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1|回复: 10

津市文化流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0 22:4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地貌演变
      据地质考证,在地球中生代末期(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洞庭湖区形成堑型盆地,在第四纪初受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凹陷成湖。自下更新世(又称洪积世,大约在300万年以前)以来,又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整个湖区陆升,呈现河网割切平原地貌的景观。新石器时代以后,洞庭湖平原缓慢沉降,至先秦、汉晋时期,逐步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湖泊。东晋、南朝时期,荆北三角洲迅速扩展,荆江南岸出现景口、沧口两股长江分流的强大水流,注入洞庭湖平原,使湖面迅速扩大,洞庭湖平原由沼泽平原演变成大湖。唐宋时期,洞庭湖进一步扩大,使靠近巴陵的洞庭、赤沙、青草三个分隔湖连成一片浩瀚大湖。《巴陵志》载:“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合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洞庭湖不断西进,直到津市东南新洲镇的嘉山脚下,可见当时津市以东,一片泽国。
        元明时期,荆江和湘、资、沅、澧四水上游的泥沙带入,致使洞庭湖湖床不断升高,大量的湖洲拱出。此时,位于关山以北、与澧水相通的鱼鲧湖(后称渔丝湖)也淤积起三个小洲(即后来所称的晒网洲、落雁洲、棋盘洲),附近渔民始向洲上迁居,逐渐形成以渔猎为主的集市。元泰定年间(1328),翰林宋装至津市,曾写下《津市留题》:“烟霏空翠瞰芳洲,杨柳依稀古渡头。斜日扬鞭倦行役,自惭不及贾胡留。”可见当时街市渡口,颇称热闹。明代元之后,明太祖朱元璋诏谕天下,并委大臣到湖区督修水利,围垸筑堤,迁徙居民,嘉山周围大小星罗棋布的湖泊被围筑成田。至明朝中叶,这里已发展成澧水尾闾热闹的集镇。正德年间,诗人何景明偶过津市,为津市风情所动,留宿一晚,大嚼一顿,并写下了著名的《津市打渔歌》。“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江边酒楼燕沽客,割髻砍不论百。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的情景,令多少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牵萦于怀!

u_3499800356_853010157&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Img381487590-1.jpg


津市文化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06: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17: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17: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18: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18:2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文,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3-5-31 06:56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张老师鼓励与关注!借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5-31 17:33
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谢谢邱版主鼓励与支持!借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3-5-31 18:22
欣赏好文,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鼓励与关注!借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3-5-31 18:15
佳帖欣赏,点赞支持!

谢谢蒋会长鼓励与关注。借屏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05 , Processed in 0.0384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