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988|回复: 18

渊远流长的汉寿渔民文化是洞庭湖畔的一朵奇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9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朗州醉翁 于 2022-7-21 14:24 编辑

渊远流长的汉寿渔民文化是洞庭湖畔的一朵奇葩

作者:徐隆广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沅丶澧水尾闾。史称“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据《汉寿县志》记载,汉寿社会经济历以“农桑为本,网罟为业”,是典型意义上的“农十渔”模式传统农业。其渔业历史和渔民生活渊远流长,铸就了汉寿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渔民文化。

    丰富的水资源是汉寿县最大的特色资源。境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河汊沟港纵横交错。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0条,均属洞庭湖水系,其中主要支流有沅水丶澧水丶龙池河和南湖撇洪河等大小河流8条;主要湖泊有目平湖丶太白湖丶安乐湖和龙池湖等大小湖泊80多个。还有湖汊子垸120多个,大小库塘209座。全县水系发达,水域面积近90万亩,总蓄水量近20万方。汉寿县的水资源不仅丰富多彩,遍布湖区山乡,而且水质良好,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含量也很丰富,适宜鱼类繁衍生息。老百姓说:“汉寿有水就有鱼类,有鱼类就有渔民,有渔民就有渔民文化。”最大特色的水资源优势,孕育了汉寿最大特色的渔民文化!
    汉寿县渔民文化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据有文字记载,汉寿县的渔民文化,追根溯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出现。中国第一本养鱼文献——春秋未期曾在汉寿县逗留过的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他在其所著《养鱼经》中就曾记载过汉寿甲鱼养殖的历史:“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者鳖也。”并最早提出了鱼鳖混养的理论和方法。另据春秋战国名著《孟子》记载:“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由此可见,汉寿县渔民文化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比屈原文化或沧浪文化还要早。其代表人物范蠡虽然比不上屈原“世界文化名人”之冠,但也在汉寿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故事和美名。
    在汉寿渔民文化史上,屈原在古沧浪今沧港之水呤唱的“渔歌互答”已成为了汉寿渔民文化的千古绝唱!
史载东汉时期,就出现了鱼鳖混养的池塘农田模型:“塘田塑有螺蛳2只,蛙3只,鳖3只,草鱼3条,鲫鱼3条。”
这种养殖模式,被讲究经世致用的汉寿渔民传承下来,创造出了水产养殖领域里的诸多现代化模式。这说明了古老的汉寿渔民文化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汉寿渔民文化不仅底蕴丰厚,而且精彩纷呈,是当今湖湘文化或湘楚文化中一朵熠熠生辉的奇葩!在汉寿县境随处绽放!
    渔市码头热闹非凡。在蒋家嘴丶岩汪湖和坡头以及内陆许多专业渔场,已成为渔业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其
热闹繁华景象,电视剧《莲妹》在坡头拍摄曾给全国人民留下了美好印象!如今的鲜鱼码头、龟鳖码头、小龙虾码头,玉臂藕码头,在全县比比皆是。一年四季,商贾云集,货车往返,人声呐喊,你呼我应,呈现一片繁忙的文化景象!

    民间艺术繁花似锦。县境流传千年的地花鼓、三棒鼓、渔鼓简、蚌壳舞、莲花闹、打花棍、玩龙灯等等,逢年过节,到处演出,无不与渔民心心相印,息息相联!酉港镇民间艺人郝世政(又名郝麻子)的渔鼓筒,曾打遍湖南、湖北水网湖区,深受广大渔民喜闻乐见!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以县汉剧团为旗手的城乡各种歌舞团丶演出队,常年活跃在乡村丶社区,从传统汉剧《打渔杀家》,到现代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反映渔民生活的文艺演出从未缺席,而且精彩纷呈。汉寿县汉剧团创作表演的常德汉剧《春柳湖》,曾在省市汇演中曾荣获大奖。汉寿县文化馆演出的渔鼓《过关》荣获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星奖”金奖和“全国鼓书学术邀请赛”金奖。
    群众文化多彩多姿。由屈原文化衍生出来的“龙舟文化”,是汉寿县最具群众性的渔民文化代表,根深蒂固,世代相传,也是“汉寿精神”“汉寿文化”之根蒂所在。龙舟竞渡已成为汉寿县以渔民为主体的千年传统和民间节日!那鼓声响起,摇旗呐喊,奋楫击水,万众欢腾的动人场景,胜似湖区人民的盛大节日!罐头嘴镇的龙舟曾在全国性传统龙舟大赛中独占鳌头!
    文艺创作成果显赫。以渔民生产生活为题材的文艺创作,通过诗歌丶散文丶小说丶曲艺及民俗文学等众多艺术形式创作的渔民文化作品,出类拔萃,成果显赫。军旅作家兼记者聂晓甫创作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鹊尾船》和长篇纪实报告文学《中国甲鱼之乡纪实》,都是直接反映渔民生活的代表作品。尤其是汉寿籍著名作家杨远新与妻子陈双娥丶儿子杨一萌组合的被誉为“湖南第一创作家庭”,联袂接力,花费50年心血,现已成功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柳湖》共四部,240万字,并由中国权威性作家出版社一次性出版发行。其主题是:为八百里洞庭立传,替数千万渔民代言,已成为新时代汉寿渔民文化的标杆和丰碑!也可说是新时代汉寿渔民文化的文学大师和文学高峰!
    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汉寿县渔民文化在延续,在传承,在以浓墨重彩抒写习近平新时代“的绚丽篇章,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梦”的涅槃再现!

    (作者于2022年7月14日草)



微信图片_20220719092510.png


作者徐隆广近照


    作者简介徐隆广,昵称朗州醉翁,湖南汉寿人,1939年12月26日出生于汉寿县沧港镇,1962年8月毕业于湖南师大(原师院)中文系本科。当年参加工作,先从教,后从政,长期从事“三农”调研工作和项目工程咨询。在中央和省市发表各类文章500多篇,1200多万字,主要论文在国内外荣获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54次,其中两篇论文分别在美国和香港荣获世界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退休后受聘于常德市发改委,编制国家重点项目500多个,其中6个项目荣获湖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三等奖。已结集出版《绿野拾零》《我的日志》,主编出版《铁骨丹心帅孟奇》,近100万字。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评选为首届“湖南省党政机关先进秘书工作者”,荣获省、市、县各种表彰和奖励40多次,并被湖南省老科协评定为高级经济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聘为终身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0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渊远流长的汉寿渔民文化是洞庭湖畔的一朵奇葩——作者考察有据,述说清晰。读帖受益匪浅!谢谢整理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1:5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渊远流长的渔民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9 11:5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7:0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秘书长兼副会长龙阳呈祥先生在第一时间为转发此文!
感谢你的热情,真诚!
感谢你的支持,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7:0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论坛元老史开均丶舒中一的热情点赞!
天气炎热,顺致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7: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民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命题,但也是新时代值得探索和传承的文化议题。
愿与老领导丶老专家丶老网友一起去挖掘,去阐发,让渔民文化绽放光华,普照华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0 07: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寻千年渔事,重现水乡风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0 07:2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寻千年渔事,展现洞庭风情。
感谢光新先生的点评,画龙点睛,一语破的!如诗如画,如梦初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2:43 , Processed in 0.0369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