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68|回复: 16

张新泉小说:河那边的姑爷(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 1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17-1-4 07:10 编辑

      一、
       正月初四,我们这一拨十人,走下古老的文家河渡口码头不知是哪个朝代的石板梯级,从这里渡过沅水,去给河那边的姑爷拜年。我们是姑爷的侄儿侄女侄女婿。七个是岳父这边的,三个是伯父的儿子刘丝儿和女婿小吴两口子,手里各自提着糖食糕饼之类礼物。刘丝儿因为缺钱提的是自家的出产,尼龙网袋里装了两个巨型糍粑。这群人有结婚的有没有结婚的。结婚的,各自没有带小把戏来,就是一个转身的生意,减少麻烦。个个脸上喜滋滋的,好像河那边有块可以吸引人的磁铁。
       来到河坡底下,渡船还没来。一道沅水,给社会带来许多便利同时;又形成了一道屏障,人过去过来须待渡船。十多分钟后,一只铁壳机帆船靠岸,船工推出一块厚木跳板。春节期间渡河的人多,挤挤嘎嘎的的人象鲫鱼上水一般,急急忙忙又小心翼翼从一尺多宽的木跳板上岸起坡,等人上完,我们萝卜下汤一样纷纷登船,进入船舱在长板上坐下。坐不到位子的站着。几分钟后,铁壳机帆船突突突发动斜向上游左侧打对河蜗牛似地行去。
       沅水碧绿,略有微波,显得空旷,原来多于牛毛的木排,由于枝柳铁路贯通,不再走沅水。离渡船百多米的地方,有两只乌篷船在江右,鹭鸶在夹鱼。大过年的,他们趁没有什么人来捞一票,大概是这个信条:现金不抓,不是行家。我们坐了四华里,靠了码头,起坡……上了大堤继续前走。                 
       走两里多下堤,先到大姑爷那里。我们不进屋,不落座,对大姑爷大姑妈打声招呼,把带来的包包(糕点红糖蛋糕之类的礼物)塞在他们手上,就算大功告成拜了年,丢下东西往小姑爷那边去。大姑妈喊我们吃饭,我们都说还赶到小姑爷那里去,就不吃了。不是古怪,是习惯成自然,前面也是不在这里吃。两个姑爷都是和气长者。不作停留有时间的关系,也由于 大姑爷两老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起,也有客,仄逼,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我们天黑前要过河返回,两个姑爷都没有那么多床铺,寄住队里其他社员家,都是木板壁平房,春节哪有多余地方。天一黑船就不开了,哪里过得,大姑爷那头只好省略。     
       对大姑爷,我比较欣赏,虎背熊腰的身架好生了得。腰里插上两把板斧,就如李逵转世。六十岁了依然骨骼粗大肌肉饱满,青年时候应该是个力士型的人。简单交谈知道,地分到户了还是种棉花,也在沅水里放丝网捕鱼,晚放早收。贴补家用。这些拿手好戏。我没有领略看到,也由衷佩服,因为背船下河,一百多斤的船放到水里,就不轻松。回来又要背船起坡。放丝网弄到鱼,肯定也是有技术的,不是哪一个都可以。在性格上,我们有些相通,是一对沉默寡言人,只是他的话语更少。喉咙里象粑了膏药,你不问,他可以一天不说,不怕逼臭嘴巴。摸不清他的脾气,好像不是内向,更不是哑巴,也不是不欢迎,他面带笑容足可以证明。什么原因,只有他自己清楚。大姑妈恰恰相反,话语又好像多了一点。
        大家都愿意到远两里路隔一个队的小姑爷那里去。就在他那里吃了迟中饭当天打转,拜年回家两不误。
       到了小姑爷门外,大家齐声喊道,“小姑爷、姑妈,拜年啰!”老两口笑容满面即出,迎我们迎进屋。
       小姑爷中等身材偏高,没有河里弄鱼。他皮肤白皙,农村有这种长年劳动晒不黑的人,算这少数人中的一个。小姑妈没有小姑爷那么白,不过一看就是健康劳动的肤色。我们进了堂屋又飚进房间,把带的东西放里面的平柜上。刘丝儿则把一块大家伙(另外一块给大姑爷了)放进水缸养着,放在干处时间略久,粑粑要起坼。
       小姑爷已经把火塘边上摆好靠背枞树椅子,要我们坐。给装烟倒茶,侄女则说自己来自己来,拿过热水瓶。装烟,多半不要不吃。刘丝儿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四方四正的铁盒子打开,原来他的宝物是需要纸条条卷喇叭筒的丝烟,说,“姑爷,这个劲大,吃我的。”小姑爷拿的是沅水牌烟,要高级。二人手里拿着烟推来推去。刘丝儿说,“我还是吃这个,你那个没有劲。”
      小姑妈已经拿出一叠白瓷小花碗,拿饭瓢瓢从堕在煤炉子上的大沙罐里舀艾叶煮的茶卤蛋装碗,小姑爷传递。
