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825|回复: 48

【沅澧民俗】常德这样过端午(外两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 18: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0733r7z60030kak76t3q.jpg
      今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十四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更承载了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民俗,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常德地处洞庭湖西畔,水系发达,物产丰富,端午节极具特色。
      几天来,正扬网友关于端午节的诗文就有400多篇(首)。作为民俗喜爱者,本人也将多年来的十多篇过端午、写端午的文章,选录三篇,凑个热闹。

180856yntxon88z55kko81.jpg

沅澧流域这样过端午
2008年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常德城乡家家采艾悬挂于门,称为“禳毒”,或剪菖蒲为虎形戴在头上,称为“辟毒气”。锤雄黄置于酒中而饮,或涂小儿两耳,称为“开聋”。屋内外遍洒雄黄水,以避蛇虫。采紫苏、金银花、艾叶洗涤,以消毒害。采可疗疾之杂草,储蓄起来,以供药用。因此日为药王菩萨生日,百草皆是药。取蟾蜍,塞香墨于口,倒挂使干,磨末涂疮疖。家家贴红纸条,上写“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天堂,蚊虫归地府”句,叫人念唱。新婚女婿必备粽子、酒、肉、糖果和蒲扇等礼品至岳家拜节。
       这一天,常德城乡各地,吃用苇叶、芭茅叶包的粽子,吃艾蒿或盐茶煮的鸡蛋,还吃甜酒、粑粑、包子、麻花、挂面等,并以粽子等馈赠亲友。澧县还流行在身上佩带绣花的香荷包,五彩丝线缠制的小角粽、沉香泥印制的香饼和檀香木雕刻的饰物。用苍术、白术、芸香等烧烟熏屋除疫,并在小孩的耳鼻、额上抹雄黄,合家吃雄黄酒、大蒜子煮苋菜等,以除邪气。据《直隶澧州志》载:“五月端午,捶雄黄以泛酒饮,或涂小儿两耳,曰‘开聋’,又采兰为沐浴。造龙舟竞渡,标分五色。其舟轻,亦谓之飞。俗为屈子投江,故以舟楫争拯之,又以粽子带五丝投水祭之。”
180856w8h5wfw1ngeai84b.jpg

      有无名氏端午风俗诗四首,简约通俗,特记载三首。《赛龙舟》:“木制龙舟狭又长,舵手雄立舟头上。棒槌一响号令起,指挥锣鼓咚咚响,水手身缠彩色丝,步调一致齐划桨。年年端午赛龙舟,龙的传人有力量。”《饮雄黄酒》:“端午喝酒加雄黄,孩子额头画个王。五毒见了远远避,大人小孩添胆量。”《挂艾菖》:“吃了端阳粽,不惧蛇和虫。集市采菖艾,悬挂在门穹。还可做香囊,藏在衣袋中。此风年年传,躯邪又避凶。”
       澧县有“三个端午”的习俗,即五月初五大端阳,五月十五为二端阳,五月二十五为三端阳。三个端阳的节庆活动大致相同,如果有人没过大端阳就在五月十五或五月二十五过二端阳或三端阳。还有俗语说:“有心拜端午,六月也不迟。”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许多民俗活动构成了端午节日文化。

