪,下楼投降。当日下午,剿灭“暂七团”的战斗圆满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共缴获武器四十余件,处决“盾牌佬”上百人,九个盾牌连长被干掉七个,击毙暂三旅旅长赵希普,被活捉的七十多人经过教育后释放。当时的地下党员肖宗荣回忆说:“修梅乡乡长杨昌纯。通过李忠涛同志策动说服,不仅没有反抗,还果断地站在人民一边,支持了停弦渡的农民暴动,起了积极作用。” 龟缩在小溪口的暂八团,听到暂七团被消灭的消息,闻风丧胆,27日深夜,他们狼狈逃窜到澧县钦山寺。 这样,以李忠涛为首,并与杨孚凰、洪丕业等人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组织和率领浩浩荡荡的农民队伍,取得了“消灭暂七团,吓跑暂八团”的伟大创举,李忠涛作为这次围剿“盾牌佬”的组织领导者,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能力、指挥才干与政策水平,为临澧县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革命烈士证明书)
血洒大庸的献身者 1949年7月8日晚,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陈采夫派人送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抗暴自卫队动员常德、华容等地迎接解放军南下》的文件底稿,要李忠涛立即刻印寄发各地。显然,这是一个内容极为重要而需迅速传递出去的机密文件。忠涛想立刻写油印分发出去,但停市小学的油印机已被李沛藏起来。于是,他连夜将文件刻写好。次日清晨忠涛对他三妹说:“忠婵,把你昨天做的布口袋借我用一下,我要到合口去。”他早上走得很早,早饭也没吃,就到厨房煮饭的锅里拿了一个煮鸡蛋。他边走边剥壳边吃,妻子孚申朝他看了一眼。他急忙坐渡船过澧水,赶到合口肖宗荣家里将文件赶印出来,在他返回停弦的途中,不幸被暂编三师李伯洲的爪牙匡德义遭遇,他孤身一人,对方是一群荷枪实弹的匪兵,他边跑边将准备投寄文件的收件人名单嚼烂吞下,而油印文件太多吞不下也藏不住被发觉,连同他和携带的文件被这伙强盗截获。到了中午还不见回来,忠涛的父亲说:“坏了,出事了。”当日中午,肖宗荣派人送来李忠涛被捕的消息,说忠涛从肖宗荣家出来后在合口被国民党军队抓了,但不知道是哪个番号的军队抓去的,先关押在合口。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在太浮山搞地下工作的邓颂滋和杨孚凰出面设法营救,由忠涛的大哥李忠铸出面,在合口请绅士求帮会找忠涛被关押的确切地址。由于驻军戒备森严,到7月11日才露出捉到一个共产党头头的消息出来。后来听人说,有个青年学生模样的人,因动过大刑不能行走,7月12日深夜,用担架抬走了。后来得知李伯洲为了讨好国民党第122军把李忠涛转交给第122军了。李忠涛被敌人抓去后,敌人要他交待出谁是他的领导,他领导哪些人物?联系哪些人?文件寄给哪些人?李忠涛受尽了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没出卖组织和同志,致使党组织和地下交通员均未遭到破坏,真正践行“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22军是宋希濂在1949年4月收编成立的,先驻守津澧一带。1949年7月中旬,我解放大军解放宜昌、沙市之后,随即挥师南下,首先进入澧县境内。国民党122军于7月21日上午仓惶南逃,进入大庸县城。当解放大军进入津澧一带时,李忠涛已被押解到大庸县城关押。解放大军渡澧水时有两位干部带着署名“方方”的信件,深夜登门来找李忠涛,信上写着:“忠涛同志,我军已到,请速来学田坪会面。”当他俩惊闻忠涛被捕的消息后,感到万分难过。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向大庸国民党122军发起进攻,激战至16日攻克大庸、桑植两县城,生俘122军军长张绍勋,217师师长谢淑周、345师师长黄鼎勋,共歼敌5000余人,大庸县解放,为解放军进军西南打开了门户。 大庸县城解放后,在常德提审张绍勋时他供称,该军进入大庸县后,李忠涛曾在高官中继续进行策反工作。李忠涛严正指出:“现在大军压境,只有放下武器,才是唯一的出路。”李忠涛向敌人官兵进行宣传,说明当前形势,要他们弃暗投明。当时,军部对李忠涛的处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以张绍勋为代表的多数人不主张杀害他,以便在受降时作为立功赎罪的条件;以丁树中副军长为代表的极少数顽固派,坚决主张杀害他。在大庸县城解放的先一天(即10月15日),由丁匪下令将李忠涛秘密杀在大庸县城西门外,其时年仅24岁。 李忠涛,这位年轻的大学生,年轻的共产党员,倒在了罪恶敌人的子弹之下,鲜血染红了大庸大地,澧水为之悲歌,子舞山为其默哀。忠涛烈士,你没能享受到你为之奋斗的临澧和平解放的喜悦,你没有听到你宝贝女儿降生的第一声啼哭,你没有与年轻妻子作最后的诀别,特别遗憾的是没有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雄浑的声音! 李忠涛被秘密杀害后,那时国民党军队也知道自己会败退,随便掩埋了尸体,也不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后来家人在大庸县一直没找到遗体,忠涛真正做到了以身许国。