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明道的人,是不随意言道的。在社会上到处讲自己得道、有道、成道了的人是不真正明白道的。塞住关窍,不闻世俗流言诽语,以免扰乱心神。闭住门户,不受世俗利欲诱惑,免起贪妄之心,妄动劳形。磨灭它的税利,解开它的纷乱,它的各种光混合在一起,它各种细微的事物混元在一起。这就是所有事物自然规律运化本原是相同的。所以在道中没有亲,没有疏;没有利,没有害;没有贵,没有贱。这种道的本原状态,对于万物来讲,就是天下最可贵的。 【新解】 这节文字是《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内容。本章阐述了修道者不要被外面那些夸夸其谈的假修道者所迷惑。不要追求好奇的术数,神秘的现象,不要想利用这些所谓的特殊能力获得利益。 修道是行为和状态上的,并不是用语言表达的。古修道者讲:“圣人行不言之教,说之错之”。道的内在是无为的,不可言传,只能意会。因此,真正懂得道的人是不会随意言道的。那些夸夸其谈言道的人,他们根本不懂道。道不是可以随便传播的,叫人入教,也谓普度众生,当然很多教派是好的,有益于社会,他们改善了并促进了社会的良好风气。但是道家做法则与他教有别,别人主动来求道,还要看人家是不是可以修道,要经过很多时间考验和观察,才决定教与不教。 真正的修道者,并不参与世间那些影响心态的,耗费精气的繁杂事务,所做的是不闻流言诽语,不受利欲诱惑,不起妄心,不起贪心,安心修道。持之以衡的保持这样的状态 ,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回归于道的本原。在这种境界中,一切事物混元在一起,所以没有亲疏、利害、贵贱,这种没有分别的混元境界状态,是最可贵的。修道者能修为到这种境界,与之相和,也是天下间最可贵的。这也是修道者至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