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48|回复: 22

读名著/《牛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1 07:3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钱绪志 于 2022-7-11 23:25 编辑



《牛虻》: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



mmexportb8f31f4f111c66112883b4aa77d81fc6_1657495885199.jpeg




    上世纪50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火热岁月。时代激荡下,有一部革命小说横空出世,像一根擎天柱,撑起了中国革命者的精神世界。1953年在中国出版后,当年发行量高达100万册,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外文小说。

    它,就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

    小说讲述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悲壮又传奇的一生。

    他生于富贵之乡,天性敏感脆弱,死里逃生后,在惨烈的现实中完成了自我成长与灵魂蜕变。

    牛虻的大半生浸润在痛苦中,却又被痛苦成全。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的滋味不好受,但熬过去,所有的伤疤终将成为我们的勋章。


痛苦,是生活的一堂必修课。


    《牛虻》的故事,从轮船巨商勃尔顿一家被警察搜查开始。彼时,意大利四分五裂,爱国青年奔走呼号。他们组成了青年意大利党,以推翻教皇统治、赶走奥地利入侵者为己任。这群年轻人游行示威,发动武装起义,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而勃尔顿家的小少爷亚瑟,就是青年意大利党的一员。

    亚瑟不仅家世显赫,他的教父还是神通广大的大主教——蒙泰尼里。

    在家族和教会的双重庇护下,无论外界多动荡,亚瑟的日子一直安安稳稳。

    18岁时,他因为心爱的姑娘琼玛加入革命党,却总显得格格不入。他天性忧郁,敏感多思,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耍少爷脾气。这天,一次小组会议上,亚瑟看见琼玛与另一个小伙子举止亲密,立刻怒不可遏,愤然离席。

    为了排解苦闷,亚瑟向并不熟识的神父卡尔狄告解,毫无戒备的他,说出了革命党不少机密。几乎一夜之间,革命党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有的四处逃窜,有的被捕入狱,还有人被当街打死。

    亚瑟被认定为组织的叛徒,他试图辩解,可是连琼玛都不再相信他,还厌恶地甩了他几个耳光。亚瑟悲痛欲绝,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又得知了另一件令人崩溃的事情。他不是勃尔顿家族的孩子,而是神父蒙泰尼里的私生子。

    生活的打击接踵而至,内心脆弱的亚瑟,根本招架不住。他心态全崩,万念俱灰,终于在一个夜晚,投湖自尽。

    少年时的亚瑟在层层保护圈中长大,一点小事,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

    他不缺金钱、地位,亦不缺呵护、关爱,唯独缺少成长最需要的捶打与历练。

尼采曾说: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从逆境中产生。勇气、担当、判断力、承受力……哪一样不是经由艰难困苦磨砺而来?

    一个人如果总在顺境中行走,累了有人扶,烦了有人哄,那他将永远得不到成长的机会。不经风雪的松柏,撑不过严冬;不经捶打的人生,扛不住打击。坦途虽然好走,但无限风光在险峰;痛苦虽然难熬,但熬过去,才是你的成人礼。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场。



    时间一晃,13年过去了,意大利政局依旧混乱,各党派势力仍在暗中较劲。

    1846年7月的一个黄昏,佛罗伦萨的一处乡间别墅里,一群革命党正在翘首企盼一个“大人物”的到来。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跛脚瘸腿的丑八怪走进来,他咧嘴一笑,脸上那条刀疤像一只蜈蚣张牙舞爪。

    他讽刺政府,咒骂叛徒,他的评论一针见血,他的各项意见都切实可行。

    只是这幅凶神恶煞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他就是名震全国的革命作家——牛虻。

    之后的日子里,牛虻撰文针砭时弊,唤醒民众;四处演讲,号召反帝反封建;甚至联合地下党偷运军火,参与游击战。

    他内心火热,行动力强,对待敌人的打击毫不腿软,对待群众的误解、排斥,也毫不介怀。

    然而,你能想象,眼前的牛虻就是13年前的“忧郁王子”亚瑟吗?