2007年,家人才在青山脚下的696棉花仓库出口处给李忠涛葬了一个“衣棺冢”,因时间太久,也没有忠涛的衣帽,只在棺内安放了忠涛的遗像,立碑时告知过临澧县民政局,民政局派了一名副局长和乡镇分管民政的干部到场参加。 解放后上级政府追认李忠涛为革命烈士。临澧县解放后的第一任县长丁少之亲笔题写:“李忠涛烈士浩气长存”长2米宽1米的锦旗送到忠涛家里。李忠涛牺牲后,他的领导、战友和家人都很怀念他,纪念他。当时的临澧县工委书记晏苏民曾在《忆临澧县地下党建立和发展的经过》中写道“停弦渡的李忠涛,他是一九四九年春从武汉一大学停学回来的,回乡后,积极参加民先队的工作,并入了党,他不仅和杨孚凰等同志一道,在停弦渡一带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杀“盾牌佬”(国民党暂一师三旅七团)的农民暴动,而且在被国民党军队抓走以后,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可贵气节,没有出卖一个同志,而惨遭毒手。”原临澧地下党员陈耀刚为了纪念忠涛,特地将其大儿子取名为“文涛”。忠涛弟弟忠畴给儿子取名“隶波”,有隶属于玉波之意。忠涛女儿孝憾将其二女儿的名字起为“庄稼”,因忠涛的化名为“庄稼”,就是为了纪念她外公。 7.9,7.24,10.1,10.12,10.15,10.16这一连串的数字,也许你会感到十分枯燥,不解其意;我却感到它包括丰富的内涵,这里面有亲人的泪水,有广大人民的欢笑,有亿万人民的欢欣鼓舞,有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有烈士鲜血的喷洒……,7月9日,李忠涛被敌人逮捕了;7月24日临澧县和平解放了,这里面有李忠涛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份功劳;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0月12日,李忠涛的女儿孝憾出生了;10月15日,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忠涛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大庸县城;10月16日大庸县被武装解放了! 李忠涛烈士的女儿,于1949年10月12日出生,而忠涛于10月15日牺牲,但因被关押不知道女儿何时出生,更没有见到过女儿。女儿出生因没有见到过父亲,所以其祖父起名为“孝憾”,因出生被带孝,是很遗憾的,刚好其排行是“孝”字辈。忠涛烈士的遗孀杨孚申,化悲痛为力量,担负起哺育女儿的责任,并自强自立,1953年以高小文化程度考取常德师范学校,1956年毕业分配到停弦小学教书,直到退休。现在她已到耄耋之年,仍思维清晰、耳聪目明。烈士的遗腹子女儿孝憾读书到高中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县供销系统工作,退休前为县供销社工会女工主任。女婿张继祥入伍复员后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孝憾生育两个女儿,大女儿即烈士的大外孙女张惠,为米厂职工;大外孙女婿吴益桂,中共党员,入伍复员后参加粮食系统工作。他们育有一子,即烈士的重外孙吴纯凌,2016年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建专业,现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定向到北京建筑研究院工作。二女儿即烈士的小外孙女李庄稼,先教书和后作钢琴培训。二女婿即烈士的二外孙女婿李贵兵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在深圳外企工作。烈士的重外孙女李萌瑶现在重庆南开中学读高中。李忠涛烈士后代可说是满门优秀,他们不忘先辈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把缅怀当动力,守初心,担使命,成事业,以青春的交付,智慧的润泽,庚续红色基因,把先辈的事业接续奋斗,实现其理想。所以这一切,烈士若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怀念英烈,他们抛去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把年轻宝贵的生命无私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而奋斗、而洒热血的革命志士,我们要缅怀他们,纪念他们,并传承好他们的革命精神,庚续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继往开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写到这里,还有言而未尽的感觉,于是写下词一首:
满江红·思英烈 今日撰文,停笔处,几多思索。 忠涛君,投笔从戌,争当豪杰。 壮志常随云浪起,雄躯争与山河裂。 好头颅换来江山彤,心如铁。 黎明前,盼报捷,功与过,凭谁说。 以身许国晚,壮怀激烈。 掩卷且由清泪洒,清明更使后人觉。 喜看今日江山多娇,思英烈。
(烈士遗孀杨孚申及女儿李孝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