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山松 于 2022-7-9 22:42 编辑
传承青山精神 老书记现场讲故事 图文/浮山松 火红七月火红心,赓续精神共逸奔。 探索振兴青山路。南阳村美有来人。
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6日清晨,太浮镇美丽如画的太浮山下南阳村40多名党员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地走进大巴车,踏上了传承青山精神、太平精神之旅。 在大巴车前行的路上,南阳村党总支书记刘志刚与我这位南阳村走出来老人拉起了家常:“胡老好!我们平时联系少,您对现在南阳村的情况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是的。我平常的确关注很少,因为有你们年轻人当家,我们放心。”我回答说。刘书记向我绍说:“我们村2016年合村后全村29个村民组,731户村民,2380多人,耕地4880多亩,主要产业水稻、油茶、烟叶。近些年,全村种烤烟千余亩,成为全市年产烤烟2000担以上的产烟大村。2021年,村里被荣为全县四个之一的’产业红旗村'和‘债务化解先进村',我个人被评为全县“优秀村(社区)带头人”。但是,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因此,我们村里组织了这次活动。” 大巴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快速前行,上午8点平安顺利抵达青山水轮泵站。在青山管理局管理人员小徐的向导下,大家先后参观了水轮泵机房,扬水管道及山顶渠道、工程主坝等。在水轮泵机房,只见由原先32个小型旧水轮机改造而成的5个水轮泵机组,如小山一样的庞然大物伏卧着,令人大开眼界,心灵震撼;在扬水管道,只见两排五根1米多粗由原来水泥涵管替换的新钢管拔地而起,如斜插山顶,巍峨宏伟;在山顶渠道,只见一条宽大壮观的水泥岩石渠道依山蜿蜒伸向远方,让人深感“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在泵站主坝,只见一排10多个高大雄伟的水闸如巨龙横锁澧水,气势恢宏。 “什么是青山精神?青山精神就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50多年前的1966年,10万安福儿女,凭借着一颗红心一双钢肩铁手,一锄一锤,苦干实干拼命干,历经10个春秋,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修建了当时亚洲第一,全球少有,福泽子孙的——青山水轮泵站工程,解决了临澧人民渴盼的吃水和灌溉难题,”在参观中,小徐热情地讲解着: “靑山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当时没有机械化作业,工程施工全凭10万民工一双手,用锄头挖,肩膀挑,土车运,打硪夯土;打隧道,全靠锄头钢钎,架渡槽全凭扎竹架;青山史是一部奉献史,十年建设期间,全县农村三年没有办年终分配,先后有近300人受伤致残,52人献出宝贵生命,用汗水和热血谱写出青山史话乐章,用血肉之躯,拼出了时代奇迹,铸就了千秋丰碑。如今,临澧人民传承青山精神,对青山经过了多次提质改造,全部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青山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一路上,小徐满怀激情赞不绝口地讲解着:
听完小徐的讲解,89岁的老书记胡海堂激动地向大家讲起了自己当时参与修青山的故事:“我是1961年开始当村支书的,我们村修青山是我带的队。记得1969年10月底,大坝围堰截流。龙口断面水深流急,当时投下重达千多斤的三脚架,就像树枝一样,刚下去就被激流轻易冲走。参与截流的民兵不信邪,组成几百人的尖刀班和突击队,不顾水冷,打着赤膊跳入急流,在龙口中心汇合,手挽手筑城一道道人墙,阻滞湍急的流水,经过5、6个多钟头的生死搏斗,最终赢得了大坝成功合龙。” “还有1970年元旦边大坝清基,当时天寒地冻,大雪覆盖,冰厚数寸。为工程抢时间进度,指挥部组织几百人突击队员破冰清淤。而此时坝基淤泥齐腰深,人一下去大腿毛孔就冒血。指挥部现场准备白酒、热水、大火。下去的人先喝酒,上来就泡热水烤火,半小时一轮换,没日没夜连续干了5、6天,最后圆满完成了任务。那时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场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胡书记深情地回忆说。
刚等胡书记的话说完,年满80岁的女党员王金钻抢着说:“当时修青山,分前后方两个战场。我那时任村党支部副支书兼妇女主任,在村里负责前方工地的生活物资供应。当时生活十分艰苦,缺粮无钱。工地也只能吃萝卜白菜,有时还不能保证。1971年元旦前,为了改善工地民兵伙食,我在村里买了一头猪杀了,并在农户中收聚了2、300斤小菜,组织四名妇女推着公鸡车,步行70多华里,走了一整天路,才送到工地,真有点像解放战争时期民兵支前的味道。” 通过参观听故事,大家对青山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识,纷纷表示,要努力传承青山精神,紧跟村党总支,团结广大村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尽快将南阳村打造成为全县最美好的美丽乡村! 修青山时,我还在读初中,只参加过学校慰问青山民工的活动,通过参观和听老书记讲故事,教育启发深刻。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以作纪念。《咏今昔青山水利工程》: 昔日亚洲头一站,手牵澧水上高山。 十年辛苦无寒暑,三载为公献饭钱。 神技土方摘日月,肩挑镐铲破云天。 如今实现智能化,插翅腾飞续雅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