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5|回复: 5

胡勇:十块“光洋”的团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 14: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2-9-2 14:49 编辑

十块“光洋”的团聚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汉寿县崔家桥镇老干部网宣协会  胡勇


    “红鸟儿绿鸟儿满屋飞,无娘女儿好吃亏,堂屋梳头哥哥嫌,厨房梳头嫂嫂嫌,哥哥嫂嫂你莫嫌,屋后杉树十八根,你打好嫁妆我动身——嫂嫂送我十五里,问我几时回娘家,铁树开花我就回,哥哥送我二十里,哥哥问我几时回,牯牛生儿,鸡公生蛋,岩磙长菌,扁担生根,江水倒流——我就回娘家----”     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经常聚在一起,一边跳舞一边唱着这一首古老的童谣。它是村里一位70多岁的爷爷教我们的,他叫胡嗣贵,按辈分我们喊贵爷。
    学会了歌谣,后来贵爷给我们讲了有关童谣的故事:“这歌儿讲的是古时候一对哥嫂刻薄妹妹导致结冤结仇的故事。也许是因为天灾人祸,大概到了“丰收之年虽外人亦得济食,饥谨之年虽父兄不得相让”的地步了。嫂子用了加倍的菜叶也填不饱家人空空的肚皮,就只想把许配了人家的妹妹早点嫁出去,减少家里的吃口。后来这个妹妹嫁给了天津码头一个船把式”。
    “后来回来了么?”我们问。
    “回来了过一次,也是造孽呀,妹妹的男的行船走水,听说水性最好,也许是命运不堪,两年不到,她男的一次放排过险滩时,一字长蛇的木排被礁石卡住了,他仗着好水性前去除险,结果被排木击中,淹死了。
    “小外甥当时只有一岁多,小姑子就回到娘家想熬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家家都穷,一下子添人进口的,嫂子对小姑子百般刁难,小姑子受尽了白眼,终于负气出走,发誓永不回娘家了。后人据此口头创作了这首歌儿。”   
    儿时我们只是把它当歌儿唱,觉得合着这个歌儿跳舞最有节奏感,并不理解其中的痛楚,长大后方知其中的苦难。本是同根生,都是苦命人,哥嫂为什么这样绝情,小姑子又为什么发这样的毒誓呢?
  童年无忌啊!我们学会了童谣,几年之间玩耍时就常常结伴唱起来,特别是当着贵爷时唱得更欢,似乎是为了报答贵爷的教导之恩。
  “哎---------”贵爷听后往往长长的叹气,然后痴呆呆的望着远方,一言不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当时贵爷已是孤独一人。
    “为什么贵爷听我们唱歌反而唉声叹气呢?”
    一次我问我奶奶。我奶奶是当时我们村里的“文化人”。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家里送我我舅爷爷读书读到高小,每天背文章,舅爷爷还没有背熟,我奶奶早背熟了,她没有进过学堂门,却熟背了高小所有的国文课,后来又自己涂画,还学会了写字。
    见我提问,奶奶就告诉了我:“贵爷不贵”,是个苦人啦!他年轻的时候是俺乡里出了名的唱山歌的高手,哪一天贵爷高兴了,唱的山歌会响到云里去了,像春天里的风筝,还一抖一抖的,你秋妹奶奶----贵爷的老婆,当年就是因为喜欢他的山歌才嫁给他的。
    你贵爷家本来有八口人:他娘死得早,父亲“青老倌”是个“样人”-----么得事都不会做,又多病,活着只是数日历。贵爷有三个哥哥,都没有成家,大哥满缸,你喊缸爷,二哥满仓,你喊仓爷,小的排行老三,得了个外号叫“胡家仨儿”,妹妹满枝,你喊满姑奶奶,嫁到隔壁村,两年后你贵爷有了一个儿子叫有财。
    你贵爷年轻的时候是个薅(hao)脑(厉害)船夫,如果是一张小船,他拿一根竹竿能把个船伐得在水上飞。他农闲时一刻也没闲着,跑跑运输,打打零工,样样都干,总想多弄几个零钱,养活家人,这样的人家,劳力又多,本应该能把日子过下去。谁晓得那年家乡出怪事,早春旱,土地裂成了乌龟壳,插下的稻苗蔫在田里,眼看要绝收,为了给家里人多留下一口救命粮,贵爷就对家里人说,‘我要外去闯大码头,或许到大码头能多弄一点钱,俺活人不能被尿逼死’-----家里人没一个同意。他冒着胆子硬是把他的木帆船划到了长江沿岸码头,揽运输,做“麦客”、“割稻客”。