180855mfjegoftbf8bjj3z.jpg


划 龙 船

       常德头枕长江,腰缠沅水、澧水,东靠洞庭湖,龙舟竞渡条件得天独厚。   
  《常德民俗志》载:“相传楚国大夫屈原于是日自沉汨罗江,楚人甚哀,以舟楫争先拯救,并以粽子系五色丝投江中祭祀,又造龙船竞渡,以纪念屈原。”常德湖乡素有龙船竞渡的习俗。唐朝朗州司马刘禹锡著文说:“以竞渡纪念屈原始于朗州(即今常德市)。”并撰《竞渡曲》留世: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此诗描写常德端午节沅江龙舟竞渡,场面热闹,风声水起,一片沸腾。诗题下有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意,事见图经。”指出端午龙舟竞渡习俗始于常德,竞渡时人们齐呼“何在”以招屈原之魂。唐宋时代的常德地区对端午节非常重视,并把端午龙舟竞渡习俗与悼念屈原联系起来。明代常德人杨嗣昌撰写了我国研究龙舟竞渡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载:“竞渡事,本招屈,实始于沅湘之间。”这一风俗流传至今,不仅为纪念屈原,更被赋予了弘扬民族爱国精神、团结精神及象征勇敢坚定信念的意义。
      每年端午节,为了观看龙舟竞赛,居民几乎倾家出动,河道两岸,人山人海,绵延数里。一条条龙舟在翻滚的浪花中飞速疾进,桡手们雄姿英发,气概万千。河岸上,观众全神贯注,不住地为他们鼓劲“加油”。往往一场比赛结束,观众还如醉如痴,余兴未尽。据说澧水支流渫水一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观看时,由于人挤人,又不停地喊“加油!”手用力过猛,等龙舟赛划完后,才发现孩子已气绝,这足以证明当时场面惊人。
191333ro88t1368t68w3gy.jpg

191333q2ybjdxeydwjjfqx.jpg

       沅水划龙船。沅水龙船没有设置装饰性的头尾,约九丈长,四尺宽,上乘十六七对桡手,另有头桡手一人,打鼓一人,耍旗和舵手各一人,共约30余人。清末民国时期,常德龙船以旗帜区分:内河即柳叶湖、冲天湖一带为花、白、黄与乌、红、紫;外河(沅江)为红与白。常德沅水沿岸二十多个码头。靠船码头亦有讲究,属于白船的码头,红船不得靠岸。船到码头要划三回合,还作杂技表演,表示拜码头。口唱:

金打龙船两头尖,三闾菩萨在头前。
头桡手,指军官;打鼓的,站中间;
老艄公,看前面,哦荷嗬!快快划,
赶上前,夺状元!

       靠岸,码头头人给每人一碗饭,上盖肉两块,称为“供单”。吃时,将饭菜一半泼入水中,以祭屈原。离船上岸,码头头人招待酒饭。沅水比赛时,红白船各一只为一队,事后将队伍配好,每五分钟一队。起点设在落路口,并设有指挥台;终点一般设在盐关,置有锦标。炮声一响,船似箭发,两岸人声鼎沸,鞭炮齐鸣,彩旗招展。将到终点,更是热闹非凡。如果得了头名,码头头人给参赛桡手发给奖金,并沿岸搭草台,唱戏三天,以示庆祝。

      龙舟划至德山,竞赛双方均不再打鼓,而是停舟上岸祭拜老龙庙里的龙王。民间传说,有一年端午节龙舟赛船到德山,白船停鼓,相安无事;而红船仍打鼓而过激怒了老龙,将红船吸入江底。从此,龙舟赛船经过此地即停锣息鼓,这一习俗相传至令。

      澧水划龙船。每逢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以澧水、涔水沿岸最盛。龙舟竞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划横河,抢对岸;一种是拖长水,夺锦旗。人们最爱看划横河的短距离比赛,这种比赛通常是遭遇战,比赛在划离本码头后,先在河里自由游弋,边划边向两岸观众致意,一遇对方龙舟,就迅速抢占有利水道,蓄意跳逗,接着锣声响亮,战鼓紧催,激烈的竞争就开始了。划棒头的主将,瞅准火候,先发制人,一阵猛划,冲向终点。至于划长水夺锦标,因为距离远、时间长,人们不易看到比赛的全过程,每年只在高潮时由政府或商会出面组织一次。无论是划横河,还是拖长水,每一次比赛结束,胜利的一方总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龙旗飞舞,笑语声声,助威的观众欢声雷动,兴高采烈,落后的一方则停锣息鼓,矢志再接再厉。


