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36|回复: 20

夏应运(文章)《道德经》新解之五十一(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2 0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9-12 08:35 编辑

《道德经》新解之五十一(连载)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作为学习,求知的欲望和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作为修道,欲望和贪求是越来越少的。少之又少,以至于没有狭隘的、自私的心态,进而身心的空无与道的空无本性相合,达到无为的状态。道的空无本性可化生承载万物,那么修道者的状态及信息与道相同也在宇宙万物之中,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得到天下是以道的空无本性,承载于天下,顺其自然规律,无为处之,不干扰社会自然发展,如果以事端干扰社会的自然发展,是不会得到天下的。
【新解】
       本节文字是《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章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修道者层次越深,贪得的欲望就越少,直至达到无为的状态。
   文章开篇将“为学”与“为道”进行了比较论证,得出了求学的欲望和知识成正比例增加,而修道与贪欲则是成反比例的。修道就是要逐渐舍去贪求和欲望,这是修道的心法,也是修道的工具。所以修道层次越深,贪欲就越少,最后越来越少,直至达到没有狭隘、自私的心态,心胸越来越宽阔,就能以无限宽广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宇宙大自然与各个空间,以宽广的心胸,以及无穷无尽的身体信息与道的能量信息相合,这样无限性的相合,以至于化为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这就是无为状态。
   与道无穷无尽的相合,虽化为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但这非空之空的空无状态中却是含有万物的,是不显性质的非空,具有朴的特性。它可以进入万物之中,是运化与组成万物的其小无内的积微物质,所以称之谓“无为而无不为”。
       本章告诉人们:在处于合于道的非空之空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运化万物、承载万物、掌握万物。如果想要得到并管理天下,就要将顺天道而行的自然规律运用在社会中,引导社会回归淳朴自然,使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顺应天道自然,经常挑起事端,使百姓不得安生,则坐不稳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会很快被推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08: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0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学习,求知的欲望和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作为修道,欲望和贪求是越来越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09:0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夏老师佳帖美文,分享点赞其佳帖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1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15: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精神层面来讲,是这个道理,但在纷繁冗杂的物质世界里,能有几人做得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22:1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7: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2-9-12 22:10
读文明理,点赞佳作!

谢谢杨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2-9-12 15:37
作为精神层面来讲,是这个道理,但在纷繁冗杂的物质世界里,能有几人做得到呢?

谢谢邱会长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2-9-12 10:47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陈老师多次临帖鼓励,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7:15 , Processed in 0.0364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