    旧中国,三天有两天打战,张大王杀李大王,李大王杀陈大王,到处兵慌马乱的,草比庄稼多,乌鸦比活人声音大,哪里有多少事做?实在没事做就在当地拾遗漏的油菜、稻穗,豌豆、黄豆、麦子、棉花,捡来后就用一床晒垫铺在河滩晒干,准备集满一船粮食,弄几个整钱再回家。
    贵爷离家一年多,回来时像一块烟熏后晒干的腊肉。他不知家里情况,更不知家乡那年旱灾过后又发水灾,真是把人往死里逼呀。村里人连你妈和我都吃过树叶,辣椒叶,芋麻叶,竟然还有人吃“观音土”---最后撑死啦。
    贵爷外出一年多杳无音讯,后来日本佬又打进了中国,日本佬的飞机在天上嗷嗷叫,杀人放火坏事干尽,家里人以为贵爷早死了。缸爷、仓爷眼看全家都会饿死,这时乡公所来了一支“国军”招兵买马,官爷说:当兵的,饭管够,每个人给5个光洋(银元)。
    缸爷、仓爷就要报名,“青老倌”这次不数日历了,他说:“去不得,我听说过国军的传闻。”
    “您总不能让我们五尺男儿也去讨米吧,以后我们怎么活,我们斗大的字又不认识一个,不过是去避避灾,灾一过我们就偷偷跑回来,再说就是打死了,跟饿死有什么两样呢?”当晚他俩就把自己卖了,眼里噙满泪水,把10个光洋递给父亲,当晚就跟部队开拔了----几十年都没有回来。”
    在乡里有点小偷手脚(主要是吃的东西)的“胡家仨儿”不知从哪里听说湖北地广人稀,就跑到了湖北。
    贵爷的父亲“青老倌”眼看着儿女们一个个离开,又急又病又饿,死啦。临死前把10块卖命的光洋留给了秋妹,要她看好这个家。
    秋妹奶奶一人持家有多难啦!这时出嫁了的满枝姑奶奶家里又遭了大难,她的丈夫因为饿疯了,居然偷了地主家的粮食,被抓去坐了大牢。
    实在活不下去了,满姑奶奶就来到娘家,本想和嫂子相依为命,结果姑嫂待在一起几个月,也发生了童谣中姑嫂类似的矛盾。又无米下锅,家里人死的死,走的走,没有活路,满姑奶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含泪悄悄地去了外乡,再也没有回来。
    又过了一个月,秋妹奶奶也撑不住了,她把光洋埋好——她觉得这个卖命钱她不能拿,带着儿子有财讨米到了湖北当阳,鬼使神差又把儿子有财给弄丢了。后来秋妹听说贵爷没死,来过一封信,告诉光洋埋的地方,觉得无颜面对丈夫,后不知所终。
    当贵爷一年多后载着满船粮食回家时,什么都没有了,一个好好的家就没了---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更遇打头风啊,土地还是地主的,爷爷就是地主的长工,那时代,叫人怎么活-----。
    停了好久,奶奶说:“我九岁的时候也讨过米,离乡时梨花吐清,回乡时黄梨灿灿,你不知道我回到家乡有多喜悦, ----
    “你贵爷后来偶尔也唱山歌,但是歌里带了哭腔,他一唱起来全村人都叹气。你贵爷唱的是远古的歌儿,说的是自己的心事呀,一唱起就满脸泪珠”------
    直到解放后农民翻了身,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但还是比较穷困的。1980年我读小学一年级,懂得一点事了,掺杂粮勉强能吃饱。那年年底“胡家仨儿”从湖北回来了,因为我奶奶爷爷特别和善,他在我家住了5天,来的时候穿的新衣服连扣子都没有钉。家乡人见面后笑着问他:“老仨,衣服不是偷来的吧?”老仨听了又羞又气,从此再没有回来过。
    1982年我读小学三年级,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完全能吃饱饭了,大陆与台湾开始有人员往来,缸爷通过国家平台找回家里来了。原来他在一场抗日会战后侥幸活了下来,后来被国民党军官要挟逃到台湾。两兄弟白头发抱着白头发哭诉了整整一天,讲述离别的遭遇,共食共寝十天。家里特意为他购买的新铺盖他不用,就盖弟弟常用的烂铺盖,两兄弟头挨头睡了十天。第九天,贵爷派人挖出秋妹埋的10块卖命光洋,把5块递给缸爷,缸爷只拿了二块以作纪念,交代另外8块留着将来平均分给仓爷、贵爷、满枝、秋妹------等海峡填平了------大家到齐了,接全村人一起聚。
    十天后缸爷回了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只是偶尔寄点钱来。那时我们家乡还没有通电,通公路,厕所还是用的粪缸,当时内地和台湾的经济差距可能还是比较大的,缸爷回来不习惯。
    仓爷至今没有消息----。
    1986年我读小学六年级了,我们村终于开始通电了,简易路也通了,此时贵爷已经卧病两年,贵爷要求村里第一个给他安电。他说:“看着电灯,死了都值了。”