      小姑爷一边传递一边说,“先打点底,四个钟头后也就是下午两点钟吃饭。”小姑妈在我们吃的时候,还从房里端出一个搪瓷大茶盆,里面装满瓜子花生糖果糕点……  拖了一个凳子到火坑边放上盆,要我们吃。我们早晨都是简单吃了一点粑粑泡儿出来的。这时自然没有斯文,一个个几分钟吃完了香喷喷的茶卤蛋,把碗放灶上。接着嗑瓜子……小姑爷又拿出自家栽的柑子、无核桔、香橙,来让享用。
       侄女婿、侄儿侄女们,手里端着茶,有的嘴里叼着小姑爷装的烟点燃,和刘丝儿一起吞云吐雾。
       我从来不吃别人视为享受的薰杆子。此时我脱下一只鞋,撩成木马腿(二郎腿)伸向火,烘烤脚。其他的也纷纷放下茶杯脱下一只鞋,烘烤脚,一会脚上的袜子就冒出股股微臭的白气。白气一过,袜子的汽水就干了。两脚交换着烘。当然也不耽误嘴巴,阴一下阳一下各取东西塞嘴巴。
       小姑妈马上进入下面主餐准备程序,这是需要几个小时办的。小姑爷在我们呼喊下也拿过一把椅子坐下,手里一边往蔸脑壳旁边搭柴火,把火烧大,一边讯问我们年过得热不热闹,路上好不好走,单位上放了几天假……和我们说说笑笑、问问答答。欢声笑语,直撞屋顶。我们挤挤嘎嘎围坐的火坑上方,炕着的腊肉腊鱼腊鸡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一会,身上烘得暖暖和和,心里也被小姑爷的话语讲的暖暖和和。     
       小姑爷和大姑爷性格廻异,大姑爷酷似武夫,小姑爷是双向的,文武中和,多几分儒雅。他总有话题和你说,都喜欢听他说。有亲和力,有磁场。他的性格和说话容易被方方面面的人接受。天知道,他的水平是怎么来的。旧社会的贫农,绝对读书不多,他却天文地理,古往今来,无所不包,随口讲来,能够麻倒大学教授也未可知。是个谜。他是那么自自然然,如述家常,都听得有味。精彩,风趣,出口成章,条理性、趣味性俱见。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不由自主被感染。
       很少碰见那样的人,哪怕在后来退休的日子出入县里的文人圈子,也没有碰到那样能说、知识面那么广的人。农民对讲话要求甚高,不动听,不怕你是好大的官儿,不买账。明的不讲,私底下一顶帽子甩过来:“讲话不粑牙齿,一筒日测(没有水平和讲大话的意思)。”谦虚的,还能得到尊重;卖弄的,很容易被人谈玄,不讲还好,一讲就知道你是铜匠还是铁匠了。
       在火塘边,我想,小姑爷的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那么超强的记忆力,不去从事写作,是糟蹋了;不去演剧,也是浪费了;不去做律师,不当人民调解员……都是人才的浪费。他要是当一个公社书记,当一个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保险比那些吃职业饭的还要厉害。大概是缺少伯乐吧,大概祖坟葬得不如那些官人好吧,小姑爷只当过生产队长。他把一个生产队搞得井井有条,包刮“大社员”(喜欢顶上级的人)都拥戴他,听从调遣,绝非易事,县委书记都不一定做得那么完美。作为棉花产区的人,小姑爷还当过支援外公社的棉花技术员,指导外乡棉花生产。
       在火塘边,他的话题很广,无话不说。亲历过的官员闹的笑话,他能复原讲出来,以官员的语气,原声态表达,绘声绘色,如同瞎指挥的官员就在我们面前。听得我们不由自主笑起来,他自己却不笑。还听他讲古典故事,把薛仁贵的故事讲出来,竞是那么周全,我看过《薛仁贵征东》,有些已经忘记爪哇国去了,经他一讲,才记起是那么一回事,情节,细节,无所遗露,就好像他是那本书的作者似的。令我年轻二十多的人汗颜……可惜我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表达能力。如果我能象小姑爷,一定麻起胆子,当时马上向写作进军了。
       我们在火塘边听得入巷,小姑妈的菜弄得差不多了,大蒜段炒的(先就煮熟的)薄块块的精夹肥的腊肉片子,薰得黑黄的腊鸡煮的坨坨,腊鱼块块,腊猪蹄块块,鲜肉丝炒芹菜,肉骨头萝卜片,炖藕,坛子里拿出来的辣椒菜,我老婆打配合一项项端上了大圆桌,还有一钵新鲜鸡肉,也摆在桌子当中炖着,只有大白菜没有炒了,粉丝没有下了。
       小姑爷起身,他要亲自弄一样菜招待我们。他弄的是肉丸子,两把菜刀拿在手中,三斤鲜猪肉十分钟内乓乓乓乓一气剁成肉泥,里面掺拌捻成碎末的豆腐以及榨菜丁等,拌和了半黄钵,几个女的拢去帮助捻丸子。丸子半个鸡蛋大,土煤炉子里的高汤中即已滚开,仿佛青蛙跳水,丸子在滚烫的高汤中几分钟就煮熟了,装了两炖钵。
