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云华 于 2022-6-29 14:37 编辑
(文/图张云华)6月26日下午,受老家村干部之邀,与他们一同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兴隆街与三角堆参观学习,并受到区网宣协会常务理事、草坪诗社社长易馥香的热情接待。 这里不仅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国字号名片,还有“常德香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火龙果种植产业园”等致富产业园。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他们做出了表率。 我们沿着山边道路蜿蜒而上,两旁树木与草皮剪修齐整,五彩斑斓的野花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中,路旁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别墅,鳞次栉比,农家院落绿树掩映。山冲里梯田层叠,绿油油像一片翡翠。漂亮的文化墙,优雅精致,我们走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公园,耕读文化广场与耕读幸福屋场,有一股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这是一座开放的乡村小花园,除了有村民自娱自乐的场地设施之外,旁边的耕读人家是幸福屋场的独特风景。耕读人家有大量藏书,它的前面有一面诗墙,墙上有几十首由有机玻璃镶嵌的诗歌,大多是农民诗人创作。见到我们到来,易馥香社长满面春风的热情迎接我们。 走进耕读人家,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那一件件留下历史沧桑的图片,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农耕历史。进入活动室,各类书籍排列有序,易馥香各类荣耀装满了玻璃柜,他是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草坪诗社社长等,墙上名人名家书法题字手印,文化活动剪影,文化活动兴村,文化活动立镇等等内容,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特别耀眼的是湖南省原文化厅厅长朱建刚所题的“耕读人家”,这一高雅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题字,也是草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综合体现。易社长诗歌散文都是创作能手,事事精通,样样在行,可以说是深植于乡土中的文化人,被书法大师晏信诚称为“泥土诗人”,他写过很多诗歌,内容都是与村里有关,山水、田地、农舍、花草等。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上百村民都学会了舞文弄墨,能歌善舞。 据了解,前些年,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会聚乡贤之力,多方筹措资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样板。为了留住传统农耕的乡愁,筹划建设油榨博物馆,还再现了人文景观孙明瑾将军抗战遗址,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参观了兴隆街第一站,易社长准备带我们进入三角堆第二站,走进三角堆村,5公里柏油村道,把山林湖泊、田园乡村串成线连成片,伴随着夏天的脚步,走进田园风光,再现了乡下人家和谐自然的美好画卷。村道两边,绿色水稻成了一道美丽风景。火龙果种植是当地的一项扶贫产业,据说过去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股东”。三角堆村优秀乡贤回报家乡的热情不断高涨,踊跃投资建设文化广场、捐资修路、建设幸福屋场,先后有近十人回乡投资。 易社长带领我们走在乡间田园里穿梭,油路纵贯草坪南北,像一条黑色丝带飘在田野上,一路欣赏美景的同时,易社长滔滔不绝介绍起了乡村振兴的一个好典型,也是他安排行程的第三站,我们直奔那里。 走过几条弧形弯道,我们来到了“湖南鲲汇漁业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约20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大棚呈现在我们眼前。走进大棚,大家都傻眼了,一个个圆圆的大桶,全是养鱼的大池。原来,这是新型工厂化,高密度生态养殖场,零污染排放的生态绿色养殖基地。大小桶约20多个,技术员告诉我们,大桶直径8米,小桶的直径3米,桶深都是2米有余,一个大桶可养5000尾鱼,小桶可以养2000尾鱼,养殖的都是高端品种,如鲈鱼、桂鱼等,预计年底可以产鱼7万斤以上,可创产值150万元以上。 傍晚,太阳暗淡了下来,红的不再那么耀眼,慢慢的,霞光映红了半边天。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大小山岗上,倚山岗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别墅,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一阵晚风吹来,那微风中飘散着诱人的香气。易社长提醒我们要开餐啦…… 兴隆街和三角堆只是草坪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里越来越多的美丽村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再现了山明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村庄绘就成了一幅自然风韵的山水画卷。 202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