    接通电源后的几个月里,贵爷的话多得像燃放的鞭炮,还常常拿出藏在石灰坛里的花根糖给我们这一群小家伙吃。他常常高兴地对我们说:“娃娃,童谣中的姑姑应该回来了呢!你看铁树开花了——电杆上安的瓷葫芦就是,牯牛生儿了——田里的铁牛就是,公鸡生蛋了——就是飞机给下面投运东西啦,岩磙长菌了——农家打稻谷用了脱粒机,岩磙再不用了,不就长菌啦,扁担生根了——运输都用拖拉机、货车了,很少用扁担了,水倒流了——大家用抽水机抽水,且不是水倒流了吗?这些都实现了,你们看,姑姑是不是应该回来了?”隔几天贵爷又更加肯定的对我们唠叨同样的话。
    当时我们只是小孩,听了贵爷的话,把头点得像啄木鸟啄木,异口同声地说“----那是的----那是的----”我们其实更在乎贵爷的花根糖,哪里懂得老爷爷过去的艰辛和今天的喜悦。
    1986年11月,幸福花儿朵朵开,全村人谁也没有想到,贵爷丢失的儿子有财回来了。原来他当年丢失后到处找妈妈,又来到河边,结果误上了去秭归的船,后来被一对无儿无女的老渔民捡到了,收为义子,成年后娶妻生子。老渔民临终告知了真相——贵爷见到儿子后喜得作梦也笑出声来,一个月后贵爷因病含笑离世,死前把两块光洋留给了有财。
    如今想来,贵爷的身世不正是从旧中国走来的老一代中国农民的写照吗?
  往事越千年,威武挥鞭。1949年—1978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时代的艰难跋涉。百年奋斗,才有了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美好愿景。
    有人说,八十年代,中国到处布满脚手架,如今,桥梁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钻山跨海,小车成了代步的工具,青山绿水,屋舍俨然如画,方便的快递让人们三天能吃到千里之外的特产,扶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
    到去年止,我的家乡汉寿县崔家桥镇毓德铺社区,人口仅有一万七千左右,就修了三处150多套安置房,看到曾经饱经沧桑的孤寡老人和特贫人员住在安置房安享晚年,“两不愁,三保障”,我是多么感动。假如贵爷能活到今天,那该多好呀!----
    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对于相对贫困地区、特困群体扶持的力度。再看家乡大的建设,巴掌大个地方,居然有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高速铁路通过,家家户户都是别墅洋楼,庭院里花草掩映----
    亲人们,你们离开时贫瘠荒凉的小山村已无处可寻,而我们家乡的变化仅仅是中国千万个农村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这一切的一切,哪一个不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得来的?
    贵爷们那些过去的悲催故事和童谣里的凄惨结局将永远成为了历史。
    当社会主义的大家都好了,我们才真真好了。这样时代我们怎会不珍惜,为了美好的愿景我们怎能不努力。
姑姑,归来吧!
    旧社会漂泊异乡,离乡背井的亲人们,归来吧!
    接你回娘家,全村人都等着十块光洋的团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 14:3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 15:0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 15:2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文章对人物刻画可说是身形兼备。为美文点赞,为胡勇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 16: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 17:1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缸爷如果现在回到家乡,大开眼界了,舍不得回台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2 06:22 , Processed in 0.0371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