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国华 于 2023-8-22 09:17 编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国华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世界读书日为每年的4月23日。
我国还特别把每年的12月定为读书月。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读书,决定人生的高度,读书,是拓宽视野的捷径,也是成本最低的自我投资方式,越是焦躁的时候,越要提醒自己静下心来看看书,您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丰富您的灵魂,影响您的思想。
腹有诗书的人,不会让自己困于生活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困于一时的人生低谷。
所有认真读过的书都会融进灵魂,沉淀成智慧,静静地待在心灵深处,只要被触动,就会喷薄而出。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您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能赋予您勇敢前行的力量,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报予您!
人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你在哪里付出,就会在哪里收获。
能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才会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一点点改变,好过一成不变。
每天读书,(而不是看抖音)当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你早已成为更好的自己!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久则愈甜。
周恩来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主席说,“活到老、学到老”。
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把读书放在第一位,他的书桌上,房间里到处都是书,就连床上一边都是书!他老人家读书是钉子精神的读,是“挤”和“钻”读书学习的一生。
他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据记载,毛泽东主席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十多个小时后,一代伟人与世长辞。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同志这种活到老、“挤”到老、“钻”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毛泽东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知识渊博的学问家。读书是毛泽东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重要方式,也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各种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重温毛泽东的读书观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