180855ovuylle3vr33lubb.jpg

      据说有一年端午,澧水支流渫水河水猛涨,石门举办龙舟大赛,映水寺的一条龙舟行至牛鼻岩时,遇漩涡水向下扯,龙舟被扯了进去,一个打鼓的见势不妙,在千钧一发时刻跳了出来,其余9人连舟一同扯了进去,再也没有起来。

      龙舟争霸赛。2006年端午节下午中国常德第三届“诗人节”“柳叶湖杯”龙舟争霸赛在常德市柳叶湖举行。比赛共设3个项目,即标准龙舟公开组1000米竞速、标准龙舟公开组1500米直道竞速、民间传统龙舟1500米直道竞速。来自岳阳、株洲、张家界、益阳、衡阳、湘西等地州市8支标准龙舟代表队在1000米和1500米直道竞速两个项目上展开角逐。而汉寿、鼎城的12支民间传统龙舟代表队在1500米直道竞速项目上决出胜负。本次龙舟赛参赛队员约900余人,到场观看的观众达10多万人。有诗赞曰:

屈子行吟泽畔地,武陵旧郡焕新妆。
柳叶青青春水荡,万里晴空涌金光。
家家早备雄黄酒,户户割艾粽飘香。
惊天动地锣鼓响,神龙昂首出山阳。
常德新市人空巷,皆言蛟龙自天翔。
赤橙黄绿青蓝紫,率队老龙意气昂。
神威不怒洋洋喜,龙睛如炬鳞爪张。
小龙腾翔自逐阵,盘曲翻动嬉戏忙。
万顷平湖翻巨浪,百艘龙舟闹端阳。


吃 粽 子


      端午节前后,常德城乡各地包粽子,送粽子,吃粽子,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其实,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180855n57ozotfltcoltkl.jpg

      粽子最早是用楝叶堵起盛米的竹筒,用五色丝线缠上,投入江河中祭祀屈原,以防蛟龙抢走。据《初学记》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后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有次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其中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一句。九子粽,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并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非常好看,是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了吃“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现在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其馅料分荤素两大类,荤粽有肉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素粽有净糯米的水晶棕、用八宝饭包的八宝粽,用花生、瓜子、芝麻、核仁包的五仁粽等,还有单一的桂圆粽、豆沙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等等。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哪怕各地的粽子吃上牛年马月,但老家(涔河以北)即便端午节也闻不到粽子香味。我26岁走进常德读书,方知世上居然还有这种美食,而且还与伟大的爱国主义大诗人永远紧密联系在一起。



千秋端午俗,万载屈原魂
2011年端午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流传为屈原。”追溯历史,端午节一直纪念的是屈原,现代也有人指出纪念的伍子胥、曹娥等,但这不影响多数人纪念屈原的认同。      

185038bppckp36ppnzy2ke.jpg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死后,人们为他建庙筑坟,长久地敬仰他、怀念他。他死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一个节日,即端午节。屈原的家乡和中国南方广大地区,每到这一天都要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

      从端午节的起源来看,它并非为屈原所设,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屈原却逐渐成为中华大地端午祭祀活动的主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竟然成了纪念一位诗人的节日,这种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因为屈原精神本身:

       一,与日月同辉的精神遗产。1953年,屈原与哥白尼等文化巨匠一起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命名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在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2000多年之后,这位被华人世世代代纪念不息的诗坛巨星和历史伟人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了世界。千百年来,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和一批批民族精英和文化精英,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梁启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生在中国,不读楚辞,不理解楚辞,枉为中国人。

       二,当代意义的人格范式。屈原精神已融会到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等各个方面,对于后世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比如他对民众的关怀和关注,无论是作为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还是被流放,他始终关注民众的生存状况和同情民众所再遭遇的苦难;还有他的法制思想,在其政治主张中,他迫切希望国家能按照法治的轨道前进。再如他主张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亲,提出不论人的身份贵贱,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这些政治思想构成了屈原人文理性的核心,是其美政理想的体现。

