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初夏雨后,风清气爽,气候宜人。临澧林伯渠故居和丁玲故居两大红色景区喜气洋溢,宾客满堂。由湖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邓微所带领的一批长期从事政治理论工作的老同志,前来临澧瞻仰林老、丁玲故居,共同传承红色基因。
位卑未敢忘忧国,留取丹青照汗心。由邓校长带领的这支队伍是42周年前,毕业于湖南省委党校81级的理干班学员,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一生奋战在党的政治理论工作战线,虽然年近古稀,但始终牢记使命,初心不改,“相聚常益行,再续同窗情”,打卡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党的历史,赓续红色基因,高扬党的旗帜,永远跟党走。
下午3点,老同志们不辞长途坐车劳累,首先瞻仰了林老故居。林老故居位于临澧修梅镇高桥村(原凉水井村),是湖南红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景区。
林老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新中国开国大典主持人。
大家首先参观了林老生平陈列馆。林老生平陈列馆,建成于2019年,是系统性展示林老生平的重要场所,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90平方米。通过先进的4D投影技术,将历史资料与现代科技紧密融合,再现了林老鲜为人知的革命一生。
在陈列馆内,大家满怀激情的参观了林老的生平革命事迹,学习了林老的崇高革命精神,特别是在观看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影像时,大家心情激动异常,深深为新中国坚强地站起来,不断地富起来,逐步地强起来,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激发了大家明确“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信心和决心。
大家参观生平陈列馆后,欣然登上象征林老75年人生历程的75级台阶铜像广场,在林老铜像前,大家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祭拜活动,在邓校长的带领下,大家绕铜象一周进行了祭奠,纷纷表示要象林老一样,终生革命,永远前行。
尔后,大家又一同沿伯渠小道前行,满怀激情的学习欣赏了林老的诗词碑刻,从碑刻上的每一首诗作中,大家深深地感受到林老的博大胸怀和奋斗精神。
走出伯渠小道,大家满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林老故居参观学习。林老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林老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之所,80年代重新修复。故居砖木结构,内设六个陈列室,陈列着林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和文物资料。尤其是后堂屋有“九牧世家”、“诗礼传家"匾牌高悬屋梁。整个建筑古朴典雅,诗书传家气息浓厚。因美好家风的传承,造就了林老60年革命生涯淡泊清廉的磊落人生。
在参观学习中,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传承林老一生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坚持老牛已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在有生之年尽可能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
结束林老故居的参观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坐车赶往丁玲故居参观学习。
丁玲故居景区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黑胡子冲,距临澧县城8公里。2015年6月启动建设,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景区优美,内容丰富,精神感人,令人留连忘返的红色景区。景区有丁玲故居、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文学会馆等主要景点,核心区域50亩,整体区域500亩,属于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玲故居室内陈列了丁玲生平事迹,按丁玲人生历程分为五个展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丁玲人生的多姿多彩、磊落与传奇。大家通过逐个展室的参观学习 ,进一步地了解丁玲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坚定革命的一生。
特别是参观到丁玲在延安参加革命的事迹后,感想深刻。在延安,丁玲撰写了长篇著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其文学作品和革命精神影响深远。毛泽东主席曾亲笔为丁玲写下了诗词《临江仙赠丁玲》,高度评价丁玲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参观丁玲生平陈列馆后,大家还沿丁玲小道向南而行参观游览了景区内乡村振兴建设的丰硕成果,深为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盛景而高兴而祝福。
学习传承长精神,复兴追梦跟党行。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更加深刻领会了林伯渠、丁玲一心跟党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纷纷表示努力发扬林伯渠的“马灯”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为党的政治理论工作尽心竭力,发萤烛之光。
参观丁玲故居后,大家还走进了临澧县委党校听取了刘金国校长、张小平副校长关于临澧“青山精神”的介绍。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临澧人民苦战十年,建成亚洲第一坝,南方“红旗渠”的青山水利工程,创造了临澧“青山精神”。大家深深为“临澧人民有志气”的事迹所震撼,祝福临澧人民在复兴追梦新时代创造出的奇迹。
最后,大家在晚霞余辉中收获满满,兴高采烈地告别了临澧,踏上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