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应运 于 2022-10-10 06:38 编辑
《道德经》新解之五十八(连载)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1、牝牡,阴阳、雌雄的意思。 2、朘作,生殖器勃起的意思。 【译文】 顺应天道内涵深厚的人,就好比刚生出的婴儿。有毒刺的虫不会用毒针扎他,凶猛的野兽不会用爪子扑抓他,凶恶的大鸟不会搏击他。婴儿的骨质很柔软,但是小手却可以紧紧的抓牢,不知道男女阴阳交合的事情,但小男孩的生殖器却可以常勃起,这就是精气充足的表现。一整天都哭,而声音不会沙哑,这就是身体阴阳相合的表现。知道相合的表现了,就明白了这是宇宙自然规律的常态现象,知道常态现象了,就明白了自然规律运化的本原。以明白常态、知道相合,并本着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运用在自我生命有益运化之中,这就会使生命合于道而吉祥如意。但如果过分追求这种状态,就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也即道的虚空本质特性,那么,就用虚空的无为变为有形的有为,不断的贪求,有为就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强大的事物,最终一定走向衰老,这就不符合于道了,不符合于道,很快就会灭亡了。 【新解】 本节文字是《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修道者的状态以及层次。修道很深的人,能返璞归真,回归于道的无极状态。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是一张白纸,没有恩怨情仇,没有了现实因果报应。这种状态 ,就是与道相合的常态,也就是自然运化规律的本原。知道了这些,常此以往,修为就会越来越深,层次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修行中,不能强行追求这种状态,这个状态是自然修成的。如果强求,就会适得其反,违背了道的空无本性。 违背了道的无,就会产生有,就会产生贪念的能量,会心神不安,越来越贪,结果不但不能与道相合,而且将会脱离修道的轨道,最后使之修道失败,与道缘尽。走向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