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42|回复: 7

青义学:舍身活民的青文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4 0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2-5-26 11:18 编辑

舍身活民的青文胜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    青义学

    相传,在明清时期,湖南省龙阳(今汉寿县)地区,传颂着一位为民献身的小官吏—青文胜。青文胜,字质夫,四川省夔州大宁县(今巫溪县城厢镇泗洲堂县老城新华书店右侧)人,贡生(1358-1391)由司察举荐,于明洪武十八年任湖南省龙阳县(今汉寿)典史,兼管(因府郡县无人懂水利不敢为,青文胜懂筑堤)水利工作。按现官场话讲,该职不仅是要缺、还是肥缺,上任不久,那些官僚、财主等不是请客就是送礼,他谨记祖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官一方,造福为民”的责任与担当,一一拒绝,其妻子、儿子均是拒腐的藩篱。青文胜谨言慎行,任职不到一年,便了解到龙阳濒洞庭湖西岸,岁罹水患。,全县境概括为:“三山六水一分田”。当地流传着《青文胜上朱元璋疏》内的铭言:“月明五夜愁天旱,雨落三朝怕水淹”。他兴修水利加固了九十多座障垸,为龙阳排涝抗旱发明了手槎、座槎和站槎(在1966年后成为了历史);在县域西南山区筑坝蓄水(库),发明如意水碈(倒洪吸管),如今还发挥着它的特殊功能外,还应用于公路、铁路和市政工程中。清成化甲午年间,进士周世亨奉宪宗皇帝之命,对前任官员政绩考核,认为他:为官公正廉明、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为旱涝发明水槎、如意水碈;为百姓平安、肃匪除恶;反官商勾结,教百姓玩字牌认字等。结论为第一清官的美誉。
    明承元制苛政,洪水如猛兽肆虐,堤崩垸溃,颗粒无收。民众四处逃荒,为交田赋被迫买儿孺女,严刑追缴,“逋赋达十数万,敲扑死者相踵,”妻离子散,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青文胜作为地方掌管刑狱的官员,却每天目睹这一幕幕惨剧。他不忍百姓受苦,不时拿出自己的俸禄,接济百姓……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二十二日。龙阳县遇特大洪灾,全县大小近九十座障垸一夜之间被洪魔吞噬,尸横遍野……龙阳原任知县韩钝,在任十年对此水、旱天灾,早巳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从不下情上达请旨减赋,而是想方设法,为完成额定赋税,有政绩,好早日升迁。新任知县方佰,对龙阳实情,不慎了解。青文胜,一个县末小吏要越级向上呈诉民情,这本不是他的职责和义务,因祖训与朱元璋“新植木不可摇其根”的安民政策责任感、使命感与担当,他要陈民疾苦,直上南京,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却由他主动肩负起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三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迄未获报,叹息道:“若半途而废,我无法面对家乡父老!”而乃以死抗疏,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五月初一,时则遂自尽于登闻鼓下,赍志而殁。青文胜为了百姓的疾苦,舍身为民,以死明志,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32岁)的生命。帝闻大惊,见他甘心用白练自缢,一颗丹心,照耀千秋史册。经查实朱元璋钦授:青文胜“一点丹心全赤子”谥誉之佳句赞扬,赠赐谥封为“忠惠公” 悯其诚为民杀身,并传旨减龙阳赋税二万四千石,永定为额,历年所欠赋税全免。邑人建祠祀之。明永乐二十二年(1245),监察御史莫抑巡视龙阳,巧对“九重红日照青祠”为下联,制成金匾立于青惠烈公祠门首。
    据《明史》《惠烈录》《青氏族谱》记载:清编《钦赐青惠烈录》和[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诏有司春秋致祭,追封是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沈鲤传旨,赠赐名改谥封为“青惠烈公”建坊立表,修庙塑像,祀享春秋]。开创我国明代“廉政文化”的先峰,成为我国明代封建王朝“廉政文化”的典范。青文胜虽是末吏,他以身殉职为明初稳定国基与民生,在全国影响很大。根据[中国历史名人别传录]—《惠烈录》记载,全书中汇编刻印了明、清两朝至道光十九年止:从皇帝、中央六部三司至省、州府知县等共有387位官员的崇敬,并提写了《叙》《跋》《传》《记》《赋论》《题词》和《文移》等全书共有七百多页。
    据龙阳县志和青忠惠堂族谱记载: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年间有35名官员主祭题词、题匾。民国二十年(1931)第一任公选总理兼财政总长(湖南人)熊希龄为青文胜题写墓志啤文,给予高度评价;民国二十六年(1937)国民党中央执委周震鳞和时任汉寿县长的周世正曾为青文胜主祭、题词、题匾的各级官员达二十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人为纪念这位清官,上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将青文胜“上朱元璋疏”中重点内容编写在小学课本和新编增广贤文之中。改革开放后,于二00七年将青文胜墓立碑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青文胜舍身活民”做作为中考、高考习题与语文阅读解题答案。汉寿县政协、有关领导、国家名人、教授、学会及博客发表评论三十余篇在有关官网,书籍、报刊,杂志、故事小说、博客、微信上发表。
