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黄南林 于 2022-10-5 21:25 编辑
慈善痴--胡绍荣
( 连载 11)
拓展公益事业经济渠道
1988年6月,傅绍荣因为儿子顶班退休了,张兰英因为胃出血一直未好,也从车间退了下来,到传达室去上班了,比之前轻松了许多。此时,两个孩子也都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傅绍柴似乎没有其他事了。按照其他人的人生规划,退休后,正好出去走走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在家种种花,种种草,打打太极拳,过过清闲的退休日子。但傅绍荣不这么想,他反而认为退休后恰好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开展公益事业了。因为,在他心里,终究放不下那些孤寡老人,而那些孤寡老人也同样离不开他。
退休后,傅绍荣的工资少了许多,加上那年养猪市场波动较大,收入也不稳定起来。为了将公益事业坚持下去,傅绍荣思虑再三,决定凭着自己多年的钳工技术开一家门店,专卖迅达燃气灶。有了目标就开始行动,他先是对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胸有成竹后,就在后湖路三完小(原二完小)旁租了间小门店,进了一批货,便开门做起了买卖。初涉商海,傅绍荣充满了无限期望。但由于缺乏经验,门店打开后好些天都不开张。像一颗石子丢进了棉花堆。还没出门就走进了死胡同,傅绍荣陷入焦虑之中。但他没有就此打退堂鼓,而是深思熟虑后,重新深入市场了解行情,苦苦思索经营之道。他觉得像自己一无人脉二无经济后盾的人,要想立足商海,只能开辟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出来。除了诚信、质量等信誉保证,还得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这样一想,傅绍荣就又想到自己多年的钳工技术,心里顿时如被什么撞开一样豁然开朗起来。于是,他将门店原先的招牌换下来,请人重新写了个“津市市液化气具维修销售中心”招牌挂上去,开启了集销售与维修为一体的商业之路。牌子挂出去不久,第一笔生意就上门了。这是一个年轻人。他面无表情地将一个迅达燃气灶往傅绍荣面前一放,说,师傅,这个好久能修好?傅绍荣不敢怠慢,他边热情地招呼年轻人坐下,边检查燃气灶内部原因。等原因检查出来,不由心里一沉:这燃气灶显然已维修多次,根本失去再修理的意义了。这年轻人一脸不屑,明显是来给他出难题的。如果拒修,这以后的生意怕是愈发难做了。不过危机中有转机,这个燃气灶别人修不好,但凭着自己多年的维修技术倒是可以试一试手气。这样一想,他便抬起头对年轻人说,你明天来吧。年轻人大概没有料到傅绍荣会接受这个已经死去的燃气灶,眼里微微闪过一丝惊讶,但他什么也没说,便带着疑惑的表情走了。为了不让年轻人太小瞧自己,那天晚上,傅绍荣将燃气灶全部拆解开来,仔细查找,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对应,反反复复研究,叮叮当当修了一夜,快天亮时,终于修好了。他擦去额头的汗水,看着逐渐亮开的天空,疲倦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年轻人准时来了。看到修好的燃气灶,他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说:“我已经找了好多维修点,都说修不好了。见您这儿新开张就想来碰碰运气,没想到真修好了啊!了不起!了不起!”年轻人拿着燃气灶高高兴兴地走了。不久,又有一些人拿着其他维修店不接修、没有多少修理价值的坏热水器、燃气灶到他这里,都被傅绍荣修好了。从此,傅绍荣精湛的维修技术就在周围传开了。人们从试探到信任,再到介绍亲戚朋友来,小小的门店终于正常运转了起来,并很快在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但傅绍荣很快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当时维修市场比较混乱,许多顾客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经常出现花钱买气受的局面。为了规避维修市场的这些弊端,于是,他拿着自己的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前往一些热水器生产厂家进行对接,争取厂家的信任,不仅使自己的门店成为了那些生产厂家的特约维修站,还为自己门店争得了“杀猪回帐”的优厚待遇:即东西卖出去后再结账。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店,支撑着傅绍荣走过38年的慈善公益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