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洋河海 于 2022-5-8 15:52 编辑
他用双拐写人生
讲述人 吴光清
我叫吴光清,1971年出生在石门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我记事起,就没挣脱过拐杖,最艰难的时候,我甚至想丢了它们,离开这个世界。 两岁不到,我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学龄前,我只能在地上爬行;要上学了,我必须学会用拐杖走路,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汗水和着泪水一起流。一到冬天,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整条腿都冻坏了,腿部皮肤,和裤子、袜子粘在一起,血肉模糊,火辣辣地疼,整晚睡不着觉。学校离家几里路,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我从不旷课。就这样坚持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中考时,虽然我的成绩超出录取线30多分,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却没有被录取。 1987年,16岁的我迈出了求生的第一步。揣着父母借来的学费,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到长沙学习家电维修技术。学成后,开了一家家电维修部。终于能养活自己了,父母也喜极而泣。 1991年,我偶然发现一个商机:很多外地老板到石门采购柑橘、却苦于信息不通,于是我主动当起了他们的联络员,寻货源,找车运,还开起旅社、餐价和商店,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了解市场行情后,还自运柑橘到北方市场销售。 柑橘销售每年只忙3个月。于是,我又开了一家综合商品批发部,购买了小货车,为方圆几十公里小卖部送货,凭借价格和质量优势,生意十分红火。 批发生意没日没夜,我的身体吃不消了,2000年,我把经营阵地转到常德,在市区步行街做起了服装生意。经过几年打拼,我有了一定的积蓄。 2005年,听一位朋友说起,武陵区南坪岗乡向社会引进资金,建设一所敬老院。我一夜无眠。良知告诉我,把钱花在良心深处,才能体现人生应有的价值!况且,商业养老又是一个“夕阳事业,朝阳产业”。于是,我决定倾其所有,筹办这所敬老院! 好事多磨。敬老院最初选址在花山村,因征地不成,只能放弃,但已白白花费了各项费用20余万元。2007年,在南坪乡政府的支持下,我出资60多万元,租用废弃了的原竹根潭小学,经过改扩建和绿化,敬老院终于建成了。 几年来,敬老院陆续收养近百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6岁,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残疾、中风、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需要照顾的人。我聘请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医疗保健;饮食方面注重营养,有荤有素,每逢节日都聚餐改善生活;老人过生日,院里都特殊安排;每年过年,我给每位老人派发120元红包;还不定期邀请志愿者来院和老人们开展各种活动,我经常带头参加,一起开心一起玩。 孤寡老人性格一般比较怪僻,动不动就争吵打闹。2009年的一天,我劝解一场纠纷到深夜,因为太疲倦,回家路上借用的电动车翻了,嘴里鲜血直流。因为调解口舌之争,我摔坏了一颗门牙。 每逢老人过世,我都双膝灵前下跪,这一跪一起虽然很难,但必须尽孝,因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几年来,除了政府的拨款和补贴,我累计亏损了30多万元。为了弥补资金缺口,2008年,我忍痛转让了步行街的三间门面;2010年,我又开办了福源电子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电脑摄像头、 LED 显示屏等电子产品。公司有个27岁的残疾员工李超,来之前因脊椎受重伤,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还经常发脾气。得知这一情况,我主动上门给他做工作,告诉他如果我不努力,现在就和他一样。并向他承诺,只要他能拄拐杖到外面买回一件东西,就可以来我公司上班。经过两个月的跌跌撞撞,他终于做到了,双手抓住我,泪流满面。 2011年,我又投资2000多万元,在竹根潭安置小区旁按公寓式标准开始新建敬老院。新敬老院是1栋7层电梯房,建筑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设床位200多张,配备空调、地暖、24小时热水系统及呼叫、巡更等先进智能化设备,并建立了居家养老和残疾人居家托养信息平台,目前工程已经验收合格,开始投人使用。这所我独资兴建的敬老院,从选址、征地、设计到筹资、土建、装修,盖了几十个章。找人借钱,跑建筑材料,协调各种关系,都是我亲力亲为。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的努力,得到了社会认可,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我想,身体残疾,只是老天爷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它丝毫不影响我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我坚信,只要身残志不残,身残心不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照样可以创大业、干大事,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点评:他身残志坚,拄着拐杖,白手起家闯天下,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农家少年,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再投身到慈善事业,倾其所有,创办了南坪岗乡敬老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热情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五保户提供周到服务。他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不愧为“敬老院老人心中的娘家人”。 选自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湖南日报社常德分社主编的《常德故事 百姓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