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12|回复: 11

书信啊,书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7 0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信啊 书信
                         苏国才

    书信往来,自古就是人们互相联系的重要方式。上至皇上号令三军,下至平民百姓凡人琐事,都是靠写信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信或报平安,或致问候,或论政议商,或联络友情……许许多多,林林总总的理由诸类繁多,不一而足。写信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通讯联络方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通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彻底颠覆了人们几千年的通讯联络方式。今天,无线电话、微信、抖音、视频等等联络手段,既及时又直观,是写信的效果远远所不能企及的。现在除了公函之外,人们私下之间恐怕是很少有写信联络的了。
    笔者私下以为,写信最大的好处:第一是在谈到感情话题时,说话可以细腻委婉,任由收信者去品味和解读,免却了直接面对的尴尬;第二是古人说“见信如晤”,见到来信者语言和笔迹,就如同见到来信者的面容一样清新、亲切;第三是书信白纸黑字,可以留作存档,以备后查;第四是书信可以激励人心,鼓舞斗志,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清照的“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詹.豪厄的“爱情是友谊的精华,书信是爱情的妙药”。古人称传递家书的使者是吉祥的鸿雁。有句歌词里唱到:“鸿雁啊,鸿雁,你把美丽的金丝线织满了人间”。邮差、鸿雁、绿衣使者的辛劳把天南海北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成就世间鸿图大业和家务琐事。
    写信最大的不足:慢!一封信跋山涉水,跨海渡河需要时间,急不得,也急不动。有时还遗失丢漏,很不安全。嗣后,人们因为急事,利用波波夫发明的电报往来,既保密又快捷。那是另外的话题。
    曾记得,将近半个世纪前,从湖南澧县大堰垱乡下参军入伍来到遥远蛮荒的天涯海角,海南岛文昌县清澜港,那时与家人和亲友联系,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写信。一封与家乡联系的书信,平信贴8分钱的邮票,一般往返需要半个月左右,即使加贴“航空”标签、加贴2分钱的邮票变成航空信件,天气晴朗会快1--2天,大部分时候也差不多;有时候航空信比平信还慢,因为那时侯不但飞机小、而且飞机少,装备配置差,抗恶劣气象能力差,气象稍微复杂,飞机就飞不了,邮件只能积压。如遇到台风等恶劣气象就说不定了,一封信往返20天,甚至一个月也是有的。每次收到信都像过节日一样,特别兴奋,揣在身上反复的阅读,直至揣到稀巴烂为止。收到家书最大的安慰就是家书报道父母身体健康,兄弟姊妹生活、学习进步,家乡的生产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家里又会增加收入。关系较好的战友之间经常交流着传读来信,十几岁的娃娃没有什么私密的话语,可以坦然无余的敞开交流。每天晚饭后首先就是去中队部文书那里问有没有来信。偶尔时间方便,下午4--5点钟的时候就去部队大院收发室看看,有没有来信,先睹为快。有时候还截收战友的信后去善意“敲诈”战友,必须拿一盒麦乳精,或一盒罐头,或一包咖啡,或一袋椰子糖,或一包香烟来供战友们共享以换信(海勤灶伙食费标准比较高,为了补充水兵战士的营养,常从结余伙食费中发麦乳精、罐头、咖啡、椰子糖等)。一般都会得愿以偿,一换两笑。如有精彩的语言和段子还朗读出来,供大家共同分享。
    稍后,年龄大了,职务上也有进步了,按部队规定可以谈恋爱了。谁的女朋友来信了,进展状况到那一步了,都是战友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还记得曾经有那么几朵花絮。有一天,一个副艇长战友的女朋友来信了,战友看完信后情绪异常低落,我问他为什么,他把信给我看,我打开一看是两封信,一封是我战友写给女朋友的信,女朋友把他信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全部勾出来用红笔改正在旁边;另一封信是女朋友写给他的信,信中说教式地鼓励他要多看书、多学习文化云云之类的话语。我对战友说,文化程度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觉得你们这个恋爱没有必要谈下去了,用红笔勾你的错别字和病句,也应该是不再联系的意思。其他战友看了更是义愤填膺。于是,我战友把她的所有照片和来信一并寄还给了她,他们就此分手了。时至今日,我战友生活得很幸福。还有一个副艇长战友写了几首打油诗给女朋友表达爱意,他女朋友是一个老师,她回信说:诗的整体不押韵、不合律,有点乱,还有两个词用得不准确,用另外的什么什么词更合适(具体是什么词我忘记了)。我告诉战友,没有准确的把握别卖弄,你这点文化写什么诗呀?诗是有其独特要求的,即使是顺口溜似的打油诗,也是有讲究的,如韵律,对仗,语言凝练,首尾衔接等等,你们有感情基础,恋爱还是可以接着谈,后来他们结婚了,至今生活得很幸福。