       大家团团围住一圆桌吃饭。腊肉腊鸡腊鱼腊猪蹄,有股特别的香味。问起,小姑爷说是薰这些东西的时候用了柑子叶柚子叶,肉里就有了两种叶子的气息。特别丸子鲜嫩可口,同时有几种香味,他这一道自创的独具风味做法的菜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令我们食欲大开……好像一群鸭子在田里呷谷的声音。刘丝儿一口塞进一个丸子道,“可惜没有酒,不然喝几杯岂不更好。”
       小姑爷说,“好办,等没有果子的日子再来,种棉花后来,让你开怀畅饮。”原来,屋里还有两千斤果子,打动酒气,果子就要全部烂掉报废,所以不宜在这里喝酒。
       迟中饭是下午两点钟开吃的,如果正午吃,菜搞不赢,也没有这个时间呷得有味,呷得多。先放碗的用半个钟头不到解决了,慢放碗的呷了近个把多钟头。那些菜实在太好吃了,都多吃了一些。
      吃罢,一个个再把椅子调转来,重坐火塘把手伸向火,一边继续说话。梁园虽好终有一别,到了四点多钟,大家依依不舍告辞姑爷姑妈,原路返回,搭船到沅水那边的家里去。
       初六,河那边的两个姑爷来到河这边,给妻弟(我的岳父)拜年。这里有睡处,他们住两天。中午,就粑粑、泡儿简单对付一下,晚上才是大桌子的干活。我们能够来的,都来出席作陪。大姑爷酒量略大,小姑爷酒量稍小,都有酒德,不灌自己也不灌别人。咋咋呼呼的是表哥刘丝儿,跟这个倒,给那个酌,不管哪个都喊一口干。两个钟头烂醉如泥。当公社干部的小吴,能喝三两,我喝一两就可以了。大队会计的岳父不知是什么原因,是从不沾酒的。他的身体好,很能吃几碗,吃饭作陪。中心依然是小姑爷,都喜欢听他的。他调剂着气氛,既热热闹闹又和和睦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 16: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祝福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16: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读者品,感谢热心人。吉祥老师,这厢有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 17: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笫-天,我向您送上最真诚的祝福:新年快乐,万亊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08: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祝福吉祥老师:新年快乐,万亊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 2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跟着父母拜年,一户人家一走就是一天,现在拜年,丢东西就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 2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7-1-2 20:54
小时候跟着父母拜年,一户人家一走就是一天,现在拜年,丢东西就走

是啊,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 10: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俺给您建议:文章慢慢发,好久慢慢品。最多一天一篇。让大家看得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3 16: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毛会长提醒关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5 1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带有纪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8 16:54 , Processed in 0.0342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