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56|回复: 16

津市集邮人物杨佳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0 07:0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6-20 07:03 编辑

          津市集邮人物杨佳钧一一《津市集邮史》(连载134)
            
                       杨佳钧
      IMG_20220619_223903_edit_25442445332054.jpg
        杨佳钧,男,1941年6月生,湖南津市人,大专文化,长期在文化宣传部门工作,曾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2年开始集邮,2004年尝试写邮诗, 是上海邮坛乃至全国集邮界少数坚持  “一邮一诗" 的作者之一(因孩子在 上海工作,故长期客居上海) 。十五 年来,创作集邮诗 词九百余首,撰写集邮诗封上千枚,创制邮诗贴片愈万张,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长坂坡集邮》等多家集邮报刊发表集邮诗词作品八千八百余首(次),著有《枫叶情》《浦江情思》《浦江晚唱》诗文集三册,有自编邮集《中共党史人物》《将帅吟》《中华雅典奥运金牌谱》 《中华北京奥运金牌谱》《百花赞》  《黄山》《庐山》在一定范围内展出,  曾被原地集邮研究会、蜀陵集邮研究  会民间集邮组织多次评为先进个人。


以下为网编附文:
           
             《浦江情思》序     

                     万石诗

        近几年,我不断从《岳麓诗词》、《武陵诗词》、《朝晖诗词》及《广州诗词报》等诗词报刊上读到杨佳钓同志的诗词。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的集邮报刊上读到他吟咏邮票和集邮活动的作品。他的勤奋、高产,令人瞩目。月初,他把近年来变成铅字的作品和手稿分类汇编成集寄给我,说是要为已满6个生肖圈的本命年送上ー个圆圆满满的纪念品一一诗集《浦江情思》。他还附信要我写点什么。72岁诗翁的要求,何况既是邮友又是文友,我只能从命了。
       这是佳钧同志寓居上海后的第二部诗词作品集,在他将近古稀之年时编印出版过一部《枫叶情》诗集,这是继《枫叶情》之后的又一部心血结晶。本书汇集了作者最近三年来的900余首诗词,四个篇章加附录,洋洋大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时空大画卷。诗翁让我们从阅读“民俗文化”、“诸子百家”、“人间物象”、“旅沪晚唱”的旅程中感受历史的纵深,社会的壮阔,生活的美好。
       诗翁是一个自幼读书欲望强烈,也读到了高中毕业,因身体状况没有上成大学的人(中年曾经上过两年电视大学)。虽然参加工作后吃的是坐办公室玩笔杆子的饭,但玩的不是文学,因工作关系,倒是看了不少别的人玩文学。退休后学书法,学绘画,学集邮,学诗词,最后专心集邮和诗词创作,而且有了现在的收获。他觉得此生无悔,大学梦,儿子代替圆了,自己暮年圆个文学梦吧。
        翻开这部诗集,我的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作者的视觉、旨趣独特。诗翁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教他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党和国家的号召保持着一致,集子中处处体现出时代感和政治责任感。这部集子从素材的采集,主题的开掘,意象的形成,都是从大处作眼,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作眼,然后掺和着个人情感吟唱,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无病呻吟。即是花鸟虫鱼,从他心里流露时,也成了人民大众的声音。比如:“吐丝自缚终无悔,甘为他人作姣裳”(蚕);“总为人间鸣不平,晨昏呼唤不知疲”(蝉);“风尘仆仆甘辛苦,岁岁还乡报旧情”(雁)”;“默默弓身翻土壤,唯图高产献棉粮”(蚯蚓)。作品的这一特点,在咏叹邮票的作品时表现得尤其突出。邮票是国家名片,邮票选题由国家主管部门提前三年调研筛选,再由专家论证、送审。无论是天文地理、国际国内大事、古今成就、古今人物,还是花鸟虫鱼,都得经过几道关,方能确定。诗翁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以作品体现出的风格,是题材的庄重和主题的的健康。
    IMG_20220619_224237_edit_25352312486234.jpg
   杨佳钧夫妇在《党史邮展》前留影