      三,永恒的爱国主义旗帜。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虽然屈原当时所爱的“楚国”与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当时的屈原尚仅是一种“宗国”情结,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仍然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

     四,全社会弘扬的求索精神。屈原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精神,不仅值得今人效仿和学习,其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值得当代人张扬和继承。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个人独立创作时代的开创者,他创作的楚辞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文化传统,让文学真正成为作家心灵世界的展示,这种原创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对文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划时代。



泛舟九畹溪,斗胆问屈子
2011年7月

      六月的川渝之行,收获颇丰,既感受了扑面而至的儒释道文化,又探访了内涵丰富的三国遗迹。然而,我的笔下却仅仅堆砌着镏金色、琉璃色、瓦灰色的古老庙宇,以及这些庙宇中早已作古而继续教化、甚至麻醉人民的释佛和菩萨、老子和神仙、刘备和子臣。至于秀山丽水,只是偶露峥嵘。我有自知之明,在古今名家面前,对于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壮,胸无点墨的我,怎么也幽不了、秀不上、壮不去,担心我的拨弄适得其反地弄脏了秀山丽水,毁誉了文人骚客。

      然而,在川渝行一个月后的早晨,我徜徉于沅江畔欣赏中国常德诗墙,屈子《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的诗句,牵引着我的思绪随那滔滔的江水,涌洞庭,奔长江,逆荆沙、越大坝,再漂行二十公里后,噶然打住。这里是深闺人刚识的九畹溪,我们三峡水上游览的最后一站。

      位于西陵峡南岸、秭归新县城西部的九畹溪,据说曾是屈原进京为左徒前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直奔高峡平湖的九畹溪,奇峰秀水争艳:宏伟的三峡大坝、雄浑的崆岭险滩、威武的将军岩、壁立的问天简、沧桑的巨鱼坊、神秘的古悬棺,一展巴楚文化的神韵,曾让我心动,感念良久,无法释怀。

181105awzwxwza2gazdmxj.jpg

      三峡游的第四天早晨,江轮至高峡平湖,阴天。

      隐约可见远处右岸两山之间高跨一座独拱大桥,东侧河岸石壁上三个红字“九畹溪”渐渐清晰。船舱内骚动起来,人们抢先排队等待下船,巴不得立马舒展筋骨,一睹高峡平湖后的最新景点——九畹溪的绝妙风采。

     挤出江轮,穿过一排体趸船,船导将我们转交地导,剪票后又穿行百米许,就到了十只船龙船昂首待发的龙舟码头。人们争先恐后地踏进船舱,均匀地坐稳,身穿求生衣,手持木桨。船后马达声响,龙舟逆水加速航行,导游姑娘独立船头,用电池喇叭声情并茂地解说。进入竞渡区,人们合着导游击鼓的节拍,一边划桨,一边吆喝,冲过几百米水道。江水溅湿了衣裤,微风吹来几分凉意。回顾两岸,千仞绝壁,高耸云端。
190858bqz9wj39uba22c2t.jpg


190858lejidbxbliioxqlq.jpg


190859zhg98xh7gxhg9gvg.jpg


      穿过高空自行车双人绳索表演风景线,就到了“问天地缝”。
      一条大型趸船泊在峡口。我们出龙舟,上趸船,又从趸船走出,踏着漂漂浮浮的彩色塑料浮桥向河谷深处走去。狭窄的河谷两岸是连绵不断的悬崖绝壁。前行约百余米,仰望天空,遮天蔽日的山峰岩体中生出一道天然石缝,神奇地形成一个巨大的“?”,让游客仿佛在见证屈原的问天简。攀援着挂在绝壁的凌空栈道,耳边不时传来悠扬的本土山歌和哈哈的的唢呐声,乐趣中忘记了棧道下面的万丈深渊。但也偶尔传来几声尖叫,几位胆小女人不敢俯视脚下,贴着石壁摸索着爬行。
      从栈道回到趸船上。其实,趸船就是一个中型剧场,专业的演职人员给游客上演了大型歌舞剧。《礼魂》集舞蹈、话剧、歌剧于一体,通过气势恢宏的场景,催人泪下的情节,惟妙惟肖的表演,演绎了屈原从童年到步入仕途,最后遭奸臣陷害被流放含悲投身汨罗江,被神鱼托回秭归,魂归故里的人生悲剧。有人说“问天地缝”是屈原问天的地方,《天问》就是从这里发问的,或者说这就是屈原的天问简。当然,这只是当地人为了发展旅游业的一中牵强附会。只要你不是智残,就不会当真,此谷万仞障目一线天,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问不了,怎么会一口气就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诸方面提出173个问题?

