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云 于 2022-6-16 11:48 编辑
他们用热血挥洒战场 ——抗美援朝老兵访谈录(四) 文/向立波 图/袁永忠 12、刘维贵,男,1931年12月生,91岁。永安街道办事处庆丰社区居民。 1953年3月入伍,编入3970部队一支队四分队。后调常德,编入常德大队直属一队任炊事员,(自述没有赴朝作战)。服役期间,获得由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等签发的“立功命令"一次;并因"能够刻服困难,想办法,出主意,把伙食调整好"荣立三等功一次。1956年复员回乡务农。
13、王华章,男,1931年1月生,91岁。中共党员,常德轮航运输公司退休。 1951年4月入伍,同年7月赴朝作战。编入15军29师后勤管理科任通讯员。1952年7月调师后勤部给南士修副部长当警卫员。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他随南副部长一道前往驻守上甘岭的15军29师战斗部队(本部)询问部队武器弹药装备情况。1953年4月回国。先后任所属部队步兵连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其间曾任0049部队邱少云连连队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湖北黄石市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75年转业分配到常德航运公司任副主任;1991年7月退休。 在朝作战期间,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4、龚业铮,男,1930年3月生,93岁。现住常德市和平东街阳光鑫都。 1949年9月入伍,编入第46军后勤部任财务人员,后调137师师后勤财务科任财务人员。1952年9月赴朝作战,开始在西线,后转入中线驻防板门店。1953年7月《停战协议》签订后随部队留在朝鲜,帮助朝鲜恢复建设。1956年4月回国,部队驻防吉林省吉林市,其间部队从事修建营房基建。他仍负责财务工作。1963年3月转业到原常德市(现武陵区)供销社任财务科长;1993年在任武陵区人大副主任职务上离休。 在朝期间,他虽是后勤人员,仍长年住坑道,条件十分艰苦。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多次受到部队表彰;获得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5、李凯,男,1930年10月生,92岁。中共党员,现住常德市和平东街阳光鑫都。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挺进大西南路过常德时入伍。被编入6936部队政治处任秘书,后转入47军140师419团政治处。随后随部队参加湘西剿匪。参加了由该团执行的围剿湘西匪首姚大榜的战斗任务。并一举抓获,对其当场枪毙。 1951年4月赴朝作战,多次参加战斗。印象深刻的是临津江战斗。当时李老任419团三营八连文化教员兼连队文书。临津江地处三八线上,当时他们连队共有200多名干部战士,由于美国兵有坦克、大炮,武器先进(轻武器都是卡宾枪),我方虽然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保住阵地,仍伤亡惨重,全连死伤100多人,最后仅剩几十人。再是马良山战斗。美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马良山我方防御阵地进攻,敌坦克炮整整对准马良山炮击了一整天,直到太阳西下。同时敌机控制了空中,我方已无制空权。所以我方只能利用地下坑道在夜间与敌人交战。一天傍晚,李老与同连一排排长走出坑道到阵地上观察敌情。不料,一排长被敌坦克炮击中,当场牺牲,他幸免于难。 1954年9月回国。1963年李老转业到常德市针棉织品批发公司工作;1992年在该公司协理员任上离休。 在朝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多枚国际国内奖章和纪念章;2020年,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向我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老兵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