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6-12 08:03 编辑
文/夏应运
《道德经》新解之十四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车条组成一个轮毂,当车轮中间是空的时候,才可以把车轴插入进去,组成车来使用;用泥坯制作陶器,当陶器中间是空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建造房屋制作门和窗使之变为房间,当其中是空的时候,才可以做为房间使用。所以“有”是创造使用的条件,利用“有”以造“无”,“无”才是“有”可以装载东西进行使用的空间。 新解:本节文字是《道德经》第十一章。本章主要阐述有形事物的应用,及有形事物生成无的空间的应用道理。本章用的是举例阐述,用车条做成车毂,车毂的空间才能插入车轴,车子才能转动。用泥坯做成陶器的空间,陶器才能盛物品,用门窗作成房屋,使其有充分的空间,才能做房屋使用。这三个浅显的例子,生动地阐释了“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的深刻道理。本章旨在告知人们:应用事物的规律应该从有做起,升华至无以后才可以提高层次。 将这个观点应用在具体修炼上,就是先修炼有形的动功,当体内气机发动起来后,再修炼静功,这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经常有人发问,修炼之中为什么最难的是入静,那么,该怎么办才可以达到入静?其根本原因是,你修炼的动功太少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修动功。只有动功修炼至一定的火候,才会容易入静。经实验证明,多炼动功易入静的观念十分有效。动功好比车条,静功就是轮毂,只要有足够的车条做成了轮毂,让车轴插入,车子就可以飞转了;也就是说到了此程度,自然就可以入静了,入静后,体内能量就可以运行了。 这告诉我们修炼必须先打好基础即修炼好动功,然后才能坐禅,使身体进入空无的境界中,让体内能量激发起来,亦无中生有,然后以淡淡的念力运化体内能量,进而使身体达到更深一步的空无境界,这样让修炼的层面不断地提高,以至于达到理想的混元为零,阳神离体而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