181106n54mz3cbewm7u5cy.jpg


      既然到了屈大夫您的家乡,又谈及您的问天逸事,我也就不得不直言屈大夫您了。

      您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爱国主义旗帜,你的求索精神和人格典范也是历朝历代所推崇的。但是对您人生的结局,以及因您的离去却让您的爱国精神留下几许尴尬。假若您当时调整一下您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信观,团结动员更多的同盟着,甚至去争取您的反对派,然后去影响那位楚怀王,也许实现了您的理想。即使事与愿违,也根本没有必要投江殉国:第一,爱楚国不等于爱中国。楚国、秦国同为周王朝的诸候国,并非主权国家。秦楚之战属中国内战,楚国被秦国所灭,乃内战中一方失败。遗老遗少们将您投江升华为爱国精神,在当时,在楚国,乃是情理之中,但在大中国就不好说了。第二,您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诸候国都认同一个大中国,不少政治家今天臣甲国,明天又臣乙国,以获得各诸侯国的认同,并帮助某一个诸侯国统一天下。商鞅、张仪等好像并不是秦国人,却施展其才华,为统一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您却看不到历史发展的最终统一,不认可楚秦一家,更不去弃暗投明,竟然消极地地忍受,“宁溘死以流亡兮,恐祸殃之再有,不毕辞以赴渊兮,痛痈君之不识” ,最后投江殉“国”。第三……第四……

200622j0rfff0i6rczm0m5.jpg

      最后,既然到了秭归,作为常德人就必须对屈先生您的出生地问个明白。您真的是秭归人吗?我们常德人却以您的故里在我市汉寿而自豪。关于您的故里,史学界、屈原研究工作者们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国内已有湖北秭归、江陵、湖南临湘、汉寿和溆浦等几种说法。汉寿县留下了与您相关的遗址、资料;近年来又出土大量的楚文物,如“武王之铜督戈”、“郢室畏户之玺”、“连嚣之印”等,可见证据充分。

      我看,汉寿是不是您的故乡,只有您知道。


181105yg1ze4vxr9beg7n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18:2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毛会长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2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80733r7z60030kak76t3q.jpg
180856yntxon88z55kko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 23:3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5: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英明 发表于 2022-6-1 18:24
欣赏佳帖,为毛会长点赞!

谢谢!几天来,正扬网友关于端午节的诗文就有400多篇(首),作为民俗喜爱者,我也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光清 发表于 2022-6-1 23:35
拜读毛会长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谢谢!几天来,正扬网友关于端午节的诗文就有400多篇(首),作为民俗喜爱者,我也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5: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2-6-1 21:16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几天来,正扬网友关于端午节的诗文就有400多篇(首),作为民俗喜爱者,我也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06:2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畅赏文章八斗满,遐思历史五千年!
为老师贯世文采点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0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竹韵 发表于 2022-6-2 06:26
畅赏文章八斗满,遐思历史五千年!
为老师贯世文采点贊!

谢谢!几天来,正扬网友关于端午节的诗文就有400多篇(首),作为民俗喜爱者,我也凑个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 10:4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是端午节的民间习俗,纪念屈原才是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法定端午节,既是延续民俗,也是尊重历史。毛先金先生的文章集民俗与历史于一体,文章妙趣横生,读后增长知识。为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10:08 , Processed in 0.0401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