        这部集子中的作品取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写小人物。而且以写小人物中的体力劳动者见长。以旧体诗词的形式成序列写一些不见经传的底层黎庶,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新。这在过去和现在的旧体诗词创作中是极少见的,我是没有见过。虽然有过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上阳白发人》这类富有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同情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和妇女这样的反映现实,改善人生的光輝宝典,但是未成序列。古往今来似乎帝王将相、神仙圣哲、才子佳人、名媛闺阁才是旧体诗词取材的专利,底层苦力是夹不上筷子的。诗翁在这里尝试了,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贵的尝试。旧体诗词适不适合写小人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他是这样的做了,但要做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觉得其中也有写得比较成功的。比如:“市井人物”组诗51位人物中有35位是靠卖苦力挣钱,养家糊口的人,诗翁把这类最应该同情的人的心中向往,美好情感写出来了。对其中的有些句子我是颇欣赏的,比如:“密密缝来称妙手,愿君稳步履平安”(补鞋匠);“一张小凳一阳伞,撑起图强半个天”(补伞女);“脸红衣黑汗如雨,温暖千家万户人”(送煤工);“无业无钱无技能,一条扁担两根绳”(挑夫);“扫尽人间脏与臭”(环卫工);“无悔甘当铺路石”(筑路工)。这些诗句,平实说来,符合人物特征,符合作者旨意,语言明白如话却又寄意深远。
       我们可以从组诗“24节气”24首,“生活物品”64首,“果蔬食品”52首中看到,他对好些文人不屑一顾的事物倍加关注,咏叹情真意切,可谓出乎寻常,匠心独具。从十二生肖到二十四节气,从古代书法到唐诗宋词,从诸子百家到市井人物,从体育竟技到酬唱往来,乃至鸟兽虫鱼、果蔬食品,这些虚的实的、大的小的、古的今的,无一不入他的诗心。我想,他的这些取材贴近生活的诗,是容易被今天的普通读者接受的,是对旧体诗词创作如何走向大众的一种探索。
        或许是岁数接近的原故吧,我最爱读“晚霞组诗”中的几首小诗。我知道诗翁的七言四句(七绝)和小令(字数少的词)是写得比较熟练了的。这种熟练是他艰苦的创作态度使然。“寻诗思境苦研磨,韵律推敲费吟哦。辗转更深惊梦醒,偶得佳句喜心窝”这四句已经道出了诗翁暮年对诗词的创作特别是集邮诗词的创作已经入痴入迷。我还爱读他写亲情,写自己的几首诗词。一首《祭母》:“来到坟头心已碎,荒榛野草竟人深。羔羊跪乳犹知德,难报春晖悲泪涔。”,读来催人泪下。一首采桑子白内障手术:“奈何眼疾经年矣,雨亦朦朦,雾亦朦朦,皎月晴空一片朦。超声手术除魔障,水亦青青,山亦青青,满目春光别有情。”,读来让人酸楚、喜悦,五味杂陈。
       诗集中有少量“时政杂咏”,即所谓“新闻诗”(包括写体育竞技的)。言为心声,只要是自已被感动了的,宣泄一下也好,只是这类诗写好也难。当代人毛泽东在写给胡乔木的信中说过“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战。”毛泽东的两首七律《送瘟神》是标准的新闻诗。有人撰文说,与写山水田园诗比较,写好新闻诗难些。比如要重在写自身的感受,力避用韵语重复新闻;诗中要见人见情,使新闻本事与作者的感受相融合;要特别注意形象思维和运用诗词的语言。这本集子中的时政杂咏作品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当然有距离。
       诗翁收入集子中的作品都在近体诗、以及词之列。近体诗有五、七言。而且诗韵、平仄、对仗必须合规则。词有词的规则,必须恪守词牌、词律、词韵的要求。已经在诗词刊物上发表过的作品过了诗词编辑的手眼,应该是“文从字顺,基本合律”的了。还有未发表过的作品,是诗翁这些年来的创作库存。这不是作者的选集,瑜瑕共存未尝不可。祝贺诗翁,不负浦江荡桨,唱晚丰收。是为序

                 万石诗 (2013.8.)

      IMG_20220619_225859_edit_263570348230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7: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好文章,欣赏学习点赞!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7: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佳钧十五 年来,创作集邮诗 词九百余首,撰写集邮诗封上千枚,创制邮诗贴片愈万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7: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佳钧先生成绩了得,持之以恒为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8: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诗思境苦研磨,韵律推敲费吟哦。辗转更深惊梦醒,偶得佳句喜心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159A1B2-976C-4343-BAD0-ED64A721513B.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08: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彩。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贴!拜读好文!为万会长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0 10: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9:07 , Processed in 0.0426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