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18|回复: 12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8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3-8 16:43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二)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概述》

(一)

【谭远辉】



       关山南横脉来远,澧水东曲泽流长。
       澧水自出,循武陵山款款而来,环山绕石,过滩陟险,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吟浅唱,在携手茹、温、溇、渫、黄、道、涔、澹八条支流之后,来到武陵山脉东端的关山北麓。在这里打了一个盹,然后由关山东侧急转南下,直奔潇湘之渊--洞庭湖。
       曾几何时,造物主一不留神,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手中滑落,堕入澧水尾闾左岸的河曲地带。滚了一身泥土,静静地躺在那儿,灰头土脸,黯淡无光,起初并不被人看好。
       在澧水右岸的虎爪山,我们发现了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留下的打制石器;在李家铺的苗儿岗、西湖渔场罗家台、涔澹农场青龙嘴、保河堤铜盆范家嘴等地,有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居住过的遗址;在涔澹农场竹田湖、白衣乡的珠沫湾、渡口翊武中学乃至护市村的肖唐家台,有商周时期的遗址和墓葬;楚汉至六朝时期的遗存也多分布在澧水南岸的王府山至毛里湖、渡口一带以及北面的涔澹农场。总之,这些古代遗存都围绕在现津市城区的周围,隋唐以前城区范围似乎鸿蒙未开。
       经过若许沧桑轮回,星移斗转,枉入红尘的这颗明珠栉风沐雨,经磨历劫,身上的尘渐渐褪去,在阳光的照耀下,始折射出熠熠的光辉,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于是便有好事者给这颗明珠赋予了一个雅致的名号:津市。
         一、杨柳依稀古渡头
         津市究竟从何时得名,其寓意若何,炎宋以往,史帙阙如。顾名思义,“津”者,渡也;“市”者,贸易之区也。则“津市”应是兴起于渡口码头边的集市。在唐诗中即见含有“津市”二字的诗句,分别为钱起的《送武进韦明府》和李郢的《送李判官》,或曰这是津市地名的最早见证。但经考证认为,此“津市”并不是作为地名的双音节词,所记述的地点也与我们津市不搭界。
       固然,在唐代津市这个地方是存在的,但当时不叫“津市”,而叫“澹津”。“澹津”一名出现于戎昱为澧州刺史李泌所作《澧州新城颂》,内有“澹津之墟尚在,天门之垒可辨”语。该《颂》作于唐中叶的建中二年(781),“新城”即为今新洲,在唐代为州城。“天门”即天门郡,是澧州的前身,而“澹津之墟”即为“澹津这个集镇”。这个“澹津”除了津市别无所指。甚至到了清代“澹津”还作为津市的别名偶有出现。龚之茗《延光书院记》中有:“今上御极之六年,清河汤钧右先生以宇内名硕来守是邦……且构(延光)书院于澹津。”延光书院在津市,“澹津”即指津市。如此,津市在唐代应该称“澹津”。原先由大码头往北的街道名为“澹津路”,人们感觉有些奇怪,其实这正是津市古名的传承。津市许多街道的原名都随时代的变迁而改了新名如衙署街改生产街,关庙街改建设街等,唯有“澹津路”不变,冥冥之中留住的是津市的根。只是现在向北移到了蔡家河。
     “澹津”何以得名?“澹”应即澹水。“津”即渡口,故澹津应是处于澹水渡口边的集镇现在澹水是从津市东边汇入澧水,在古代应是在津市的西侧汇入澧水,考古发现,在护市的肖唐家台(俗称“实屁股”)就发现有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故此津市初名“澹津”。时光花苒,陵谷沧桑。澹水改道,从津市的北面绕到了东边,不再穿过城区,再称“澹津”已不合适于是就成了“津市”。然而“澹津”一名并未消亡,而是向北移到了近郊,即今随澹水迤逦的澹津社区。
      “澹津”何时易名“津市”不甚了然,真正具有地名意义的“津市”首先见于元代宋装写的一篇题为《津市留题》的诗。诗曰:“烟霏空翠瞰芳洲,杨柳依稀古渡头。斜日扬鞭倦行役自惭不及贾胡留。”
        宋襞(1294-1346),字显夫,泰定元年(1324)进士。壮岁曾游朗、澧、湖、湘。其在《寄题涔河石桥》诗的小序中曰:“河在澧州北四十里……予自延祐以来,凡八过其上,慨念行役之苦,为之惘然。”八次从涔河桥上经过,可见宋襞往来澧州很频繁。宋襞到津市大约在至大至延祐间(1308-1320 )。如此,“津市”得名至少已有 700 多年。
       继后,何景明所作《津市打鱼歌》写尽了津市的繁荣富庶。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髻斫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邻家思妇清晨走买得兰江一双鲤。筛筛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呼童放鲤敝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宋襞与何景明都是用诗的语言状写吟咏津市的旖旎风光、物产富庶和宜居环境。万历间公安派文学家袁中道则以散文的形式对津市做了比较具体的表述:
     “从涔澧交会之处,西上十余里,有千家之聚,名曰津市。对岸为彰观山,道书四十四福地,宋明道中黄、范二仙飞升处也。”(《澧游记》)
     “千家之聚”只是一个概数,但在袁中道眼里,应该是一个较大的集镇了。
       在袁中道的作品中还有多处关于津市发达的船舶工业的记载:
     “津市新舟成,将游吴越,值虎渡涸,不得出。”(《泊梦溪记》)
     “还公安,念津市所治新舟下吴越尚未完,恐造作不中程,自往视之。”
     “东下舟已成,至村中,予登舟,泊于孟溪。舟中可坐十余人,外用六桨,坚而迅速。”
     “初予自当阳登舟,泛舟中,望九子诸山极秀冶,无风涛之怖。若得一舟可以涉浅者游其间,且抵高安、阳平诸山中,如泛千叶莲花中,可以毕此生矣。是日,遂遣人往津市,造一鸬鹚舟。(《游居柿录》)
       袁中道泛舟云游,多选择在津市造船,津市所造船“坚而迅速”。津市作为港口城市和渔村,船舶是交通、运输和渔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津市的造船工业应运而生。无论是峨峨大船,还是舴艋小船,乃至鸬鹚舟,都展现出精湛的工艺。
       随着津市商业的繁荣,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意人定居津市,这其中不乏能工巧匠和有经济头脑、聪明才智之人,他们带动了津市各行各业的发展,纺织业、手工业、饮食业,以及造船、造纸、糕点、烟草等产业都优于其他地方而驰名域内。津市产青布还曾被列为贡品。
     “青布,津市为多。”(隆庆《岳州府志·食货考·贡》)
       元明两朝,津市的商贸和轻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待续。

n.sinaimg.jpeg



c75c10385343fbf22206408ab07eca8065388f75.jpg



1000-9.jpeg



1000-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8 12:3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8 16: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8 18:5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8 2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0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应是兴起于渡口码头边的集市,历史重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0:0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若水 发表于 2022-12-18 12:34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会长林主席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0:0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2-12-18 16:41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史局长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0:0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黄南林 发表于 2022-12-18 18:56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谢谢黄庭长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20:1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海 发表于 2022-12-18 20:40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周末快乐!

谢谢汪院长老师的关注支持与鼓励!向您问候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02:31 , Processed in 0.0465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