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就想写一篇津市“望江楼”的文章。由于我一直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静下来,故一直没有动笔。现我已退休,静下心来尝试写这篇文章,贻笑方家——
我于上个世纪的1973年,下放农村后回城参加工作,来到津市市“望江楼”,跟师傅学习3年油案,后从事“望江楼”的采买工作5年。対津市“望江楼”情有独钟,不能忘怀。3年中,有师傅:潘永顺、周志生、向麦生、蒋云廷、邹云鹏和师兄师姐:覃道文、田万贵、石佳芬、刘学英、曾庆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学到了不少本领,这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多的益用。今天,我用亲身的体验与感情,写这篇关于“望江楼”的文章。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津市市地处湘北,依澧水而生,傍津设市而得名;历史上是一座知名的码头商埠城市,她位于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境,为鱼米之乡,素有九澧门户、“小南京”之称。津市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解放前,外省、本省、迁往津市的人们有很多,有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共有13省移民。这些省在津市建有会馆,又称“宫”,津市有“九宫十八庙”之说)……长沙市、浏阳市、湘潭市、邵阳市、湘乡市,湘西等地人迁往津市居住。他们大多是从事做生意、开店铺为主。江西人做药材生意的多,湘西人做山货,桐油的多。湖北、四川、湘潭、长沙、浏阳这些地方人开餐馆为生的很多,所以津市餐饮行业发展很快。解放前有株洲、湘潭、浏阳人在津市开的企园酒家;长沙人在津市开的长沙酒楼等等五花八门的餐饮业。1949年津市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了地方国营津市饮食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