    当年,亚瑟自杀未遂,偷渡到南美。经历了十几年炼狱般的生活,最终成为了面目全非却谁也打不死的牛虻。

    他曾在智利的港口做工,被一群粗鲁的海员使唤、欺辱;他曾在赌场当杂役,被醉酒的赌徒打得遍体鳞伤;他四处流浪,去煤矿挖过煤,给探险队当过翻译,还被人骗到马戏团演过小丑……他无数次生病,又无数次死里逃生。他吃过最馊的饭菜,穿过最破的衣服,也见识过最恶毒的人。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更准确地说,岁月里的苦难,才是那把剔骨割肉的刀。

    这把刀,刺痛了牛虻的血肉之躯,但也重塑了他的铮铮铁骨。他终于脱去了幼稚的外壳,变得坚强、刚毅、百毒不侵。

    牛虻在厄运中一次次涅槃重生,等他再回组织,已经是一名成熟的革命者。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不要惧怕苦难,把一切当成历练;也不要憎恨厄运,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人生是一场修行,苦难恰恰是修行路上,托起你的那一道道山峦。

    陡峭向上的路不好走,但翻过崇山峻岭,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恣意生长。


你所受的苦,终将成全你。



    牛虻的敌人有很多,但在当时,教皇势力无疑是头号劲敌。

    在教区,牛虻一直明里暗里地搞破坏,他打算弄点军火,直接搞一场爆炸。可就在行动前夕,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个人,就是已经升任为红衣主教的蒙泰尼里——牛虻的亲生父亲。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蒙泰尼里,牛虻心中百感交集,他既无限怀念旧日情谊,又痛恨教会的所作所为。

    苦苦挣扎后,牛虻决定: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就奋战到底吧。

    然而,紧接着,意外又发生了——牛虻,被捕了。

    牢狱之灾来得猝不及防,牛虻还没弄明白哪里出了岔子,就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

    潮湿的监牢里,毒虫爬满了牛虻血淋淋的身躯,他动弹不得,只能在一阵阵蚀骨之痛中煎熬着。

    反动政府决定枪决他,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惊动了蒙泰尼里。

    显然,蒙泰尼里已经知道牛虻就是亚瑟。

    蒙泰尼里亲自为牛虻包扎伤口,用无比慈爱的语气劝说他放弃战斗,并承诺,只要牛虻脱离开革命党,他可以过上最尊贵的生活。

    牛虻愤怒地看向蒙泰尼里,内心痛苦极了。

   为自己被诱惑而愤怒,为始终得不到理解而痛苦。

    他死死盯住蒙泰尼里,说:“我的生命是用来和你们这群教士战斗的!”

    最终,牛虻还是被带去了刑场。

    行刑前,他像一堆烂肉被人拖拉着,可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牛虻忽然挺直了脊背,大声呼喊着“为国而战”的口号。

    他的声音越过监狱的高墙,传到了每一个热血青年心中,也穿透岁月的迷雾,时常在我们耳边回荡。

    小说最后,牛虻死了,他被六个刽子手用枪打成了筛子;

    但他似乎再次死而复生,化身为成千上万的后继者。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苦。

    身体疼痛是苦,孤独寂寞是苦;实现不了理想是苦,失去自由也是苦……

    生活的苦不好受,心灵的苦更难熬。

    然而,不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

    这世上没有白受的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渡我们而来。


    作者伏尼契在小说最后,公布了牛虻在狱中写下的遗书。

    其中有一句话,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牛虻说:“无论我活着,或者是死亡,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

    年少时,锦衣玉食的生活中,牛虻总是忧伤,一点风雨就能将他吹倒。反倒是走过千难万险,遍尝人间苦果后,他成了一个快乐的牛虻,吓不退,打不死。

    苦难,有时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的潜能总是在逆境中被激发,我们的心灵常常于困厄中变坚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07: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读书多,知识面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07: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虻》1953年在中国出版后,当年发行量高达100万册,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外文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08: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的滋味不好受,但熬过去,所有的伤疤终将成为我们的勋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08: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0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1 16: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虻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也是受尽了地狱般磨难的苦难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7: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7-11 07:47
您读书多,知识面宽。

谢谢寒儒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7:4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2-7-11 07:48
《牛虻》1953年在中国出版后,当年发行量高达100万册,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外文小说。

谢谢寒儒老师关注,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17:4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泉 发表于 2022-7-11 08:16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的滋味不好受,但熬过去,所有的伤疤终将成为我们的勋章。

张新泉老师,感谢您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4:44 , Processed in 0.0414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