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48|回复: 11

你知道缓和医疗是什么吗[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5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1592453061 于 2016-11-15 09:33 编辑

转载腾讯网,第3709期 2016-11-132亿老人:146家缓和医疗机构,老龄化的中国等不起[url=][/url]奚应红  

是小溪不是大海




1171

导语
缓和医疗,是指将死亡视为生命的自然过程,对生命期有限的人(年迈的老人和患癌的病人),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而是用系统的方法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段时光。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目前我国仅有146家机构开展缓和医疗,而与此相对的是,截止2014年,我国已经有2亿多老年人,缓和医疗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早在20世纪80年代,缓和医疗的概念就已经进入中国,可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理念先行,而行动依然远远落在后面呢?

要点速读
  • 1
    [url=]缓和医疗不鼓励过度医疗。对病人及其家属,乃至主治医生来说,实行缓和医疗会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宁。[/url]
  • 2
    [url=]缓和医疗在中国大陆发展不畅不在观念保守,而是公立医院缺乏利益动机。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责任。[/url]
  • 3
    [url=]面对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刻不容缓。[/url]



缓和医疗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贵族医疗,而是不提倡过度医疗,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抚慰

虽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但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缓和医疗的确切含义。

有人直接把它等同于放弃治疗或者“安乐死”。不对。与“下猛药”续命的治疗方式不同,缓和治疗是一种轻柔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让他安然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还有人认为缓和医疗是贵族医疗,需要花费很多钱,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这个理解也不对。其实,与普通医院或ICU病房相比,缓和医疗所花的费用要少的多。根据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周大力的说法,“一个进入生命末期的病人,如果进入普通医院或ICU病房,平均费用是一万五,进入缓和医疗病房人均费用五千。”缓和医疗的费用只是平常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


缓和医疗倡导的是不要过度医疗,不要把医疗资源“浪费”在处于生命末期的病人身上。据统计,一个人一生中80%的医疗费用用在他的生命末期,而这80%的费用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事实上,不仅能够节约医疗资源,缓和医疗对于病人、家属甚至主治医生都非常有益。想尽一切办法为处于生命末期的病人“续命”的治疗方式只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病人浑身插满管子,毫无尊严可言;家属时刻处于不甘心放弃又不忍看到亲人痛苦的煎熬之中;医生出于救死扶伤,拼命挽救病人,最后也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压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用缓和医疗对待生命期有限的病人,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他的家属,甚至医生来说,都会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宁。

公立医院出于绩效的考虑,几乎不提供缓和医疗服务

以往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缓和医疗在中国大陆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我们思想保守——病人害怕死亡,想尽办法续命;家属尽孝道和义务,要求积极治疗。看上去缓和医疗未能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其实不然。

首先从病人家属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年的一份调查,虽然高达97%的病患家属表示没有听说过缓和医疗或者听说过但不了解,还是有近60%的患者家属认为对于末期患者应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仅有28.3%的家属选择“采取最先进的治疗手段治疗”。换句话说,虽然很多患者家属并不知道缓和医疗的概念,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愿意让自己的亲人接受缓和医疗。

其次,病人这边也一样。北京协和老年医学团队此前在北京朝阳区对1000多位老人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78%的老人希望得病后知道实情,有56%的老人希望能对自己的治疗方案做决定,只有8.9%的老人愿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接受创伤性抢救。

由此可见,病人和家属在缓和治疗方面有着一致的需求。有需求就应该有市场,按理说缓和医疗应该很快就发展起来,可是为什么到现在只有区区的146家?

真正阻挡缓和医疗发展的不是旧观念,而是公立医院的绩效问题。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缓和医疗并不是贵族医疗,它的费用相对较少,这对病人家属来说是福音,但是对医疗机构来说未必是好事。因为缓和医疗盈利少,政府又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公立医院自然不愿意参与进来。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公立医院都设立了缓和医疗的病房和床位,但是出于死亡率、床位运转率以及科室自负盈亏的标准考核,现在几乎很少有哪家公立医院愿意参与缓和医疗,以往设立缓和医疗病房的医院也很快撤销了。这在中国医院普遍受到费用和病床工作日标准的制度限制下很普遍。著名医生、尊严死倡导者罗点点就曾经吃过一个闭门羹,她去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推广生前预嘱和缓和医疗,医院院长直接明着跟他们讲,“我们这要做手术,要救的还救不过来,还谈缓和治疗,那我的医院怎么经营啊,有病吧。”

政府既没有强制规定,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公立医院关上了缓和医疗的大门。

现有的146家缓和医疗机构几乎全都设在社区卫生[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5 10: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缓和医疗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贵族医疗,而是不提倡过度医疗,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抚慰。
——好,可是现在在即将死亡的病人身上大捞一把的现象并不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6-11-15 10:37
缓和医疗不是放弃治疗,也不是贵族医疗,而是不提倡过度医疗,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抚慰。
—— ...

呵呵......为人民币服务时代,那条道无法躱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5 12: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医院出于绩效的考虑,几乎不提供缓和医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5: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6-11-15 12:40
公立医院出于绩效的考虑,几乎不提供缓和医疗服务

唉......不管那种,短板在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8: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8: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9 2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9 20: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0 1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观念。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14:14 , Processed in 0.0377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