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我自己,1981年7月底军校毕业后,8月初,几个同学相约去北京旅游,我主要是为了寻找机会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经同乡战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在首都机场工作、曾为军人的朋友,经老乡战友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善意撮合,很短时间内就升华为具有特定含义的男女朋友关系,在京大约一周后,我给她留了一个老乡战友(谭 D Q)的部队番号,我就回老家接着休假。9月初,我回到原部队,先住招待所,打电话问老乡战友谭 D Q:收到北京来的,要你转给我的信没有?他说有两封。我说你给我拿过来吧?他说好的。拿过来一看,我惊讶地说:“我的私信,你怎么都拆开看了呢?”他说;“那有什么嘛!也不是我一个人看。”我说:“啊?你还给别人看了?”他说:“他们都要看,大都是你认识的,都说你找了个北京的女朋友,好生了得,也是关心你这军校毕业(那时军校毕业生很少)归来老战友的终身大事,看看也无妨啊!”我的个天啦,他还蛮有道理嘞!我真的是无语。我幽默地问了一句:“你给她回信了吗?”他笑着说:“信还是没有回。”也许是那时候文化生活太单调、太贫乏,读一封有情人的书信也是一种文化知识的滋润和涵养?也幸好那时节我们才开始交往,并没有多少亲密的柔情话语,更没有肌肤相亲美好时光的幸福回味,终究没有被那些好奇猎艳的战友们传为“佳话”。后来,我们也因故没有走到一起。
    当年有一首风靡大江南北,由著名歌唱家张振富、耿莲凤演唱的军旅歌曲《远方的书信乘风来》。歌词和旋律都很能表现那时年轻军旅恋人读信的心境:“喜鹊那个喳喳落井台,远方书信乘风来。姑娘含笑把信看哪,一串山歌飞村外,飞呀么飞村外……心上的人儿驻边塞,常把家乡挂胸怀……一封书信情谊重,捎回战士无限爱......姑娘看罢心里笑,写封书信寄边塞……”那是一幅何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场景啊!
    世上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儿不钟情?更何况我们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每一次接到恋人的来信,年轻的荷尔蒙都会澎湃高涨,沸腾猛增。两颗年轻人的心儿同频共振,令人激动、振作、感奋、心醉!甚至辗转反侧,长夜难眠!
    还有很多战友也给我看过他们的书信,不仅有湖南的战友,还有广东、江苏、上海、湖北、河南、辽宁等地的战友。尤其是开始谈恋爱时的书信,大部分都是要我帮他们参谋参谋,还有请我帮助改诗改词改句的。我也曾不止一次给战友看过我的书信。战友之间这种书信共享,也应该是那个时代一道独特而不可复制的风景线。时光远去,风景不再。
    书信往来几千年,转瞬几十年时间就几近销声匿迹了。我们有幸赶上并见证了这个风云际会,狂飙突进的伟大时代。现在的年轻人是永远也感受不到我们当年那种尽情挥洒内心澎湃激情,星夜挑灯奋笔疾书写书信,寝食难安盼鸿雁来访,如饥似渴反复读书信的美妙感觉了。
                          
                                                 2023年7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7 15:1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友之间这种书信共享,也应该是那个时代一道独特而不可复制的风景线。时光远去,风景不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7 15:1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苏老师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5:3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旺成战友的关注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8 22:3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苏会长大作,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9 06: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点赞,遥祝夏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9 07: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苏会长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9 07:4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会长上午好!学习,欣赏你的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9 08: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9 19:5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拜读了苏局的大作,觉得是一篇情感丰富、文字优美的好散文。回忆“信”的往事,也把我带到了写信交流的年代……
苏局那些“信”的趣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5:01 , Processed in 0.0374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