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7-10 18:43 编辑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则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顺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则可以使自己完整,不受损害;屈就自己可以使事物通达。凹陷的洼地才可以充满清水;陈旧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新的事物。积少才能成多,贪多的结果往往就会迷失方向。所以,圣人走遍天下都以谦虚谨慎、踏实、不贪得为标准方式,不固执己见,所以能看明白事物。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受到别人的表扬和尊重;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别人重视而不埋功劳;不自负,不骄傲,才可以长久。正是以这种不与人相争的态度做事情,所以天下的人也不会与一个不相争的人相争。古人所说的顺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则可以使自己完整的言论,不会是空话啊!以虔诚的态度做出圆满的事情,这就是归之于道的法则。 【新解】 本节文章是《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主要讲述修道者应具有的行为方式。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浅显易懂的说明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的深刻理念。 矛盾着的事物,其特点是即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为阴,另一方面则为阳,阳可以制约阴,阴也可以制约阳。如果发生事物是阳,对应解决事物的方法就为阴;发生事物为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阳。事物在不停的发展变化,顺应事物的发展做事的方法,看着是弯曲的,不是直线的,不要一条路直走到底,应绕着弯路而走。顺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既可以解决事情又可以保全自己,,这就是曲则全。看着似乎很屈就,但这是解决事情最好的方法,是最直接的,这就是枉则直。其余的“洼则盈……多则新”都是同样很平常的道理。 文章还主张要以圣人“谦虚谨慎,踏实、不贪得”为标准方式,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不自负、不自夸、不骄傲,与世无争等等这些观点,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