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浮山是英雄的山,太浮山的人民不简单!在太浮山的养育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百折不挠,努力地追求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前不久,我们在太浮山下南阳村探访了一位以诗画相伴,不辞辛劳建设个人家园的村民——汤先华。
汤先华1969年出生,是一位身材瘦小的普通村民。见到他时,虽然满脸沧桑,头额深刻岁月的皱痕,但却精神抖擞,充满坚毅的气息。
在汤先华的热心介绍下,大家兴高采烈地参观他新建的四间平房,新房建筑虽然大众化,但整洁美观,房内多处悬挂着装饰精美的书法匾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沁园春 雪”等等。餐厅边摆放着一个简单的书法练习桌,一张张旧报纸上写满了清秀的书法字稿,大家犹如走进了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我家这四间平房,我三间,我一位独身残疾弟弟一间。我有一儿一女,但我因我妻子赚家庭贫穷,在儿子8岁多时,与我离婚带着长女走了。近8年来,我与儿子相依为命,是诗词和书法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我用诗画勉励自己,教育儿子,生活虽苦,但我心里却有着一份甜味。”汤先华滔滔不绝地向大家介绍说。
听完汤先华的介绍,大家深为其生活的坎坷与人生的磨难而感动,又为他不惧艰难,奋发向上,用诗词与书法在人生逆境中奋力拼搏的精神所鼓舞。
汤先华出生时,家里已有五位姐姐,两位哥哥。在他13岁时,农村取消大集体,实行联产责任制。这时,父母又生下一位残疾弟弟,两位哥哥结婚分家,五位姐姐也都出嫁。家里因缺乏劳动力,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在他读完小学,刚满14岁时,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助父母栽种责任田。当时,汤先华身体瘦子矮,插秧挑不动竹夹篮,就拖着走;打谷拉不动打稻机,就绑绳用肩拉。尽管起早贪黑,吃尽苦中苦,但他都不忘了读书学习。他没有条件去读书,就经常在身上揣着一本书,只要一有空就拿出书来看一看。劳动休息时,总是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学学生字,练练字体;有时还心不在焉,一边做事一边默默地背诵着诗词歌词。由于他懂事勤奋,很快就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好转。汤先华也因此深得村民们的好评,在汤先华刚满20岁的时候,就由村民做介绍与妻子春燕结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