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7-2-7 22:02 编辑
刘禹锡亭游记
张松山
“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日新月异。不知不觉间,穿紫河畔,常德武警消防顶贯天逸大酒店后面,建起了一座“刘禹锡亭”。亭子不大,但飞檐木壁,格调精致,与柳叶湖边的巍峨的司马楼遥相呼应,别有情趣。估计人们把亭子建在穿紫河边,应该是因为刘禹锡遭贬常德任朗州司马十年期间,经常流连于穿紫河一带,并写了有名的《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的缘故。从穿紫河边红松木人行便道拾级而上,镌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汉白玉围栏首先进入游人眼底。及至亭内,不见一物,只见正面牆上左有刘禹锡简介,右有其名作《陋室铭》。据常德文史专家考证,所谓“陋室”,当在常德,为作者谪居朗州(古常德)十年之所,所以读来格外亲切。两侧墙上,依次镶有刘禹锡名作《望洞庭》(白银盘里一青螺)、《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烏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浪陶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四首诗词。流连斯亭,感慨万端。古人已去,逝者何追?诵千年遗作,怀白马湖名篇,发思古之幽情耳!
(2017年1月5日于常德布衣斋)
附一 刘禹锡歌咏常德穿紫河水系白马湖的名篇《采菱行》:
采 菱 行
唐.刘禹锡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 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 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 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附二 刘禹锡《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附三 刘禹锡《竹枝词》: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附四 刘禹锡 《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附五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7-1-6 17:19 编辑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