    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还没有几位官员能够廉洁自律,为民表诚,为国表忠,生谏三上不报,用死谏!震惊洪武皇帝朱元璋,震撼明庭朝野上下,留下“以死活民”的美誉。清查继佐撰《明书》(罪惟录)列传卷之十三上,谏议诸臣列传上所载;“曰:“此生者可以不死矣。”他的“勇而大义”,受到后人的景仰,“冒死上书,为民请命”的英英烈名从清著《明史》《明书》《明通监》《明朝史话》明《典故记闻》和《惠烈录》《青氏族谱》到嘉庆年的《龙阳县志》等史书不绝,互为佐证“舍身活民”的青文胜的典故。成为《中国历史名人别传录》中的第七位名人。从《青惠烈公祠》楹联到今天的常德词墙碑刻,代不乏吟……其深得人心的青惠烈公精神,在这些诗人诗赋中的榜样能量,模范典型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青文胜是“出污泥而一尘不染,官居肥缺户躯不蠹!”是明代以来历朝历代“廉政文化”的缩影。直到当代尤其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反腐倡廉”和“三严三实”的重要思想,强调给农民减负的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地启示作用。
    他是古今各级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典型,为民造福的模范。虽然青文胜他逝世过去己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还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尊敬,不失为当今社会廉政建设的范例。我们但愿青文胜的爱民事迹和历代的青尉祠,碑能夺泪、《惠烈录》诗词、祭文等能带动今人的思考,以律戒,以自省,以其为镜,以史为鉴。“尸谏”被列入《常德故事》典故。2017年汉寿县政府颁布《青文胜的民间故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是一部“廉政文化”教育的素材,让古老的青《惠烈公》精神,焕发出新的青春,让爱国护民精神代代相传。
    630多年过去了,青文胜做官为社会稳定、为民生减负的富民梦想,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今天的农民已经不再交农业税等负担,如果青惠烈公在天有灵,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在此,向从明至今为青文胜所题写:叙、跋、传、记、赋论、题词、诗、书、文移的先贤们致谢!作为研究青文胜廉政文化的我,不由我想起用此诗词作为结束语:
勤政为民心系黎庶苦,兴国为公青尉躯不蠹。
执法如山龙阳有青天,家国臣民百姓无冤案。
为民请命震惊撼君臣,公私义利忠孝尉清廉。
舍命活民惠泽龙万民,恩德烈勇浩气贯长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09: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2:1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寿古代的青家又多了一位清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17: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古今各级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典型,为民造福的模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4 2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05303omap0w00rr0g0gzq.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5 14:0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653458793996.jpg 我祖青文胜是古今官员廉政文化的开创者和遵祖训:为臣一忠君爱国,执政为民;为官一为官一任,造富於民;为子一尊老爱幼,以孝为先;为人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IMG_20220426_1732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6 08: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代表文胜公后裔,谢谢亲们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26 08: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0 06:57 , Processed in 0.0421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